第五百七十三章:惊诧(二) - 西烽烈 - 真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西烽烈 >

第五百七十三章:惊诧(二)

看着司马陵的背影,薛武安只觉得心里难受,其实真正与司马陵放下芥蒂一起合作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司马陵都保持着与自己亦敌亦友的关系。他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却没有透露给任何人,光这一点就足以让薛武安感激不已。但是现在,他们两个人好不容易弥合起来的关系似乎又出现了新的裂缝。

一旁的莫臼似乎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没有说什么。

走到殿外,薛武安才惊讶地发现,正殿前面的巨大广场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立起了一个高台,高台上摆好了祭祀用的礼器与三牲,高台周围尽是卫兵与旌旗。鼓乐声已经越来越大,几乎要把每个人的耳朵塞满。

虽然高台这么大,但是薛武安知道,自己是没有权利站上去的,那是为六王准备的。过一会儿,六王在高台上一起说几句礼节性的誓词,再签署相关的盟约,合纵联盟就相当于正式建立了。

薛武安收回目光,重新看了一眼薛王穰,目光扫到薛王穰身后不远处的公输起,眉头却是一皱。

虽然隔着这么远,但是自己还是可以感觉到公输起身上散发出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连公输起这样的捭阖家大才都掩饰不住,或者都不愿意去掩饰。

只是一场合纵而已,几乎所有人都把这次合纵伐秦看作一场政治赌博,如果赢了自然获利,输了却也会大损元气。但是在公输起的眼里,似乎合纵一定会赢,秦国一定会覆灭。

他与秦国到底有什么仇怨呢?如果没有仇怨,那他为什么要这么不遗余力地推行合纵?按照公输起自己的说法,他是为了完成任何一个捭阖策士心中最远大的成就。但公输起此时显露出来的喜悦,在薛武安看来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

当薛王走到高台下的时候,已经有四个王站在那里了,这四个王是随王、卫王、商王、幽山王。

在这几人当中,虽然薛武安最感兴趣的是让卢绾忠心耿耿的幽山王。但是当他看到随王无咎的脸庞的时候,愤怒和不甘还是迅速占据了他的大脑。当身旁的莫臼把自己的胳膊牢牢抓住的时候,薛武安才发现,自己的手已经牢牢握住了揜日的剑柄,骨节已经因为过于用力而发白,指甲深深地嵌进肉里。

随王无咎……害死了安西君的人,也是差点杀死杨益的人。尽管莫臼很不赞成,但是薛武安还是带上了杨益。现在他就站在自己的后面,可能也在用同样的眼神看着那个心狠手毒的家伙吧。

现在的自己,没有办法报仇,但并不代表日后自己不能为安西君讨回这笔血债。

在这四个王的身后,有许多熟面孔:随王无咎的身后是康虔和庞玉,以及其他自己有过数面之缘的将领,没有看到俞仲,不知道是不是留守在了随阳;卫王终身后是许久不见的麟武、柯文、也没有见到卫相欧阳开的影子;商王身后的人自己大多不认识,只知道公子良与丹黄君商羊;幽山王身后的众将自己也都不怎么熟识,领头的是一个年轻的将领,似乎就是卢绾口中的幽山军主将周敏。

尽管很希望随王无咎与自己对视,这样薛武安才能看到随王无咎的眼神中到底有没有负疚。但是他根本就没有看自己,只是和上前来的薛王谈笑。无奈之下薛武安只得重新打量起幽王来。幽王比他想象的还要年轻一些,甚至还要更加文弱一些。竟然就是这样的一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王,竟然在内战期间率领只剩一半的幽山国顶着叛军的压力挡住了徐国的北上之势,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相比之下,薛国的王就算得上耀武扬威,看起来倒是比幽王更加像一个王者。

寒暄几句过后,薛王有意无意地把目光转向了被冷落在一旁的徐相东武君,“东武君,好久不见。”

其实,薛王穰和在场几乎所有的王都没有正式见过面,但是刚才和他们寒暄的时候却如同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面对见过好几面的东武君,反而显得非常生分。

身为徐国的代表,东武君的压力可想而知。

东武君的反应却不慌不忙,“承蒙薛王挂念,薛王对徐国的关怀,在下回去一定如实禀告帝尊。”

如果不是知情人,恐怕很难听懂东武君话语中的挑衅意味,徐国通过吕肆来拥立公子拱,虽然功败垂成,但是毕竟没有撕破脸。东武君如今对薛王的态度却如此绵里藏针,看来徐国和薛国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

薛王穰只是淡淡地一笑,也不再说什么,只是道对其他诸王道:“梁王怎么还没到?”

随王无咎淡淡地一笑,“他是纵长,自然要等到最后才出场。毕竟越往后越有分量嘛。”

谁也不会把这句话当作随王无咎的无心之失,作为中原的霸主,随王无咎与梁王舂的矛盾是无法弥合的。

这个联盟,恐怕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松散,薛武安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梁王不会让我们多等的,想必是有什么事绊住了吧。”卫王连忙打圆场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