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宁平(上)
第二天醒来之后,连薛武安自己也记不清到底睡了多久,方子华又是什么时候走的。他让般打了盆冷水,擦了把脸,感觉清醒了不少之后才开始更衣。
今天还有很多事要做,薛武安长舒一口气,虽然昨日和太师迅的谈话让他有点后悔在卢闲面前夸下海口,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左徒离看上去已经十分畏惧梁王舂,恐怕不会违背梁王舂的命令与自己接触。而巢文君、武当君、灵越又都不在丹阳,太师迅、大攻尹尤、左史宪等没有实权的老臣也不敢违抗梁王。看起来,自己能够依靠的只有一个人:南平君白义。
至少,从前日南平君对自己的态度来看,仍然掌握着梁国实权的南平君对梁王的禁令没有那么放在心上。
当薛武安漱了口,吃了两口汤饼和鱼生,般忽然就跑了进来,道:“薛卿,有人求见。”
薛武安擦了擦嘴,有点不满地道:“谁啊?”现在他才吃了五分饱,实在不想把新鲜的鱼生撤下去,毕竟在薛国是吃不到这么好的鱼生的。
“这是名刺。”般把一根竹棒递了过来,薛武安接在手里,发现自己拿倒了,便又把它翻过来,皱着眉头看了看。
“……”
薛武安猛地把名刺拍在桌子上,倒把般吓了一跳,“般,快点把他请进来。”
“诺。”般连忙拱了拱手,快步走了出去。
薛武安皱起眉头,再度轻轻地拿起桌上的名刺,端详着上面的字。自己为什么会忘了他呢?在陈邑岳新丑告诉自己的那些事,已经能够证明很多事了。
这个在卢闲之后主动找上门来的人,就是宁平君庄夭。
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当薛武安真的再度见到庄夭时,他还是吃了一惊,才短短半年的时间,庄夭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原本精壮的身体似乎正在逐渐萎缩,只有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射出令人胆寒的光芒,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道眼神的主人曾经是叱咤沙场的宿将。
但就算是宿将,在这个丹阳城内,所承担的东西可能也超过了极限。
“宁平君。”薛武安连忙主动拱手行礼,他与庄夭的关系不坏,拥立梁王舂的三个边郡郡守当中,庄夭也是除了梁王舂的铁盟南平君之外第一个响应的。庄氏历代都是陈郡郡守,为梁国忠心耿耿地争战中原好一百五十年,庄夭的父亲庄烜还死在第一次丹阳之乱中。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庄夭都属于那种应该被梁王舂宠信的能臣。
“薛将军。”庄夭浅浅一笑,回礼拱手,“一年不见了,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宁平君。”薛武安也不再想与庄夭兜圈子了,他低头看了一眼手上的名刺,低声道,“岳守在陈邑给我说了很多……所以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抬起头看向庄夭,原本以为他会有很大的表情变化,但是庄夭却仍只是一笑。
“薛将军,我知道你来这里是为什么,这一次我会帮你。”庄夭笑了一声,沉声道,“估计也会是最后一次了……我只求你一件事,当我大难临头的时候帮我把我的家人转移出去。这些事新丑会安排的。”
“到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薛武安吃惊地摇摇头,“短短半年的时间,怎么就……梁王和你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虽然从岳新丑那里已经得知庄夭和梁王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但是恶化的程度远远超出了薛武安的想象。他实在难以想象,到底发生了什么?
“薛将军……”庄夭苦涩地一笑,“不要问了,这次的危机也算是我自找的,南平君、巢文君、博阳君这一次都站在了王上那边,庄氏几百年的清誉,恐怕就要毁在我的手里了……”
“宁平君……”薛武安紧紧地皱起了眉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南平君他们都……难道你谋反了不成?”
这当然是半句玩笑,但是除了谋反,薛武安实在难以想象庄夭还能干下什么让这么多人都无法忍受的事情。庄夭面色一滞,苦笑摇头道:“虽然不是,但也差不多了。”
看着薛武安依旧疑惑的神情,庄夭苦笑道:“你也知道,庄氏历代都是陈郡的郡守,却多年无法进入朝中,于是从我的祖父时开始,庄氏就一直聚集自己的力量。谁能想到,庄氏到了我这一代竟然可以进入中枢,封君拜将……可是先代的遗产,终究也是因此被发现了。”
“你们……”薛武安猛地反应过来,“难不成你们在陈邑训练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