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进兵(下)
钟华沉吟片刻,忽道:“也许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
杨益一皱眉头,“你说。”
“薛武安。”
“薛武安?”
“没错,薛武安。”
钟华喝了一口酒,看着眼前的薛武安,苦笑了一声。
“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忽然就想到你了。”钟华笑道,“不过我和杨益都对你没有十足的把握,虽然知道你很有可能护送公子舂南下,但仍不敢确定。等了一个月,知道确实由你领兵,才松了一口气。”
薛武安也只得苦笑一声,“如此,只能说万幸。钟将军,你的运气实在是不错。”
钟华讲完故事之后,中帐当中反而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死寂。当真相向薛武安和莫臼扑来的时候,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他们还是有点喘不过气。
杀害安西君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随王无咎!
薛武安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和随王打的交道不少,所以这种窒息感比莫臼还要强一些。他还记得随王在吕肆和欧阳开面前讲述“三秦不灭”的时候是多么义正辞严;他也记得随王托付他特使之职时是多么诚恳;当安西君来到於安之后,随王亲自出城迎接,并亲自在城外拜将。
这些和随王有关的事迹现在都慢慢浮现在了薛武安的眼前,纷乱无章。
那时候听随王讲述“三秦不灭”大道的人中,不仅是薛武安,就连吕肆和欧阳开那样的宦海老臣都被随王打动了。也许这本来就很能说明问题,薛武安当时已经有了一些负面的预感,但没有想那么远。对于一个王来说,这些都只是用于招揽人心的说辞而已。
现在想来,如果随王真的想起用安西君,他早就用了。为何要等到河西易手,於安陷落,屈铨身死的时候才派自己前往薛国请安西君出山?安西君在随王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使用之后就可以随意丢弃。
薛武安紧紧地握住了手里的酒樽,樽内的酒洒出了一多半尚不自觉。
“明天我们就要进逼梁方城了。”最后,薛武安道,“将公子舂扶上王位之后,我们和杨益里应外合,会让屈无咎付出代价的。”
莫臼和钟华点点头,但是他们面容上的愁容却挥之不去。
次日,在三军会议上,薛武安极力主张立即进军,随军主将杨益也赞同。卫军主将鱼庆衍虽然有点不满,但是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梁方城是几百年前修建的,至今虽然经过多次修葺,但是整体上还是原来的样子,绵延千里的长城依托山势、关隘、湖泊建成,几乎坚不可摧。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北方各国攻打梁国,却打到方城而犯的事情。
想从卫境出发去进攻梁方城,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点三国将军都是知晓的。之所以在卫境内集合,完全只是为了等待薛军而已。
突破点在随国的叶阳。
叶阳在随国南境,接近梁、随边境,距离薛武安他们现在的驻兵位置有一百四十多里。那里已经是一片平原,梁国的方城延伸到那里,已经无力再向东修建,便折向东南方,依托一些丘陵修建。
而那里也正是梁国方城最为薄弱的一处,因为叶阳那一段的梁国方城是用土石夯在平原上的。叶阳向东是水无水形成的湖泊,人称水无湖,再向东便是丘陵。而叶阳以西六十里也是丘陵,只有叶阳这一块小平原。
如果可以突破叶阳段的梁方城,再向西南进军二百里,就可以抵达梁国北方重镇,宛城。如果三秦联军可以抵达这里,梁国便有亡国之虞,肯定会接受三秦拥立的新梁王。
事实上,很有可能连打都不需要打,战争就结束了。只要丹阳城内的梁国贵族们觉得公子胥和公子雄都无法依靠,他们自然会主动寻求背后有三秦支撑的公子舂。但此战的重中之重,便是三秦联军能不能在叶阳段的梁方城造成极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