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兴兵(上) - 西烽烈 - 真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西烽烈 >

第一百四十六章:兴兵(上)

薛武安和莫臼用了五天的时间,最终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大泸郡的代城。

大泸郡是薛国东方三个边郡之中最靠北的,古时候这里也是有一个代国的,后来被灭。薛武安注意到,这里百姓的生活习俗也好,容貌口音也好,都和薛人有极大的区别。

“在这里生活的是代人,据说也是有北狄血统的。”在经过一些聚落时,莫臼看到了薛武安脸上的疑惑,向他解释道,“大泸郡和靠南的东蔑郡,原本都是别国的国土。后来被慢慢地灭掉。薛国建国之后,在这里设大郡,虽说是为了管理方便。但是这郡设的太大,代人和代地以南的中山人恐怕也都不服薛国的统治。”

大泸郡郡内甚少有固定的村庄,大都是一些简易的帐篷。这里临近北地草原,草水充沛,却不适合耕种,所以农人甚少,牧人甚多。他们所操的也都是薛武安完全听不懂的语言。其实算起来的话,他一直都是与薛国的上层打交道,真正的薛言自己也是不会说的。

薛武安侧过头问:“他们说得是薛言吗?”

莫臼向四周看了一眼,看着那些对自己指指点点、面露惊恐的牧民,笑道:“薛言?怎么可能?他们代人有自己的语言,只不过没有文字罢了。”

薛武安木然地点点头,长出了一口气。

代城作为薛武安一路上看到的唯一一座大城,人口和规模都不逊色于晋阳。薛武安对此很是不解,莫臼解释道,代城有薛国北境最大的市场。北方的代人们逐水草而居,有时候需要购置物品,便都会涌到代城来。最多的时候,代城足足有一二十万人口。但是一到冬天,代城的人口就会降到三四万。

这与晋阳所处的中原相比,无疑是完全不同的风光。薛武安心中若有所思,也没多说话。进了代城,郡守热情款待了薛武安。这郡守也是一个代人,容貌迥异于中原,说的雅言也不是非常流利,但交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薛武安在出发的时候,薛王就已经对这三个郡下达了征兵指令,薛武安只是过来带走的而已。

饶是如此,当郡守把详细的数字表拿出来给薛武安看的时候,薛武安还是头大了一圈。

“……本郡所有适龄男子,已经征发了七成。这也是惯例了,如果不是紧急军情的话,不能征发太多,以免误了农时牧时。现在我郡已经征调到一万五千士卒,实在是不能再多。”郡守给薛武安解释了半天,薛武安才终于明白了那些表上的数字都是些什么意思。

“粮食怎么办?”薛武安问了一句。

“大泸郡没有战时粮库,只能等西侧的井陉郡调发粮草过来。将军可给王上发一封书,请求调发粮草。”

“一来一去又是七八天,来得及吗。”薛武安有点焦急,不禁叹道。

“将军啊,打仗可不是这么算的。”这个郡守似乎有点经验,笑道,“维护好粮草比什么都重要,就算晚了几天,也不能耽搁吃饭啊。”

“将军。”一旁的莫臼提醒道,“萧弭和萧筑二位将军已经在路上,他们经过井陉郡,一定会带粮过来的。”

薛武安点点头,对郡守道:“这样吧,我先去东蔑郡和郸平郡。已经征发好的士卒集结起来,等待进一步指示。粮草嘛……先由郡府出资在代市上购买,事后再由晋阳官府补偿。”

郡守高兴地拱手道:“是。”

出了郡府,莫臼的脸色却是非常难看,“将军,你刚才犯了一个错误。”

“什么?”薛武安愣了一下。

“你以为那个郡守听到你说自购粮草的时候为什么那么高兴?”莫臼冷哼一声,道,“要不是刚才不好说话,我真想给捅穿了。现在是秋天,粮价本来是不贵的。但如果代城大规模购入粮草,无数商贾就会向代城集中,恐怕出不了几日,代城粮价就会飞涨。他大可与一些巨商谈一笔交易,巨商用较为低廉的价格将粮草卖给他,他再给晋阳报上飞涨过后的物价。如此,多出来的钱便都进了他郡守的腰包,可与那些巨商分赃。”

薛武安听得一惊,“什么?”

莫臼苦笑着摇头道:“其实这也没什么,官场上常有的把戏罢了。只不过我一个当兵的,到底是看不惯这种伎俩。”

薛武安也沉默了,他虽然见识过随国地方官吏前倨后恭,揣摩上意。但还是第一次见到地方官如此胆大妄为地贪污。不由得咬牙道:“就没人管吗?”

“管?”莫臼冷哼一声,“他是一郡之首,地头蛇一般的人物。郡县的治理,大多都要靠本地人当官。只是贪图小财而已,中央官府又能拿他怎样呢。如果强行惩治,万一处置不当,代人会以为这是在针对他们,揭竿而起都不是不可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