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要是此时此刻汤天栋是那种喝醉酒的男人,她肯定会以为他在说胡话,可他的眼神非常的清澈且炙热。
林晓默了好一会,慢慢的反应过来,觉得汤天栋这可能是为了让家宝有个正常的家庭才向她提出这种请求,于是说:“汤厂长您真心为家宝着想的话,可以当他的爹,这个我没意见,至于照顾家宝,我觉得就按现在的状态来吧,平时跟我在一起,寒暑假有空的时候带他来跟您住一段时间。虽然我们不是真夫妻,但我相信等家宝以后明事理了,能够理解的。”
“我不是为了让家宝有个完整的家庭,而是真心的想跟你过日子。”都坦白说了,汤天栋怕她误会,就没再藏着自己的心思,话说得直接大胆,“在纺织厂那个时候,我对你就看对眼了。”
林晓懵了,汤天栋说得这么认真,她自然没办法再去欺骗自己是听错了,心里乱糟糟的,话在舌尖转了好几个圈,才磕磕巴巴的说出来:“我…我觉得……”
从前其他男人对林晓都望而生畏,跟她表白的那些人不是委婉的打听她的意思,就是暧昧和极限拉扯,小心翼翼的说着要不要试着在一起的话。
今天是林晓收到的最直接至诚的表白,她的奶奶跟爷爷当初就是一眼定终生,相互扶持了一辈子,感情非常牢固,从奶奶那儿,她知道这个年代的爱情都很纯朴热烈,如果看对眼了也许就真的是一辈子的事了。
可她觉得汤天栋的爱来得还是太快了,让她害怕和慌乱,微微冷静下来后,她真诚的回复汤天栋的话:“汤厂长,谢谢您跟我说这些话。但我觉得两个人真想一起处日子的话还是得多接触一段时间才知道双方合不合适。所以这件事情,我会好好考虑,您也再想一段时间,也许过后就发现您对我并没有那份心思。”
这是拒绝的意思了,但还有余地,汤天栋刚刚说出那句话确实是脑袋发热,情不自禁就说出来了,他一点也不气馁,也不失望。
“从宁安镇回来以后,我就知道自己对你有感情了,想了一个多月,我很确定,是想跟你过一辈子的。”
其实也不是出于冲动说出来,而是今天的环境给了他勇气,从他到火车站接她的那一瞬间起,就坚定了自己的心。
至于为什么喜欢林晓,他也说不上来,是她某一瞬间的某个眼神让他有了共度余生的想法,让他去确信,她就是那个人。
这种感觉头一回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今天的话确实有点唐突了,如果吓到了你,我很抱歉。但我希望你能真正的考虑这件事情,无论你愿不愿意,我都可以接受。等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再写信回复我,心里不要有负担。”
话是这么说,他再次明确自己的心意:“如果你愿意接受我的情感,我会一辈子都对你好的。”
这算是他许下的承诺了。
林晓此时压根不知道自己对汤天栋有没有感觉,但她心里很乱是真的,好在回家之前汤天栋没有催着她给肯定的答复,而是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给她单独思考的空间。
送他们坐火车回去的那天,汤天栋给了林晓一封信:“在你给答复之前,请先打开看看。”
林晓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耳根子发烫得厉害,低头接过信,回了句好。
家宝见汤天栋不走,就问:“爹什么时候回家跟我们一起住呀?”
这几天相处下来,他叫爹已经顺口和习惯了,加上林晓默认,就认定了自己的爹就是汤天栋。
汤天栋蹲下来,帮他把纽扣系上:“等过段时间你娘给爹回信的时候,爹就回去了。回去以后要听话,不要惹你娘和爷爷奶奶生气,知道吗?”
“不要。”家宝撇撇嘴,他已经习惯爹对自己的好了,拉着他的手不放,“爹也一起回去。”
汤天栋耐心的哄他:“爹留下来给你买好吃的,等买到了就回去。”
家宝一个劲的摇头,扯着他的袖子往站台的方向走。
“如果爹现在跟你回去,以后你就没有新衣服穿了。”
说到新衣服,家宝想了想:“娘也会没有吗?”
以林晓现在的工作,是有能力帮自己买新衣服的,但汤天栋为了唬住家宝,点点头,说:“嗯,你娘的新衣服会很少。”
家宝立即松开了手:“我想让娘穿新衣服,爹回家的时候要买新衣服。”
“嗯,到时候给你娘买好看的裙子好不好?”
话是跟家宝说的,汤天栋的眼神却总放在林晓身上。
林晓感觉自己的耳朵更热了,听到火车的声音近在咫尺,就要到了,赶紧拉着家宝跟汤天栋隔开距离,道完别,母子俩就踏上了回去的旅途。
***
林晓知道那封信是写给她的,她也不是一个耐心十足的人,坐火车到半路就把信拆开了。
“林晓同志,我想跟你一起去看春天的桃花,夏天的向日葵,秋天火红的枫叶,冬天的雪。想跟你一起走遍大江南北,携头到老……如果你愿意,我汤天栋以最诚挚的心向你担保,结婚以后一定不会让你受委屈。”
很长的两页纸,很多话挺肉麻的,要是放在林晓生活的那个年代,她会觉得矫揉造作和虚伪。可八十年代初谈恋爱的青年男女都是用书信表达情感,每一个字都无比的真诚火热。
林晓看得面红耳赤,脸颊都烧起来了,汤天栋严肃起来的时候脸冷冰冰的,看着还有点凶,要不是前两天亲口跟她表白,她是绝对不会相信这种话是从他笔下出来的。
林晓把信收好,扭头看向火车外的风景,想平复心情,却是心乱了一路。
***
八月初的最后几天,林晓和岑春花把晚稻种好,就继续忙厂里的工作,生活充实,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就没有精力去思考和汤天栋的事情。
八月底的时候,小学生提前开学了。
王志富亲自上门来问:“林晓,家宝已经四岁了,要不要让他报名上学?刚去的时候不用学什么,就跟队里一二年级的学生坐一块听课,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龙福生产大队之前没有小学,后来王志富动员队里的人建了两个教室,请下乡的那些知青教书,后来知青返城,没有老师了,孩子们就到隔壁的香来生产大队去上学。那个村比较大,老师有好几个,分年级来教书。
香来小学距离龙福村四个公里,孩子们走路过去读书不方便。
龙福大队现在就只剩一个老师了,是王志富多次向镇里请求,从香来小学请过来教书的,二年级以下的孩子全部挤在一个教室里,一起学习。三年级以上的孩子能走路,也比较懂事了,就去香来小学读书。
现在在龙福大队任课的那个老师姓林,他的工资有一半是镇里补贴的,剩下的由生产大队补上,而这钱都是从学生们的学费里扣的。
王志富注重队里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满四岁了都会动员去读书,一来是为了让那些孩子能快速适应学校生活,二来是能拿着学费去留下林老师。
孩子们一个学期学费一块钱,林晓肯定是不缺的,王志富就来家里了。
林晓说:“队长,我还想让家宝再玩一两年,不想让他这么快去学校。让我想想吧。”
现在的竞争没那么激烈,她觉得孩子们进学校早未必就是好事,关键是读书以后学到的东西,而上学前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她觉得家宝还没到读书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