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炒火药 - 西南往事:三十年江湖风云 - 治愈系的斗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炒火药

王天天是个信人,他说不闹了不告了,确实就没有再继续闹腾。

当时我和大王连带老王和我们手下那群人在内,都以为是他被收拾怕了。

毕竟这样的事情,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亲手办过,被欺负的人大多在时间的流逝下逐渐认命。

事情过后,谁都没有放在心上。

在这一年的四月底,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我们沙场的船被炸了。

炸我们船的不是赵三先生,是梁小波和文县一个叫吕涛的人。

听到吕涛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有些茫然。

随着宋毅明的讲述我才反应过来,这个吕涛我还打过交道。

当年大龙一刀险些送小波去阎王爷那儿报到,我和大宝还有二山去文县逮大龙。

当时梁博文在文县的朋友给我们带路,其中我发过一支烟那个男人就是吕涛。

他和梁博文不是一般的关系,是把兄弟。

几十年前红白之争,四九年都有人选错站队,更何况我们这些二流子。

梁博文都已经移开南城,他这个把兄弟还是帮继承他势力的梁小波。

在我眼中梁博文是个连自己老弟小命,都拿出来做筹码上桌赌的人,但在别人眼中未必是这样。

病猴子用命挺他,小波即便再受折磨,也当他是哥哥,吕涛这个把兄弟,在梁博文走后也继续跟我们作对。

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同,所描述出来的形象也就不同。

起码梁博文能做到差一点就成为南城当道大哥,绝对有自己的优点和我不曾见到的一面。

吕涛年轻时候并不在我们这个市区混,而是出远门学了一份在当时十分吃香的手艺。

我国各种炮仗做得最好的地方有四个,两个在湘省,两个在赣省。

分别是湘省的浏阳,醴陵两县,赣省的上栗,万载两县。

吕涛就是在赣省的上栗县,学了一手顶好的炒火药手艺。

上栗县与湘省的浏阳接壤,这两个地方恰好又都是炒火药这个手艺人的集中区。

二十一世纪前,鞭炮这条产业链还没有被政府规范化,更没有如今这样带火的不行,你要放就用电的,听个声音就好。

全国各地,过年过节,婚丧嫁娶,都需要用到鞭炮。

炒火药的手艺人,就是鞭炮这条产业链的最上游从业者。

即便如今,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一个口诀,‘一硝二磺三木炭’。

其中硝就是硝酸钾,九十年代初中期,随意一家化工品店都能买到。

动手能力强一点,在公厕或者家中牛圈那种潮湿的墙面上,刮下来一层白色结晶体。

这就是天然的硝酸钾。

至于硫磺,现在中药店都有都能买到,木炭自己烧就行。

火药从被发现到如今都不是什么难造的东西,动手能力强一点就行。

难的是配方,根据产品不同需求不同,这三种材料该各自放多少,又该添加铁铝铜等何种金属粉有何种颜色,颜色的深浅该如何调配等等。

其次就是炒火药。

一硝二磺三木炭配出来后,需要将里面的水汽炒掉,保持一定的干燥度,才能让制造出来的炮仗声音洪亮,不会出现哑炮。

许多鞭炮一万响,结果只有三千来个能炸,大概率就是火药没有炒好,哑炮太多。

如今炒火药很可能有专门的机器,自动化的程序,但在当时,全靠手艺人的技术和八字。

这是一门十分危险的手艺,要是看见过炒茶,大概就能知道炒火药是个什么样的姿势。

未炒过的火药下锅,锅子温度高了会直接将火药引燃,炒药的师傅有些是用木铲,技术好一点的直接用手,不停在锅里面翻炒。

不能盖锅盖,也不能让火星蹦进锅子中,全靠师傅一双肉眼,和双手来掌握细节。

二流子说自己吃刀口饭,可能有点抬举自己,但炒火药的师傅说自己吃刀口饭,那是一点不带吹牛逼的。

这门手艺技术跟八字五五开,需要技术也需要有过硬的八字。

吕涛的手艺好不好我不知道,毕竟我不是浏阳这些地方的人,没有见识过其他炒火药的师傅。

但他炒出来的火药,不仅可以用来做炮仗,更多的是给我们这些二流子提供枪药。

黑社会用猎枪的多,除了在当时环境下,人们可以合法持有两把猎枪,只需要报备连持枪证都不需要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猎枪子弹比较好弄。

九六年之前,全国还没有开始严格禁枪弹,市面上气枪的铅弹,猎枪的弹丸,鸟铳的铁砂很容易就买到。

但火药却开始严格管控。

猎枪用的火药和炮仗用的火药并不一样,普通人不是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正经猎人每年有政府分配的比例,他们并不需要吕涛这样的人。

只有我们这些二流子需要。

那年代持有猎枪最多的不是猎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