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多面余所长(6) -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 - 常书欣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4章多面余所长(6)

第214章多面余所长(6)

这是仲夏里的一天,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和心境,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二队又流失了一位警员,许平秋知道消息后还是像往常一样喟叹了好久。再崇高的事业也敌不过七情六欲和柴米油盐,大多数流失的队员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生活问题,而且二队的工作压力也确实大,在这里的警员,一年接触的案子,可能比派出所片警一辈子见过的都多,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巨大的。在走的时候,不管是他,还是市局主管刑侦的苗局,或是作为队长的邵万戈,都不会苛求的。

“许处,去哪儿?”司机问着坐在车上沉思的许处长。

许平秋一惊,直说道:“哦,就到这儿。”

就到这儿?司机有点迷糊,现在是下班时间了,许平秋也不回家?这位刑侦上的大处长,全省的总队长,外面听起来威名赫赫,可待久了,司机发现他神经质的时候很多。这不,许平秋干脆让停到路边,自己下车了,摆摆手打发着司机,看样子是想自己走走。

司机一走,许平秋拍拍脑门,却是想不起来自己刚才在想些什么。他自嘲地笑了笑,只觉得或许是年纪真的越来越大了,很多年前的事记得很清楚,刚刚想的却忘了,难道这是衰老的迹象?

对了,是二队队员流失的事,是张猛。他倒不惊奇于这个孩子攀上了什么女土豪,只是有点惊讶,这调令是市局局长王少峰亲自打电话安排的,从公安上调到司法上对于这位副厅当然不算什么难事,可单单注意这么位小警员就是怪事了。他思忖了好久理不出头绪,干脆不去想了,走到人行道上,倚着一家不知名单位的外墙,习惯性地点了烟,抽着,等人。

这是他从警多年来的一个习惯,在最早当刑警队长时,他已经习惯于躲在暗处盯嫌疑人,以及自己人。用这种方式,他挑到了很多优秀的队员,因为只有在不刻意做作的时候,才会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心态。

对了,他又想起一年多前,连夜追踪那拨跨校打群架的坏小子……他笑了,谁可能想到,在那拨坏小子里,会有一位只用一年时间就走上全省刑侦研讨论坛的人呢?盗窃耕牛案的余威到现在都没有结束,不少省份通过刑侦部门调取本省的详细案情观摩学习,省厅主导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史科长仔细研究过后,正在编写一例犯罪心理描摹的实例,据说几次联系乡派出所,那位“敬业”的所长都不在,让史科长直叹基层辛苦如斯了。

但许平秋几乎能百分百肯定,这家伙绝对不是敬业。但离得太远,他也无从去了解余罪在乡下的世界,不过他相信,应该很精彩,或许还有利可图,否则不会这么乐不思蜀了。

正想着,他看到了今天要等的人,掐了烟,慢慢地跟了上去。

“一二一、一二一,前后对齐!”

“一二一、一二一,安全第一!”

几声慈祥的地方话,听起来是那么悦耳。一位穿着交通协管服装的老人,举着小旗,带着一群小学生从学校出来了,他兴致勃勃地走在最前,不时地喊着朝后看,偶尔嬉戏打闹的孩子,他也忙不迭地奔上去拉开,一路护着这支特殊的队伍走到人行道前,讲着过路要点,然后挥着黄旗,带队过路。

车水马龙,都在这支队伍面前齐齐停止,像行着一个严肃的注目礼,不少人头伸出车窗外,向这队伍打着招呼。过了马路,排好行列,那些小学生幸福地扑在父母怀里,齐齐回头很崇拜地招手再见。

马秋林乐呵呵地招着手,一一回应着,直到把最后一位小女孩交到父母手里,来迟的父母很歉意地和老师、和这位义务协管道歉。马秋林逗着嘟着小嘴的女孩,终于那小女孩和他拉着勾,高兴了。

“马老,您还挤公交回去啊?”班主任问,是位年轻的姑娘。这位退休的警察已经在学校就职数月了,风评特别好,六个年纪的小学生,都喜欢这位警察爷爷风趣的讲课。

“哦,我估计今天有人请我吃饭了,您先回去吧,吴老师。”马秋林笑着道,以他的眼神,早窥到躲在暗处的许平秋了。

老师告辞走时,许平秋便笑吟吟上来了,直喊着师傅。要握手时,马秋林却是端着架子,把手背起来了,许平秋诧异道:“哟,师傅,您对我怎么这么不客气?”

“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过我提前堵你一句,我现在工作稳定,想挖我墙脚,没门。”老马得意地背着手,且行且说。许平秋笑着和他并肩走着道:“您不退休了吗?还有什么工作?”

“我喜欢的工作呗,还别说,一天走上几公里,和孩子一块玩玩,什么脑神经衰弱,不治自愈,我现在好得很呢……其实早该出来了。”马秋林道。

“不是吧,我打电话师娘接了,好像她不是这样说的。”许平秋笑道。

“她嫌我吃饱了撑的,呵呵,我还觉得她想不开呢,还想在岗位赖两年,等着调工资……对了,示范小学正式聘请我当课外辅导员,月薪六百。聋哑学校也开出了正式聘任书。”马秋林道,似乎这个工资让他很有自豪感似的。许平秋泼了瓢冷水道:“看门的都不止这些钱吧?”

“那是,我……哎,你什么意思?诋毁我的工作是不是?”马秋林瞪眼了。

“不不不,我是觉得您老啊……大材小用了,要不我也给您一份工作,返聘回去,薪水比照现在的退休金?”许平秋小心翼翼道。

马秋林笑了,一脸的皱纹绽开了。许平秋也笑了,两人相交多年,都知道彼此是可以肝胆相照的人,但绝对不是值得托付的那一种。马秋林笑着一拉脸:“少来了,你这张黑脸上只要一挂笑,马上就有人倒霉。我多挣上点工资,少活上十几年,我划不来呀。”

“师傅,您看您说的,当警察的辅导员总成了吧?我是觉得您老搁小学,是不是太屈才了?”许平秋笑着道。

“错,活得自由,比活得风光更重要,你不觉得咱当警察一辈子,阴暗面接触得太多了点,阳光少了点……所以我就打定主意了,我得在阳光下多待几年,这儿最好,不用考虑那些勾心斗角,不用分析那些小罪大恶。而且呀,我在这里,还真比在警营有成就感。”马秋林笑着道,说得很正色。

许平秋却听得好不懊丧,一位盗窃案的侦破专家,几次沉浮,甚至因为降级降职,郁郁不得志躺在病床上半年,现在沦落到这种地步,他觉得足够让他重新审视一下警营中很多弊端了,尽管自己很可能无力逆转。

“我要想回去,你不用请我我也会回去的。不过如果我不想回去,您就别操心了,我对得起这份退休金。”马秋林看许平秋怔了,表白了一句,像是请辞,又似劝慰。

许平秋尴尬地笑了笑,这已经是自己第三次来请了,却依然失败了。他轻声道:“马老,我没别的意思,现在人不缺了,可很多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单纯依靠现代技术的思想越来越重。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讲,抓捕是最低级,抓证据是中级,抓心才是最高级,能做到这个层面的,您是五原第一人了……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在这个领域我们后续无人啊。”

“错,会有很多人。”马秋林道,似乎不再为这个纠结了,他笑着看着愁容一脸的许平秋,反劝上了,“你像我当年躺在病床上那么纠结,那时候我在想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付出、我的回报,很多是不对等的,很多有得有失的选择总觉得能做得更好,甚至私心一点讲,我自己觉得我应该走得更高……在这种纠结中,你觉得一个人的心境会好吗?”

“那您是怎么走出这个困境的?”许平秋道,像有所明悟。

“放手。”马秋林道。

“放手?”许平秋吓了一跳。“对,举个例子,还记得我的老师王贵湘吗?”

“那位退休后隐居回乡下的?”

“对,去世有七八年了,他讲过一堂课,叫清洁的精神。他所说这种清洁的精神,是侠义、热血、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等等优秀品质的综合,他说这种精神总是蛰伏在每个人心里不知名的地方,在时局危难的时候、在命悬一线的时候,这种精神就会出现,会主导着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让他干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这个世界就有了英雄。”

许平秋一脸崇敬,身边的嘈杂声充耳不闻,他凛然地听着。

马秋林释然的脸上掠过一丝肃穆,接着道:“不管世风如何日下,不管人心如何险恶,这种清洁的精神总是静静地蛰伏着,等待着,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出现。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在危机面前奋不顾身的人;于是就有了我的同事,王详,因为抓贼,被捅了七刀,殉职;于是就有了你的兄弟,邵兵山,抱着炸药跳楼,殉职!于是就有了千千万万奋不顾身的警察,在为这个世界的安宁而奉献……这种清洁的精神一直就在我们警察心里,从来没有消失过,相信哪怕是个腐败的、堕落的警察,他曾经也被这种清洁感染过。

“所以,你的担心是多余的。”马秋林笑了,释然地拍拍许平秋的肩膀道,“黑白善恶的较量,一长一消,都会在较量中升级,你之所以走不出这种心境,那是因为你顾忌的东西太多,家庭、位子、面子,还有你的威信,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有这么多外来的东西,再清洁的精神也会蒙上一层灰尘。”

“我明白了,我离从警之初,已经差得太远了。”许平秋轻声道。

“不远,你一直在试图找的,不是像我这样的专家,而是那种清洁的精神,我想,你放下心里的羁绊和眼里的偏见,总有一天会找到的。”马秋林笑着道,转身,慢悠悠地逛着。

一刹那,许平秋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了。曾经的寻找都是很纯粹的,所以能屡屡成事,所以才成就了他这个不参案不办案的神探之名。而现在顾忌的太多,反而在很多事上止步不前了。想通此节,他兴奋地追上马秋林的脚步,直道:“谢谢师傅提醒,哎,中午了,要不一起吃顿饭?”

“不会有副作用吧?”马秋林笑着问。

“继续聆听一下点拨嘛,我还真有个事想请教请教马老您……破案大会战前一阶段收效很差,基层的积极性一直调动不起来,我想了很久,想搞个英雄榜,让那些有这种精神的同行脱颖而出。”许平秋道。

“思路很好,应该加上这么一条,不限年龄、不限警种、不限地域。”马秋林道。

“让普通警种来参与刑警的事?”许平秋被这一条惊了下。

马秋林回头笑着反问:“是啊,可你手下的刑警,大部分也未必就能干得了刑警的事嘛。”

这倒是,马秋林和许平秋相视而笑。不久,两人坐到了一家路边的拉面摊子上,一人一碗,和着陈醋、搅着辣椒,边吃边聊,看样子是相谈甚欢……

家事繁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