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分化
出了树林,王宏喜沿着大路直奔百货商店。他不太明白棉大衣的物价,刚说要布票,只是试探。没想到斗鸡眼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看来自己是亏了。算了,自己一时也找不到买主,亏就亏点儿吧。
进到那十间大通间的百货店,王宏喜有些失望。这货也太少了,日用品就那么几种,布料几乎只有黑、灰、蓝几种,连眼下流行的军绿都没有。
卖布料的中年妇女看他穿着崭新的军大衣,难得的朝他笑笑,放下手中纳着的鞋底,开口询问:“同志,你买布料吗?今天刚到了一批蓝棉布,做棉衣很好的。”
王宏喜看着几个售货员都一副无精打采,事不关己的样子。正感慨这时代是卖方市场的时候。当然不想浪费这难得的热情。
含笑点点头:“是准备买布料,可是,你这里没花布吗?”
售货员大姐看他虽面容不太白净,可气质温雅,说话动作极有礼貌。不由的又增加了几分好感。
笑着跟他介绍:“花布有些缺货,不过这批蓝布真的很好。不论男女做棉袄都好看,你买了肯定不会后悔。”
整个县城就这一家百货商店,既然没得挑,那就这样吧。
他把手上的布票全递给售货员:“这是两丈六的布票,你给我扯一丈的黑棉布,剩下的全扯蓝布。”
售货员大姐接过厚厚的一沓布票,眼神中的惊讶一闪而过。应了一声后开始开票:“布票是两丈六,钱是十九块六毛五。”
售货员说着把开好的票夹到空中的绳子上,嗖的一下划给了坐在靠窗的收银员。
王宏喜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真实的出现在面前,此时有些新奇的看着空中的夹子,笑呵呵的走到收银柜台付钱。
提着买来的布料,王宏喜又给媳妇买了一盒万紫千红的香脂。这花里胡哨的铁盒子可是这个年代的奢侈品,一般的农村人能买一罐蛤蜊油都算好的了,可没人舍得花钱买这个。
手里的工业卷都凑在一起刚好够买一个竹编外壳的暖壶,看看柜台里的肥皂,香皂、铝盆等需要工业卷的物品,只好在心里望洋兴叹。
这些日用品其实空间商城都有,质量好且比这么倒腾更划算。可那跨时代的产品拿出来,谁知会惹什么祸,只好谨慎些了。
怕被人发现,东西没敢放空间。路上的行人看他左提右抱,满载而归。都露出羡慕的表情。
直到太阳快要落山,天空飘起零星的雪花。路上空无一人。王宏喜这才躲到一棵大树后,把东西放进空间,拿出自行车推着快走两步,右腿一撩上了车子飞驰而去。
雪越下越大,快接近村子的时候地上已经铺了白白的一层。王宏喜把车子收进空间,手里提着买的货物急急的往回走。
临出门已经交代过黄晴,让她别到村口迎他。雪白的小径上随着他的走动留下均匀的脚印,随后又被大雪覆盖。重新归于沉寂。
推开院子的篱笆门,还未进屋,王宏喜就听到大嫂那尖酸的声音。
“三弟妹,你这就不对了。整块的布料自己都用了,就剩个边角的,给你侄儿用都不舍得啊?你这也太小气了不是,嫂子我……”
她话说着停下来,神情不阴不阳的瞅着坐在对面炕上缝衣服的黄晴。对面东外间里,老太太讽刺的话接着传了过来:“没脸的东西,啥好东西都想要啊!没看人就知道顾着自己,连家里的老人都没份,你咋那么脸大,啥话都敢往外冒啊。”
老太太这明着是骂大儿媳,实际是骂新媳妇不孝顺。弄的黄晴拿着剪刀的手都停滞在空中。脸色青一阵白一阵,被这婆媳俩挤兑的无法自处。
真不是她小气,不愿意孝敬公婆。可嫁妆里拢共就这么点布料。看喜子的棉袄都打了结,一点儿都不暖和。做棉袄的棉花还是她拆了条被子的。剩下点布得给男人做双棉鞋。他的鞋子也是补丁摞着补丁,棉花变得坚硬如铁,实在是不能穿了。
王宏喜对这家人的无耻又有了个新的认识,懒得理会那不要脸的大嫂,他拿着供销社买来的一丈黑布和空间商城买来的一口大铁锅径直进了东外间。
“妈,看儿子买什么孝敬你老了。”
老太太听到三儿子的声音,原以为他又要护着自己媳妇。正在心里憋着气,准备好好大干一场。不信她当老娘的还拿捏不住这两个小崽子了。
等听清老三的话语,看到他手里拿着的黑铁锅。老太太满肚子教训的话都卡在了嗓子里。差点儿没把自己憋死。
看到大铁锅的喜悦很快压下了对老三的不满。老太太一个健步跳下炕,接过铁锅仔细摩挲“哪儿弄来的?……你这两天到处乱窜,就是踅摸它去了。”
王宏喜是觉得一口锅实在是不方便,这才买了方便自己的。看老太太这么高兴,他乐的做个顺水人情。“嗯,这锅不错吧。”
老太太一张老脸都要乐开花了。岂止是不错啊!简直不能更好了。精铁制造,锅身光滑无比,连个气泡都没有。她活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这么好的锅。
“真好,真好。老三你可太能耐了。”老太太说着话提着铁锅到厨房架到空着的灶台上。
这时听到一墙之隔的大儿媳又在挤兑老三媳妇“弟妹,那边角料也没多少。你们两个大人也用不着。真好给你侄儿做件裤子。给不给你倒是说句话啊!”
老太太新得了铁锅,正对老三满意。听着老大媳妇的话就给她怼回去了“老大家的,人不要脸也得有个限度。那布料可是老三媳妇娘家给陪送的,是人家的嫁妆,你连弟媳妇的嫁妆都想昧下来点儿,不怕村子里的人戳脊梁骨。”
秦小凤被婆婆的临阵倒戈弄蒙了。不是你说老三媳妇的娘家给力,陪送挺丰厚的,可她小气抠门,一点儿都不舍得孝敬老人。我这才来帮着打头阵吗。你老现在这是唱的哪出啊?
可婆婆都向着老三媳妇了,自己今天是没戏唱了。她拿眼剜了黄晴一眼,下地趿拉着自己的鞋子走了。
黄晴刚才就听到自己男人的声音了,想要下地去迎,可大嫂虎视眈眈的看着炕上刚续好的棉袄,她就坐在没敢挪窝。这下看人走了,才慌忙下地出门。
两人前后脚的来到厨房,见婆婆笑的见牙不见眼的不住的看那口新买的铁锅。看老二进来,老太太忙指挥他:“老二,你赶快去和点儿黄泥来。把这锅支好。”
跟着老二身后的王老爷子也看到了新锅。他老人家看了一眼,就事不关己的进了东外间。
老太太对老头的态度早习惯了。指挥着老二去和泥,自己亲自下手把锅固定好。眼睛看着大铁锅像是看失散多年的亲人。
王宏喜等着老妈忙完,这才拽着老太太按到东屋炕上:“光顾你的大铁锅了,看看这儿还有什么呢?”
老太太这才注意到三儿子手上居然还拿着块新的布料。她一把拽过,就着窗外的雪景珍爱的抚摸着。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大幅的布料了。以前家里穷,可自己种点儿棉花,也能织点儿粗布。可现在啥都是公家的了。每年发的布票刚够打补丁的。队里也不种棉花了,身上的棉袄那都是多少年的陈货。
秦小凤也贪婪的看着那块棉布,伸出去的手被婆婆一把推开。看婆婆一副防备的样子,她心里来气,看着坐在对面的老三说:“三弟,你这哪儿弄的这好东西?不会是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了吧?”
王宏喜还没开口,老太太已经不让了。抱着棉布就对她怒目相向:“你他娘的才见不得人呢。”老太太左右看看,拿起炕上纳着的鞋底,一下子招呼到秦小凤身上。“不会说话就闭上你的臭嘴。”
秦小凤侧身一躲,鞋底顺着肩膀掉落地上。她被骂了没生气,反倒乐呵呵的坐到婆婆跟前:“妈,你这块布真好。给我几尺给你孙子做件褂子吧。”讨好着老太太,又伸手去够那块厚实的棉布。
老太太对大儿媳那占便宜的性子是一清二楚。赶快收起手中的棉布,开锁放到自己的炕柜里,又把锁头挂好。
吊着三角眼斜了她一眼:“你个当小辈的,不说拿些吃喝穿用孝顺老人。倒惦记上老娘的东西了。你那破锣嘴咋张开口的?不孝顺的东西,我们老王家娶了你真他娘的倒霉。”
秦小凤咬着牙,心里暗唾一口。真是他娘的晦气。今天没看黄历,怎么诸事不顺,本想从老三媳妇那儿弄快边角料做条新裤子,如今白挨一顿骂,还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老二媳妇在厨房做饭,本来也是眼馋那块布的,可她只生了个丫头,在婆婆面前没脸。还想着要是大嫂能分一块,那自己拼着被骂也得去试试运气。听到大嫂挨骂了,她的心思也歇了。还是老老实实待着,要是能生个儿子就好了。
晚饭后,老太太拉着王宏喜到东屋墙头,贼眉鼠眼的看看没人偷听,这才悄悄询问:“老三,你今天这些东西到底是哪儿来的?别真像老大家的说的那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