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回京
无论到时候会发生些什么,他都要保证夫郎和孩子的安全,段湛川松开手,任由那书化作金光消散在眼前。
等宋秋叶睡醒时,已到吃中饭的时间。
那个士兵翻出之前放在身上的干粮就着水咽下,凑合着吃,只有段湛川支起一口锅,倒入切好的土豆煎成焦黄色,等熟后撒上特质的密料,配上热牛奶暖胃。
这边吃的香味都飘到宋汤的马车里,刚啃的干饼都难以下咽。
宋汤走出来,还未开口,段湛川就主动把锅里的土豆盛出来给他:“这东西好拿又好放,坐起来用方便,最适合稍微加工一下来吃了。”
宋汤早吃过桃花斋的药膳,现在吃着他亲手做着土豆块,有些怀疑自家宝贝哥儿是不是被这小子厨艺给吸引了。
宋汤看着他在锅里随便翻炒几下,这好吃的土豆就熟了,确实不枉费皇上赏赐他那个名头,这手艺放御膳房都能排上名次。
宋汤道:“你去京城有了官职,可有何打算。”
段湛川对未来早就有了规划:“我手中还有赚的钱,在京城盘下一间铺子,到时候继续发展药膳,要是可以,我定能把铺子开遍大江南北。”
宋汤不反对他继续从商,说到底,主要孩子吃得饱穿的暖,不受欺负就行了:“要是需要爹帮忙就说,我在京城也有不少人脉。”
宋汤喝下一口牛奶,不远处就是京城的牌匾高挂在城墙上,门口士兵筛查着来往的可疑人员。
“段小子,给你提个醒,我家秋叶招人喜欢,你小子去了京城怕是要遭到一番排挤。”
宋秋叶制止父亲:“爹,你别提那些人了,当然要不是他们,我也不至于学了一身武艺。”
“对,是爹忘了。”宋汤道:“当时他太漂亮了,不少小子围着他要求娶,要不是跑得快,早就被人轻薄了。”
段湛川看了夫郎的肚子心惊道:“没想到京城民风还真是,淳朴啊……”
求爱都这么明目张胆。
段湛川拍拍胸脯保证:“那些人定然不能近夫郎身,爹放心吧。”
仪仗队有着皇室亲谕,见了队伍如见皇上,门口士兵只是确认了令牌的真实性便放人进去。
京城相比青阳城更加的繁华,一路上眼花缭乱的风景不知该看哪里好。
有些公子哥成群结队骑着大马,走在特定的道上戴着高帽,享受着哥儿投来爱慕的目光,虚荣抬头自信的踏过来。
两方人马正好碰上,公子哥见到前面领队的是宋汤,下马行礼:“原来是宋大人。”
宋汤紧蹙起眉,看都没看一眼,引着仪仗队走过去。
那位公子哥不死心,见到后面比走时多了一辆马车,瞬间就猜到了什么,高声道:“宋小哥儿,你是不是也来了。”
“那你夫君应该也来了吧,当年拒绝了我的求婚,没想到转头就嫁给了一个村夫。”
公子哥表现出大度的模样,根本不管宋汤愈发冰冷的神色:“你要是愿意,我也不建议接手,我知道你还生了一个小哥儿,我家孩子养得起的,你跟我我定纳你为妾,到时候我宠着你,你只要在家陪我睡觉就行。”
“一个哥儿抛头露面,我娶你也是给你面子,你那村夫长得定然没我好看……”
“是吗?”段湛川在他说第一句时就想出来,被宋秋叶安抚了好几次,哪料他说话越来越过分,再不出来维护夫郎形象,还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样子。
怪不得之前爹说的时候还特意说了好几次,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不过也难怪,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但人要不要脸,天下无敌。
“你是他姘头?”公子哥惊讶张着嘴,这人怎会长得这般英俊。
段湛川刀刻斧凿俊逸的脸上露着怒意,重重踩在下马车马夫放的板凳上,嘎吱一声跳下来,脸上带着笑意,眼底却如寒星:“谈不上姘头,来日定然再次三书六礼明谋正娶,省的一些眼睛有问题的东西看总看走眼。”
“你!”公子哥是没想到这村夫长得如此好看,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找不出话来反驳:“你等着,我乃丞相府二公子黎鹰,就连宋大人都不敢与我这么说话。”
黎鹰骑着马,硬挤着过道走过去,远远就听见背后中气十足的一声:“我,段湛川,村夫,宋家小哥儿的夫郎,他孩子的亲爹!”
段湛川的话直戳黎鹰的心眼,黎鹰气的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只能闷声忍着。
反正这人都到京城了,有宋大人护着又如何,他也有法子让他出丑。
黎鹰拦路捣乱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进程,宋大人回身前往皇宫复命,宋秋叶与段湛川则带着孩子去了宋府,宋夫郎得到消息,穿着新定的淡蓝色衣服簪了珠花,被丫鬟扶着早早到了府邸大门口。
等瞧见那三人携手同归,宋夫郎几年的思念没有白费,终于盼来了归家的孩子,哭着抱着他,在碰到他圆润肚子后又害怕的往后退了一步,怕碰疼了。
见到宋夫郎小心翼翼不敢上前,宋秋叶直接抱住他的胳膊,钻进小爹爹怀里:“小爹爹,孩子回来了,流宛叫爷爷。”
段流宛手上还有糖渣,含糊叫了句:“爷爷。”
“真馋嘴啊。”宋夫郎一时间感慨万千,被几人扶着进了门,他常年喝药,连屋子里都是一股浓郁的中药味。
段湛川不动声色看了看周围,上前把窗户打开,留着夫郎与爹爹叙旧,给段流宛面前放了不少糕点让他乖乖坐在板凳上,自己则去看看京城的铺子。
找了好几处店家,终于见到一处地理合适人员流动适中的地方。
铺子有两个大门,一个时常关着,另一个用来迎客,走进去大厅极为亮堂,摆放着十几张桌子,只是店家愁眉苦脸急忙转手,这下放着挂卖,段湛川也是运气好才得以捡漏。
“是你这铺子要出。”段湛川看着铺子满意点头。
出铺子的是个商贾人家,因为年初要搬离京城,只能卖了这铺子当作路上盘缠,不出意外他们也不会再回到京城,这铺子留着也无用。多方考虑之下,还是卖了合适。
“是啊。”中年男人道:“小伙子你要是诚心要,不多收,我这地方合适,给你算五千两银子。”
中年男人也知道自己要价过高:“这是京城,处处为金,我这铺子你出去问,绝对值。”
段湛川不免咂舌,怪不得叫京都,还真是贵的一点。
见到段湛川有些犹豫,中年人也拿出自己的诚意:“我卖的是死契,买了这铺子你代代相承都没有问题,地皮是你的,想拆了重新盖都可以。”
段湛川难得遇到这么合眼的地方,生意刚起步完全是足够,而且他还有青阳城的名声在外,到时候铺子挂牌不愁没有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