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打开孩子的感观之门 - 卡尔·威特的教育 蒙台梭利的教育 斯托夫人的教育大全集 - 卡尔·威特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三章打开孩子的感观之门

经验告诉我们,婴儿的确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听懂父母所讲的话。但是,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对父母不同的话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对此,我也有着深刻的体会:每当我对女儿温柔的讲话时,总会看到她非常愉快的神情;但是,如果我大声斥责,她就一定会不停地哭喊。因此,我奉劝年轻的父母们,如果你了解到这些知识后,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并训练孩子的听力,并且尽早和孩子讲话。用音乐唤醒女儿的耳朵

我认为,任何能力只有认真开发并加以利用之后,才可能有所发展,否则便永远不会得到增长与提高。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而我对维尼芙雷特的教育,是从训练她的五官开始的。

对于孩子五官的训练,我认为最好从听力训练开始。科学研究发现,婴儿听力的发展实际上要比其他方面发展更早,甚至比视力还要早。实际上,早在母亲怀孕的时期,婴儿就已经能够听到声音了。我想,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尽早对孩子实施合理有效的胎教,孩子的听力就会得到更早更好地发展。否则,孩子听到的很可能只是母亲单纯的心跳声。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在女儿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给她取好了名字,并且经常对着腹中的孩子这样讲话:“小维尼,小维尼,妈妈正在跟你说话呢,你听到了吗?”除此之外,我还时常给她唱一些动听的儿歌。我相信,她一定能够听见。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孩子听到尖锐的声音马上就会受到惊吓,而且声音越是尖锐,孩子的反应就会越强烈。于是,当我发现维尼芙雷特有这样的举动时,我就知道她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听力,因此我便开始抓住时机对她进行听力训练。

我发现,维尼芙雷特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讨厌刺耳的声音,反之,对有韵律、有节奏的声音,如歌曲、有节奏的鼓声和“嘀嗒”的时钟声却非常感兴趣。所以,当看到女儿有这样的表现时,我就用听音乐和朗诵诗歌来开发她的智力和潜力。

可以说,小维尼芙雷特幼年的时光,实际上完全是在音乐旋律中度过的。作为我个人来讲,一直有着对音乐方面的特殊爱好,并且时常在家里弹一弹钢琴,于是我就发现,每当女儿听到悦耳的琴声时,总会流露出激动的神情,似乎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我想,大概维尼芙雷特对音乐的敏感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启蒙。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正在练习贝多芬的《致爱丽斯》,而小维尼芙雷特则自己在隔壁的房间里躺着玩。有一天,在弹完钢琴之后我去看女儿,还没有进门的时候,就听到她在“咿咿呀呀”地哼着什么。于是,我就在门口停了下来,贴着门认真听她在“咿呀”什么。让我大为吃惊的是,她居然在哼《致爱丽斯》前面的几个乐句。虽然并不是那么标准,但还是能听出个大概来。

当时,我非常激动,突然感觉自己好像获得了一个小小的知音,而这个知音居然是只有8个月大的小女儿,这让我觉得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于是,为了让女儿对《致爱丽斯》前面的部分加深印象,尽管我已经弹得很熟练了,但仍然反复弹奏着那几个段落。果然,我的工作并没白做,不久之后,小维尼芙雷特就可以把那几个乐句完整地哼出来了,而且旋律和节奏都是准确无误的!后来,维尼芙雷特3岁的时候开始学钢琴,她很快就把《致爱丽斯》这首曲子的大部分学完了,除了几个特别难的地方,她几乎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我想,这一定和摇篮时期的学习有很大关系吧。

那时候虽然女儿很小,但已经在脑海中记录下了许多乐曲。除了给她弹琴之外,我还经常放一些经典的乐曲给她听。慢慢地,我发现女儿对不同风格的乐曲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比如,当听到莫扎特的小夜曲时,女儿会显得非常愉快而高兴;当听到巴赫的乐曲时,女儿则会显得很安静;然而,当听到贝多芬的乐曲时,女儿又会表现得非常激动而兴奋;当听到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女儿又会安详地入睡。我想,音乐大概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吧,每一个孩子对音乐都有着超强的天赋,都能从音乐中获得积极的成长元素,只不过有些父母错过了用音乐锻炼孩子的好时机。

为了进一步培养维尼芙雷特对音乐的敏感度,我除了让她接触不同的乐曲外,还让她自己玩钢琴,每次当她敲响那些黑键或白键时,总会咯咯地笑个不停,由此表现出她内心的喜悦。基于这样的经验,每当维尼芙雷特不高兴或哭闹的时候,我就会抱着她到钢琴前面弹上几个音,或者让她自己来弹几个音听一听。我发现,她对钢琴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只要琴声一响,无论她哭得有多么厉害,都会立刻平静下来,认真地倾听。有时候,我觉得给她太多琴声的刺激会影响她的成长,因而把她抱开,结果她又哭闹起来。

为了让女儿对各种音形成一个准确的概念,我特意在钢琴c大调的七个基本音的琴键上分别贴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纸条,并告诉女儿,这些键的名字叫红色的声音、橙色的声音、黄色的声音等。我几乎每天都会抱着女儿来到钢琴前,敲响这些琴键给她听,陪她一起识别这些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女儿还不到6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能把这几个音准确的区分开了。

伴随着小维尼芙雷特的成长,她慢慢地开始学会讲话了,我就告诉她这些颜色分别代表着什么音。有时候我还会随机地问她:“红色代表什么音?绿色代表什么音?”女儿总是能够迅速灵敏地回答出来:“红色是do,绿色是fa。”有时候说得高兴了,甚至连我没有问到的音也一口气说出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不失时机地对女儿进行由衷地表扬。

虽然我自己从小就有对钢琴的爱好,但毕竟不是专业的。为了让女儿能在一开始就接受到完整的专业知识,在她3岁开始学钢琴的时候,我就特地请了一位音乐教师来教她。没有想到,第一节课上完之后,老师就非常惊讶地看着我说:“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你的女儿有一定的乐感也是正常的,因为你本人就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她的音准概念简直太好了,而且还能把每一个标准音都记得那么清楚!你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要想培养标准音的概念,都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的啊!”

于是,我给这位老师讲了自己培育女儿所用的方法,老师不禁感叹道:“如果所有学音乐的孩子的父母都能够像你这样,在婴幼儿时期就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训练,那么这些孩子将来在音乐的道路上一定会倍感轻松。这样的话,这个世界上真不知道还会拥有多少音乐家呢!”能够得到音乐老师这样的评价,我想这是对我关于女儿音乐教育的最好肯定了。

我认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父母应该尽早和他们讲话。所以,在维尼芙雷特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除了让她沉浸在音乐中之外,我还经常和她谈话。

从我的教育经验来看,女儿其实是最喜欢我同她说话的声音了。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每当女儿啼哭的时候,只要我走到她旁边和她讲话,她就会立即停止哭泣,静静地看着我,好像她真的听懂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候,女儿安静地躺着,并没有让我爱抚的意思,但只要她一听到我的声音,立刻就会动起来,并且非常渴望我能爱抚她。同样,有时候,在我讲话之前她还在蹬腿,但只要一听到我的声音,就会马上平静下来。

各种各样的经验告诉我们,婴儿的确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听懂父母所讲的话。但是,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对父母不同的话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对此,我也有着深刻的体会:每当我对女儿温柔地讲话时,总会看到她非常愉快的神情;但是,如果我大声斥责,她就一定会不停地哭喊。因此,我奉劝年轻的父母们,如果你了解到这些知识后,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并训练孩子的听力,并且尽早和孩子讲话。

有经验的父母可能都有这样的认识,初生的婴儿除了会哭之外,还会发出一些其他的声音,比如,有时候可能是饭后高兴的“咯咯”声,而有时候则是哭泣前伤心的“呜呜”声。尽管这些声音并非有意发出来的,但却是他们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且这些声音也传达出了一些特定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做父母的也应当引起注意。

女儿维尼芙雷特在刚出生6个星期时就对声音有所反应了,特别是对我的笑声和说话声,好像非常敏感。等到两个月大的时候,她不仅学会了微笑,而且还能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这让我非常高兴,于是我便抓住时机和她讲话。我相信,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如果照顾孩子的大人不喜欢说话,而且也不愿意搭理孩子或者和其他大人说话,那么这个孩子说话的时间就会减少了。况且,除了和大人说话交流之外,孩子有时自己也会自言自语。我希望所有的年轻父母,都能抓住这个关键的教育时期,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进行言语交流,从而使孩子的听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为了让小维尼芙雷特的听力发展得更好,我还想了另外一些有趣的方法。当我发现玩具发出声响时,女儿就会扭头寻找声源,找到之后便瞪大眼睛很好奇地盯着看,所以我在女儿两个月大的时候,就给她买了一些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如小鼓、铃铛之类的东西,以帮助她增强对声音的辨别能力。除了这些之外,我还常常用轻柔的声音为女儿朗诵诗歌。我想,毕竟诗歌和音乐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同的,一个完全是声音,一个则包含意义。实践证明,朗诵诗歌非常有帮助,在女儿刚满一岁的时候,她就已经可以流利地背出维吉尔的某些诗句了。后来,女儿也养成了每天晚上背诵诗句的好习惯,也正是因为喜欢,她很快就能背诵得非常流利了。我想,这也无形中对她的表达能力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吧。

用色彩培养女儿的视觉

在我们周围,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听觉和视觉是自然形成的,因此不必在这方面花费太多心思。然而,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是不科学的。如同对婴儿的耳朵进行训练,对婴儿的眼睛进行训练,在其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人可能错误地认为,婴儿的眼睛形同虚设,根本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事实上,婴儿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看见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少父母会有这样的经历:婴儿醒着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看着窗帘或明亮的窗户,根本没有什么反应。其实,这并不是孩子看不见东西,而是根本没有东西可看。

记得有一次,小维尼芙雷特呆呆地盯着天花板,眼睛里一片茫然,样子显得有些呆傻。我便走过去逗她:“怎么啦,我的小维尼?”然而,她还是没有反应。我就感到非常奇怪,女儿今天为什么这么迟钝,是不是生病了?当时,我的手里正好拿着一本红色封面的书,恰巧在她的眼前晃了一下,突然,我发现她的小脸蛋上露出了笑容,并且使劲地挥舞着小手,不停地蹬腿。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最喜欢看鲜艳悦目的东西。那天,我到外面买回了许多颜色鲜艳的东西:美丽漂亮的图画,五颜六色的布娃娃,甚至还特地把窗帘换成了绿黄相间的花窗帘。总之,为了提高女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我把她的房间布置成了颜色亮丽的小公主房——四周墙上挂了各种漂亮的图片,其中有名画的临摹品,还有美丽大方的装饰画。

也许正是那样一次偶然的经历,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色彩对于孩子视觉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领会到了图画对孩子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我想,在善于绘画的母亲培养下成长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幸福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在女儿还不懂事的时候,就为她准备了许多美丽的花草和鸟兽的图画,时不时地拿给她看。除此之外,我还会给她看一些有着漂亮插图的小人书,并不时读给她听。这时候,小维尼芙雷特总是饶有兴趣地看着,静静地听着。我想,尽管她那时候还什么都不懂,但已经对母亲的声音和图画的颜色感兴趣了。

等到维尼芙雷特再稍大一点之后,我除了给她看更多的图片外,还给她买回了颜料、画笔和纸,开始教她画一些简单的东西。非常有意思的是,或许因为当时她的手太小了,根本握不紧画笔,总是掉下来,但她仍然表现出对画画的巨大热情,每次掉下来都会急忙去拾,看着她用力抓笔的样子,我都会忍不住笑起来。

有时候,维尼芙雷特看着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颜料,但又不知该怎样去用它们,于是就急得咿咿呀呀地叫,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那副样子简直太可爱了。记得有一次,我索性把各种颜料都给维尼芙雷特挤在调色板上,让她自由自在地玩。这样一来,她显得高兴极了。结果,让我没想到的是,她居然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当时,我帮她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就到别的房间去了,而当我再次走进女儿的房间时,情形已经大不一样了。小维尼芙雷特满脸都是颜色,本来洁白的衣服也成了花衣服,连地板上都到处是颜色。我想,如果这种情况让别的父母碰上,大概早就火冒三丈了吧。但是,我并没有这样,我觉得脸和手脏了可以洗干净,床单弄脏了可以再换,但是如果女儿在我的斥责声中失去了玩耍的乐趣,失去了对色彩的感觉,那可能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啊,我的小维尼,你看你,把房间搞得多脏啊。”我虽然嘴上这样说,但语气却是很温和的。并且很细心地帮她收拾,不让颜料进入她的眼睛或嘴里。这个时候,我猛然发现,在旁边角落的墙壁上,有一个淡黄色的图案。我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小鸭子!当时,我真是太激动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维尼芙雷特毕竟在墙上画出了她的第一幅画啊!

女儿的“小鸭子”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于是我决定教她使用画笔。我把画笔放在她的手上,耐心地教她怎样握住笔。在很多次的失败之后,维尼芙雷特终于能牢牢地握住画笔了。会使用画笔之外,女儿就不再用手去抹颜料,而真正开始了她用笔画画的道路。

为了增强维尼芙雷特对色彩的感觉,我不仅给她买来了颜料,还给她买了色谱,并且安排时间耐心地教她区分不同的颜色。没过多久,女儿居然记住了很多种颜色,不仅是红、黄、蓝、绿等基本色,甚至还能说出不同灰度的颜色的名称来。这真的让我非常高兴。直到今天,维尼芙雷特一谈到色彩,还会说出一些专业的名称来。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看到颜色之后通常只会说“那是红色,那是橘黄色”,或者“那是灰色”,但维尼芙雷特从小就会说:“哦,那是紫红,那是普鲁士蓝,那种灰色有点偏黄,哦,那块黄色有点偏绿……”虽然她后来没有成为画家,但她对色彩的认识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记得维尼芙雷特曾经对我说:“妈妈,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我能看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美丽的色彩。不仅是多变的天空和五颜六色的花朵,我还能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看到色彩的细微变化。看那张旧桌子,它的色彩变化有多么复杂啊,简直就是紫灰色和蓝灰色组成的色彩乐章……”

维尼芙雷特学会走路之后,我经常带着她出去散步,并让她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色彩。事实上,那时候她已经是一个小小的色彩专家了,她对色彩的认识甚至比我还要强出许多。每每看到天空的颜色、原野的颜色、森林的颜色、海水的颜色、建筑物的颜色,以及人们服饰的颜色,她都会陶醉在这些美丽的色彩当中,同时还会对周围的色彩品头论足。所以,每一次散步,我都会听到小维尼芙雷特不停地评论周围的色彩。

“妈妈,你看看那片天空。上面是深蓝色,左边有点湖蓝的味道,右边在向钻蓝过渡了。快看,快看,接近地平线的地方在向紫灰和蓝灰过渡……”“妈妈,你看那位阿姨的衣服,颜色搭配很不协调,一点也不好看……花里胡哨。”“看远处那座高高的教堂,色彩搭配真是美极了……”总之,维尼芙雷特不会放过一次评论的机会。而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感到很欣慰,并且积极参与她的观察和评论,有时还会和她发生一点小小的争执。不过,更多的还是高兴。看着女儿正沉浸在周围事物的美丽之中,我认为女儿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她不像有些人那样对身边的美视而不见,而是尽情地享受它们。

我觉得,女儿通过对周围色彩的观察,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力。并且,这种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能力,对她智力的发展和本身内在潜力的开发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多种方式塑造孩子丰富的情感

游戏,除了交流感情,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游戏的功能不在于让孩子知道多少知识,那是课堂上应该完成的事情,家庭游戏的重要作用在于,让孩子有众多的情感体验:快乐、幸福、激动、紧张、恐惧、同情、宽容等,也就是在模拟的世界中成长,逐渐塑造出丰富、成熟的不同情感特点。

我的好友丽莎有一个3岁大的女儿,这个孩子非常可爱,很喜欢自己玩,除了打扮娃娃之外,她最常玩的游戏就是模仿丽莎了。刚开始的时候,丽莎还很高兴孩子会自己玩耍,不会打扰大人。但有一次,丽莎仔细观察女儿的游戏模式,赫然发现她反复模仿和演练的竟是妈妈的日常活动:买菜、做饭、梳妆打扮、电话聊天、匆匆忙忙出门去上班等,甚至会边穿衣服边拿东西,嘴巴里还会忙不迭地喊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贝贝再见!要乖……要听话……”

孩子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情,既令平时忙碌的丽莎哑然失笑,又让她隐隐的多了一些忧虑:规律、单调的生活环境——家庭,和唯一的模仿对象——妈妈,使孩子的玩耍模式也变得一成不变,缺乏创造和想象的空间。但是孩子却从中体验到照顾他人、安排事情的乐趣。

其实,想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就需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活动。家长可以在家中模仿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设置一些特殊的“游戏角落”,布置玩具。玩具不一定要有多精巧多高科技,家中安全的废弃物也完全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大纸箱、旧布、坏掉的门把手,都可以变成孩子的宝贝,在孩子的游戏中变身成各种各样的角色,创造出各种不可思议的效果来。例如纸箱变城堡、火车;旧布变云彩、巫婆斗篷;门把变喇叭、假鼻子……孩子的想象力一旦被开启,往往连大人也望尘莫及。在玩的过程中,不但孩子的动手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他对感情的理解也会越来越丰富、深刻。

另外,户外活动对孩子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美丽的自然会让孩子感触到壮阔、沉静、真实等在家中无法体会的情感。

多让孩子和其他人接触,也是培养孩子丰富情感的好方法。与陌生人交流会为孩子创造更多玩耍学习的机会与空间,迈出社交的第一步。

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孩子的情感心理会有很大的进步,这就需要父母看到这种进步,正确地理解孩子体验情感、表达感情的方式。例如,陪孩子玩耍,除了创造多元机会与空间,更应确切掌握幼儿的听觉与理解特性。许多爸妈会用“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动,间接或直接安排甚或命令孩子怎么做、怎么玩、玩什么。其实小孩就是小孩,并不是“小大人”,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也拥有自己的想法,像是一个隐藏的“神秘宝盒”,我们只能逐步开启和循序引导,不能掌控。

一味争强好胜的孩子情感并不健康,不能坦然面对失败的孩子日后也会因此承受更多压力和痛苦。从小就去体验生活的多面性,游戏是当之无愧的启蒙老师。想让孩子成为出色的人,首先让他成为情感健康的人;要想让孩子拥有宽阔的心胸和坚强的意志,就需要从转变家长的游戏态度开始。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意志的一种表现。事实证明,注意力在创造性劳动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一位教育家说:“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天窗。谁的注意力不集中,谁就不可能自觉地做好他所从事的工作。因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作为家长,可能经常会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做这件事情,一会儿又跑去做那件事情,尤其是在做功课的时候,总不能静下心来一次做完,常要每隔5分钟便出来喝水或上卫生间。如果不准他出来,孩子便在房间里看漫画书或玩小汽车。

其实,对于几岁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于一件事情的注意力大概只能维持在10分钟左右,一旦原来的事物不再有新的趣味,或改变了可以吸引他的注意焦点时,孩子便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他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何让孩子对原有的事物保有持续的兴趣,需要靠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注意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只要能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许多事都能事半功倍。当孩子进入幼稚园或小学,在学校的大团体中,老师授课时不再只是单独教学,而是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如果孩子在上课时分心,不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跟不上进度,相信这不是家长所乐于见到的现象。

那么,如何培养从小专心学习的态度?

培养孩子专心的态度,首先得先找出孩子不能专心做事的原因。例如:小学生不能专心做功课的原因,有时是孩子学习环境不佳所造成的,外在的干扰使孩子分心,导致孩子不能够集中注意力。

而家长常犯的错误便是要求孩子在房间里写功课,自己却在客厅谈话声音很大,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做功课的专心度,而且不了解孩子究竟是在房间里玩还是读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