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有良好的习惯才会有良好的素质
我们天生能历久不忘孩提时期的印象,如同新器皿一经染上气味,其味经久不变,纯白的羊毛一经染上颜色,其色久不能改;越是令人讨厌的习惯,越是牢不可破……正是从这样的实践中养成了习惯,以后就变成了天性。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所以,培养孩子性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培养性格不是刻板的,而是贯穿孩子生活的全过程。
培养孩子的生活小节要从培养良好的习惯着手。小节问题往往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紧密相连。当孩子一旦养成了某种不良习惯,便会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自己都觉察不到,比如不注意卫生,办事拖拉、马虎,都表现为日常的习惯。因此,要使自己的行为得当,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根除那些陋习、恶习。而要做到这样,又必须把个人习惯问题提高到道德修养的标准上来对待,每天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有所反省,想想自己这一天有哪些好的观念、行为,应该如何保持,发扬光大;又有哪些不当的地方,督促自己坚决改正,决不姑息。
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人生的路上有两块路标,一块写着“向善”,指引你向光辉的顶点攀登;一块写着“为恶”,引人步入罪恶的深渊。这个生动的比喻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好,要有很强的精神力量支撑,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并要凭借顽强的意志刻苦磨炼自己;而学坏,往往是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开始,很容易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正如一句格言所说:“要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会产生行为;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养成习惯;要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要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会影响你的一生。”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用良好的道德规范自己。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不要拒绝做小事情,因为大事是由小事组成的,高尚的品德就是在细微之处体现出来的。
对于孩子既不可娇生惯养,也不应过多地斥责。我们不但不呵斥孩子,而且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一个道理:人生在世,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报答。我按着这一原则教育卡尔。例如,他做了好事,第二天早起他枕头旁边就放上好吃的点心之类,并告诉他,这是由于你昨天做了好事,仙女给你的。假若他做了坏事,第二天早上起来就见不到这些东西,并告诉他,因为你昨天做了不好的事情,仙女没有来。
我和卡尔的妈妈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卡尔的好习惯。当每天晚上他脱下衣服自己不收拾时,就让它一直放到第二天,我也不收拾,并且绝不拿出新衣服给他穿。如果孩子的衣冠不整,精神上也必然是散散漫漫。反之,衣冠端正,能使人精神抖擞。所以,服装不可过于奢侈,但必须是整洁的,整洁的服装还能使我们产生自尊心,就连马也是如此。给它换上好马鞍,就表现得扬眉吐气;给它换上破旧的马鞍,就表现得垂头丧气。马都这样,何况孩子呢。没有自尊心的孩子,绝不能成为伟人。
在注意服装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让孩子保持身体的清洁卫生。要教孩子洗脸、洗手、早起刷牙、梳头。身体清洁也能促使孩子产生自尊心。
然而,不可让孩子沾染好打扮、好漂亮的习气。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受母亲的影响,因此必须警惕。人既然活着,就不可什么也不干。有的妇女对于个人的修养和教育孩子不感兴趣,这种人往往埋头于时装竞赛。为了教育孩子,这是应当避免的。
顺便谈谈,我认为不应让孩子穿姐姐或哥哥穿过的衣服。即使家境不佳,最好也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会严重地损害孩子的自尊。我让儿子和我们一起吃饭,把他和大人同样对待。吃饭时的谈话选择他能懂的话题,平等地交谈。有的家庭吃饭时不让孩子说话,有的甚至不吃饭时,孩子也必须畏畏缩缩。这样做,孩子就不会有任何自尊心。
此外,为了使孩子能自重,必须信任他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受到别人的信任就能自我尊重。管束孩子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还不如信任他们,耐心地说服他们更为有效。我们如果把孩子当坏人对待,他就可能成为坏人。
在养成孩子健康的卫生习惯方面,“我说过多少次了?怎么总没有记性?要……不要……”这是父母最常说的话。孩子不爱干净,懒于梳洗、刷牙、洗澡、换衣服,尽管大人不停地提醒或警告,但孩子依然不能养成卫生的习惯。为什么父母的督促,孩子都没听进去?
其实,“我已经告诉你多少次……”这句话只反映了一个事实:一个得逞的小孩正在与生气的父母玩“我需要你注意我”的游戏。孩子真的不明白父母的话吗?不!一次的“告诉”已足以令聪明的小孩明白应该注意卫生。但他们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是:只有像我现在的“脏猪”模样,才能引起爸妈的注意。也有些小孩子是因为依赖、懒惰成性,他们明知母亲不能接受自己脏兮兮的样子,必会忍不住动手替自己洗脸、换衣服,到时他乐得坐享其成。
如果你要孩子养成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必须采取行动,而不是一再地唠叨,敦促。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父母本身得先做个好模范,注重个人卫生,才能对孩子有所要求。
有些父母不相信或不肯定孩子已经洗过澡或刷了牙,常偷偷地检查孩子的牙刷、毛巾是否湿的。这样做若给孩子知道了,反会招致不满,认为父母不信任自己,以后干脆就不洗了。父母只须偶尔察看一下,而不要像间谍似的紧盯着他。
定下一些规则,要全家上下一律遵守。例如不洗手不可上桌吃饭,不洗澡不得上床睡觉。须注意不要带责备的语气,说过规范一次以后,便不要再重复唠叨,而以行动来实行。假如孩子个性执拗,不愿合作,硬不肯洗手使上桌吃饭,父母可以坚定的态度请他到别处吃,因为他的手太脏,令人看到不舒服,影响大家食欲;要不然,爸爸妈妈可以一起离开饭桌,带着饭到别处吃,不理睬他。
孩子不肯刷牙,牙齿蛀了,牙痛都是他自己的事,父母不用一下一下地为他清洁牙齿,这样对他一点帮助也没有,就让牙医来处理,医生会教他怎样保养牙齿,他也从拔牙、补牙、洗牙或吃药打针上得到“惨痛”的教训。
洗澡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到了六七岁已有能力自己洗澡,父母应给孩子机会养成自理生活的能力,毋须事事操心。孩子不愿洗澡,身上汗臭难闻,同学、朋友闻了都敬而远之;父母也可以告诉他,实在无法忍受他的体臭拒绝与他玩耍或同桌吃饭。如果他的同学或朋友告诉他味道不好更是见效。此外,不洗澡会使身体发痒,一点也不舒服,就让孩子亲尝苦果,他自会作出聪明的抉择。
我注意养成卡尔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饭前洗手、早晚刷牙、不吸烟、不贪吃零食、按时睡觉等等。这些习惯看似简单却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小看的影响。
成年以后的莎丽变得日益沮丧,严重超标的体重,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麻烦,而且使她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她责怪父母小时候未能帮助她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他们不但不约束我吃东西,而且还不断把各种美味点心和可口零食摆在我面前。我长得越来越胖,可他们仍毫不在意地向我提供那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同样成为不良生活习惯受害者的是亚历山大。他从9岁起开始吸烟,使身体状况受到严重影响,到35岁时就不得不因为呼吸道和肺部问题住进了医院。
这些麻烦的产生完全可以归咎于儿童时父母的照顾不当。
所以说,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并矫正他身上出现的不良习惯。但是,请记住,不要试图告诉孩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好处,这些喋喋不休的解说毫无意义,因为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根本无法理解,也没有兴趣去知道。作为父母,与其让孩子通过复杂认知接受某事,不如建立严格规矩要求他服从,随着孩子的成长,他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多么有益。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得到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在孩子品德的培养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也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父母是孩子的范本。母亲衣冠不整,孩子也是如此,这是不言而喻的。散漫的坏习惯往往缠绕一个人一辈子,这对个人极其不利。社会上有许多人因衣冠不整而失去飞黄腾达的机会。所以,一个人的装束如何并不是一件小事。
卡尔的母亲非常注意这一点。她不仅自己衣着得体,也把儿子装扮得整洁大方,堂堂正正。
卡尔的母亲曾对我说:“衣冠不整,精神上也必然是散散漫漫。所以,衣冠端正,能使人精神抖擞。”所以,她给儿子穿着的服装虽不奢侈,但都是整洁的。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对于命令他们干这个,禁止他们做那个,都会有些反感的。在这方面,卡尔的母亲总会考虑一种绝妙的办法,她不说要干什么就能使儿子自然地去干;不说不许干什么就能让儿子自觉地不干。他母亲曾经对我说过,命令孩子学习,强迫他学习是无效的,与其命令他学习,不如引导他正确地对待学习。虽然儿子的学习由我负责,但他母亲也给我出了不少主意。
卡尔的母亲认为,做母亲的人应努力保持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好的形象。有的母亲好穿新奇的服装,打扮得过分艳丽,走在街上成为人们的笑柄。还有的因懒惰而衣冠不整,也同样让人耻笑。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被其他孩子讥笑时,就会感到很难堪。不仅如此,这还会给孩子的精神带来很坏的影响。所以,做母亲的必须检点一些,既不应散漫,也不应过于浓妆艳抹。不然的话,母亲的权威就会下降。这种下降就是教育孩子失败的开始。很多做母亲的都不注意这一点,以为自己的行为与孩子无关。其实不然,往往很多孩子在这种母亲的不经意中失去了良好教育的机会,甚至越来越糟。
卡尔的母亲曾经对我说过一件事,说明母亲在孩子心目中没有保持好的形象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有一位母亲把女儿送到女子学校去上学。她省吃俭用,使女儿穿上与其身份不相称的艳丽服装。尽管如此,她女儿还是一点也不喜欢这位妈妈。有一次,她女儿对卡尔的母亲说:“我妈妈穿着那么花哨的服装到学校来,使我感到非常难堪。我从4岁起,由于母亲这样做,就感到很难为情。”
做母亲的不应该这样。她虽然是为了女儿好,但还是失去了女儿对她的尊重。也许有人会责备她女儿无情,但我却很同情她。虽然这位母亲在女儿的外表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把女儿送到洋气十足的女子学校去,但是,我认为她没有尽到母亲的义务。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我始终这样认为,由于社会上没有专门培养孩子品德的机构,这个任务就落在了父母的身上。那些不注意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父母,是没有尽到责任的父母。母亲爱虚荣,那么女儿必然是这样的;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管不住自己的嘴,儿子也会如此。父母如果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会为他们的美好前程创造条件。这样的父母是令人尊敬的。
我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向卡尔灌输任何东西,自己都要做出榜样。为了培养儿子的品德,我知道我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他的表率。
的确,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之中,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代,都有自身独特的对社会规范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有一些共有的对基本价值的尊重与遵守。这些基本价值有:诚实、自律、忠诚、可信等。无论在家庭和学校,孩子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接受这些价值观的熏陶。这些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它是一种行为法则,是孩子们必须从小就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品质。而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与价值观,首先需要父母本身有正确的观念与标准,并具有实践这些观念的行为能力。换言之,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父母自身的教育过程。
我的同事沃尔夫先生有一天对我说:“我的儿子讨厌极了,他总是迟到,似乎根本没有时间观念。我总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可是他总是听不进去。你儿子也这样吗?”
听他这样说,我就要求他告诉我他是怎么给孩子讲道理的。
沃尔夫先生立刻就给我举了下面这个例子:
“恩特斯,我和你讲了许多次要遵守时间,否则会浪费别人的时间,也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难道忘记了吗?”当儿子迟到时沃尔夫对他儿子这样说。
恩特斯不以为然地答道:“当然没有忘记,你给我讲了许多遍了。”
“那你为什么仍然这样?”
“我知道这的确不好,不过,我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什么?”沃尔夫先生有些生气了,“怎么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从小就这样不守时遵约,将来还有谁信任你呢?”
看见父亲生气,恩特斯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你是大人了,不是也过得很不错吗?没见你有什么麻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