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好品德从摇篮时期熏陶 - 卡尔·威特的教育 蒙台梭利的教育 斯托夫人的教育大全集 - 卡尔·威特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十章好品德从摇篮时期熏陶

我认为,在孩子品德的培养中,母亲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母亲是最早陪伴孩子的人,同时也是陪伴时间最长的人。因此,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从而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的品德培养,母亲至关重要

在我的理想中,维尼芙雷特应该成为一个具有优良的品德、健康的身体和出众才能的人,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否则她就不会是一个杰出的人才。我一直这样认为,如果只看重女儿的身体,那么她就可能变成无知、野蛮的人;如果只重视她的才能,她有可能会成为弱不禁风的无能者,或者成为无是非观念的浑浑噩噩的人;然而,如果只重视她的品德,那么她也有可能变成一个只有想法而没有实际能力的废人。因此,为了让小维尼芙雷特将来成人之后能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我对她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从这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的。

我认为,教育孩子不仅是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懂得这一点不仅对孩子极为重要,对父母们也是如此。从一些关于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中,我发现那些大音乐家、大美术家、大文学家、大科学家的诞生,往往都离不开早期接受的合理教育。事实上,如同智力的培养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一样,孩子的优秀品德也必须从摇篮时期开始熏陶,否则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所见所闻,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孩子品德的培养中,母亲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母亲是最早陪伴孩子的人,同时也是陪伴时间最长的人。因此,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从而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母亲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为他开拓美好前程积极地创造条件,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这样的母亲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反之,如果母亲自己本身就行为草率,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不仅自己会生活在不幸之中,而且还会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一个对社会没有意义,甚至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这样的母亲,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会尊重。

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命运就掌握在你们手中,不要因为你的失误而毁掉孩子一生的前途。相反,你要做出积极的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品德的人才,为孩子开拓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能有些父母会说:“我为孩子创造了那么多好的条件,从小就开始教育他,可是他一点儿也不跟我合作,我有什么办法呢?”我认为,这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应该从自己的身上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源,而不应该一味埋怨孩子。因为,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任由父母在上面涂画,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子,完全是受父母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规律。记得在维尼芙雷特很小的时候,我也常常面对这样的问题,但我从来不把责任推到女儿身上,而是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她、帮助她。

我认为,孩子们的自主精神、独立精神和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在有很多父母只看重孩子的能力,而忽略了对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培养。另外,由于如今家家户户都住在彼此隔离的环境之中,孩子们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形只影单,很容易造成他们孤僻、自私的坏习气,这些对孩子形成友爱、互助、爱心等好品德造成了障碍。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在一个周末为维尼芙雷特组织了一个松散的团体活动,让女儿的小朋友们聚集起来,指导他们进行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活动。我创办这一活动的起因是为了帮助维尼芙雷特,这一点女儿十分清楚,并且因为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玩乐,同时又有一些平时自己一个人没有办法玩的游戏,所以她很喜欢参加这些活动。

不过,这样的活动只有我主动提出之后,维尼芙雷特才会参加,否则她是不会主动要求召集孩子们来参与的。似乎一定要有人来请她参加,她才会这样做。我想其他的孩子也会是这样的吧。

事实上,在维尼芙雷特的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机会,对此她并不珍惜,而参加活动的其他孩子们都十分踊跃,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我相信,如果我对女儿说第二天有活动,她一定会参加,但我更希望看到女儿有更大的热情,希望她能珍惜这样的机会,而不是用一种理所当然可以享受的态度接受它。

为了帮助维尼芙雷特,我首先做的就是要让她意识到这一切不是理所当然地提供给她的,只有当她表现出足够的主动性和热情时,她才有资格享受这一活动的乐趣。

记得有一次,我为孩子们组织了一次表演的活动。在那次聚会中,孩子们对表演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穿上漂亮的服装,“白雪公主”、“睡美人”在假设的舞台上穿梭往来,有的扮成公主,有的扮成皇后,有的扮成侍卫,大家都演得兴高采烈。

有些孩子的父母听说这个活动后,向我提议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个故事,在充分阅读之后,自己写出剧本来,然后再分派角色,进行表演。这样,无疑可以促进孩子们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我当然赞成这种良好的提议。于是,我便打算让维尼芙雷特来联系、组织这件事,以培养她的组织能力,但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利用这件事来激发女儿主动争取之心呢?于是,我采用了另外的一种办法。

于是,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另一位小朋友,将这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都交给她去做。当维尼芙雷特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愤愤不平起来,并向我表示不满:“为什么不把这件事交给我来办呢?我一定能够办好的。”

“我还以为你不感兴趣呢。”

“谁说我不感兴趣,我很感兴趣。”

看着维尼芙雷特那种既不满又觉得不公平的表情,我反而有些高兴,因为我终于激发起了她主动争取机会的热情。因此,等到第二次再有活动的时候,维尼芙雷特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漫不经心了,而总是主动地要求做这做那,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我想,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明白好的机会是要自己去争取的,而不应总是消极等候,这一点至关重要。不仅现在如此,将来更应如此。孩子懂得了这个道理,他们或许就会迈进一步,从而不再对机会毫无激情。

事实上,人们对自己珍惜的事情和东西往往会利用得比较充分,因而获益更多。比如,因贫苦而失学的孩子,一旦有机会去读书,常常会有惊人的表现。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孩子多聪明,而主要是因为他们十分珍惜这种读书的机会。相反,很多富家子弟之所以学习不认真,功课很差,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享用一种别人难得的机会,而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以说,维尼芙雷特的成长条件是相对比较好的,我当然不能给她创造贫困的环境,让她经受磨炼,但我有责任让她知道好的成长环境是多么的可贵,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维尼芙雷特知道我爱她,愿意将世界上最好的机会提供给她,这种认识使她有安全感,这对她在情感上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我要让她认识到,我对她的爱是应当受到尊重的,当我在爱的鼓励下殚精竭虑为她创造尽可能好的发展空间时,她有责任进行积极配合,否则,我不可能无限制地去做无效的事。

在维尼芙雷特成长的过程中,我时刻提醒她明白这一点,这并不是让她对我知恩图报,而是要让她明白,一个人想得到机会,就必须尽全力去争取。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他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是分不开的。给孩子提供机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懂得珍惜机会,进而学会主动争取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为他的成功备好取之不尽的源泉。

我作为陪伴女儿时间最长的人,总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这种勇于争取的品德。因为我知道,如果只给她机会,而不让她知道机会的可贵,那么她就很有可能成为沾沾自喜、目中无人的人。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使她将来有所成就,还会使她变成一个非常可笑的、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这与我的教育目的可就相距甚远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对维尼芙雷特的品德教育上,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在帮助她树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之前,首先我自己本身就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标准。因为在我看来,教育子女的过程,往往就是父母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如果父母本身的品德就有问题,却期待孩子具有优秀的品德,这无异于痴人说梦。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痴人”还不在少数。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一言一行都要受社会规范的约束。然而,这种规范往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代,都有对社会规范的独特理解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些共有的基本价值标准却是不会改变的。这些基本标准包括:诚实、勇敢、自律、忠诚、守信等。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孩子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受到这些价值观的影响。在我看来,这些当然不是空洞的说教,它是一种行为准则,是每个孩子都必须从小就建立起来的优良品质。

有一次,我的同事沃尔夫先生对我说:“我儿子简直太讨厌了,他总是迟到,好像完全没有时间观念。我总是耐心地和他讲道理,可他总是听不进去。你的女儿维尼芙雷特也是这样吗?”

我告诉沃尔夫先生,维尼芙雷特虽然有时候也会拖拖拉拉,但并不总是这样,并且,我会耐心地引导她,让她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听到我这样说,沃尔夫先生便急于想要听到我的方法。不过,在我为他讲自己的方法之前,我想知道他是怎么给孩子讲道理的。于是,他立刻给我举了下面这个例子:

“恩特斯,你说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要遵守时间,否则就会耽误别人的时间,也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难道都忘了吗?”在儿子迟到时,沃尔夫这样对他说。

而恩特斯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说道:“我当然没有忘记,你已经给我讲过很多遍了。”

“那你为什么还不改正坏毛病?”

“当然,我也知道不太好,但我总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什么?”沃尔夫先生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生气地说,“怎么会没有什么大不了?你从小就这样不守时遵约,将来谁还会信任你呢?”

看到父亲有些生气的样子,恩特斯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你已经是大人了,不是也过得不错吗?也没见你有什么麻烦呀!”

“你这是什么意思?”沃尔夫先生不明白儿子在说什么,因为恼怒脸涨得通红。

恩特斯接着说道:“哦,可能你已经忘记了,好几次你都答应了要带我去海边玩,可是到现在为止,你说的一次都没有实现。”

“恩特斯,那是因为我工作太忙了,这段时间有很多的会要开……还有那些论文……那些学生……”

说到这里,沃尔夫先生突然尴尬地住了嘴,不知该怎样往下说。

我对沃尔夫先生说:“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要求儿子守约,可自己却没有先做到。这样教育孩子,孩子肯定不服,所以自然也就不会改正了。”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父亲工作忙,的确是身不由己,他也想带孩子去海边玩,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去。可是,在孩子心里一旦认为不守约没什么大不了,无论有多少次教训恐怕也不起作用。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爸爸,孩子会怎样想呢?他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他也许会想:爸爸不守约,过得也不错嘛,大概不守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不用为这个问题伤脑筋,去纠正这个无所谓的缺点。有了这样的观念,无论有多少次的教训,恐怕也不会起作用。

更有甚者,某些单纯的孩子还会这样想:父亲就知道对别人守约,尤其对工作上的事,但对我的事却可以不当回事,看来守约也要看兴趣、分等级,不必每件事都守约。那么,有时候不守约也就算不了什么了。如果孩子这样推理,父母往往无法反驳,这无疑是在拿自己的手打自己的嘴。

事实上,总是有很多父母一味抱怨孩子不听话,不肯接受自己讲的道理,就是不去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这样的父母常常用自己的行为颠覆了自己讲的道理,使孩子认为父母言行不一。这样的父母,往往会让孩子认为是不可信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就不必认真履行。如果事情发展成这样,那么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按照父母的“说教”去做。

一位朋友曾当做笑料向我讲述了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朋友说:“儿子,你这几天总是玩,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儿子回答说:“你还说我呢,妈妈经常告诉你不要在外面打牌,你怎么还总是整宿的玩呢?”一下子弄得这位朋友语塞舌结,可见,孩子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错误的“口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经常互相提示,互相交流,努力树立良好形象,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如:父母工作上应敬业、上进;待人上应热情、大方、真诚;处事上应一视同仁、言行一致。另外,家长应注意杜绝各种在孩子面前“不宜”的行为。比如:不过多的在孩子面前谈论金钱问题,以防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事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的确如此,一个自私自利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甘于奉献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量的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总之,育人先育己,每位家长都应牢牢记住这一点,这对完善孩子的人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襁褓里培养出的责任心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和爱好的发展,只重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学会某种技能,却忽略了诸如责任心等重要品质的培养。我想,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必然会对孩子的将来造成极大的困扰。

我认为,即使一个孩子再聪明、再有知识、有技巧,但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综合能力,终将不会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从小到大,孩子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有过人的能力,而责任心也是孩子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甚至有的时候,责任心比知识性的技能还更为重要。因此,如果我们不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算他们将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也不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为,对于没有责任心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会把完成某件事情放在心上,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结果把本来会非常轻松的事情变得复杂化,甚至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更多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为父母的事业助一臂之力。这样的孩子通常都非常懂事,他们都知道父母谋生不易,自己必须为父母分担一部分责任,比如照顾好弟妹,注意节约,为家里减轻负担,等等。看到父母为了一家的生活而辛勤劳作,这些孩子就会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希望有一天能为父母分担忧愁。这一切,都会让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从而感到自己是有归属的,是有价值的,因此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