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阳光
我认为,鼓励能够为孩子提供实现自我的机会,是一种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式。鼓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他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出贡献,可以对周围的事物及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时,鼓励也能使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有了这种能力,孩子才能在个人生活与社会交流中如鱼得水、从容自若。给孩子一点温暖更有效
我曾经接触过不少年轻的父母,发现他们通常不明白什么才是鼓励,甚至简单地认为鼓励就是说一些好听的话,夸奖一下孩子。在我看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完全没有理解鼓励的真正内涵,同时也没有认识到鼓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我认为,鼓励能够为孩子提供实现自我的机会,是一种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式。鼓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他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出贡献,可以对周围的事物及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时,鼓励也能使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有了这种能力,孩子才能在个人生活与社会交流中如鱼得水、从容自若。
事实上,父母的固执和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导致教育失败的罪魁祸首。有的父母认为,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只有惩罚才可以奏效,于是孩子根本就得不到什么鼓励。然而,大量事实证明,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多大的作为。相反,只有那些在小时候得到父母充分的、正确的鼓励的人,才具有超强的勇气来为自己的人生开拓一片天地。
可能很多父母会觉得,鼓励孩子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却我认为,鼓励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式进行,比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他就会感到一些安慰。孩子们是变化无常的,他们经常会哭闹,有时也会忧愁,或者闷闷不乐地嘟囔,似乎什么都不能使他高兴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通常会感到很生气,甚至会打孩子,以为这样就可以制止孩子的无理取闹。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根本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相反,给孩子一个拥抱,向他传达你对他的理解,让他感到温暖,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维尼芙雷特小时候,也经常喜欢哭哭闹闹的,但我从不用责骂的方式来制止她,而是经常留心她的表现,给她一些温暖。我会把女儿抱在怀里,对她讲她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我多么地喜欢她。这个时候,女儿一般会停止哭泣,直到一切恢复正常。我认为,要想制止女儿的哭闹,最关键是要了解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很多时候她的哭闹可能只是想引起我的注意,所以给她一些温暖很容易就会让她安静下来。
另外,作为父母,学会掌握鼓励孩子的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维尼芙雷特为例,根据我的观察,对她进行鼓励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她冷静之后,尤其是当她的目的是在显示权威或报复时。因此,当和她发生冲突时,冷静处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当时的情况无法冷静下来或不允许走开,起码也要友好地表明自己的感情与目的,而不是急于说出伤人的批评及责备。
在培养维尼芙雷特的过程中,我总是把鼓励她和充分肯定她的优点放在首位,我会尽量避免伤害她的自尊心。记得在她3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似乎对画画失去了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感到很奇怪,因为女儿对画画一向很有热情。为了帮助女儿恢复以往的热情,我专门找她谈了一次。
“维尼芙雷特,我发现你已经好几天没有画画了,这是为什么呢?”
女儿听到我的问话后,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下了头,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一些什么。
“告诉妈妈,你现在是不是已经不喜欢画画了。没有关系,如果你真的不想画了,妈妈是绝对不会强迫你的。”
“不是,妈妈,我喜欢画画。”
“那为什么我现在很少见你画呢?”
“因为……因为我总是画不好。”
“不会吧?我看你一直都画很好啊!”
“不,就是画不好。”
“那么,把你的画拿给我看一看好吗?”
“不行,那些画一点都不好。”
“没有关系,给妈妈看又不是给别人看,说不定妈妈还会帮一帮你呢。”
于是,女儿把她的画全都拿了出来,样子看上去显得有点难为情。
“哇,多美啊!这么好的画,你怎么还说画得不好呢?”看了女儿的画,我立即表示了自己的赞叹。
“可是,那个太阳没有画圆。不知道为什么,我画圆的东西总是画不好,像小球呀、苹果呀什么的,我总是画不好。”
“可是,这些东西都没有必要画得那么圆呀!”
“卡特就画得非常圆,他还总是嘲笑我呢。”
“维尼芙雷特,这样我不是带你看过画展吗?你想一下,有哪位大画家把苹果、太阳这些东西画成正圆的?”我逐渐开导她。
“没有。”女儿想了想回答道。
“是呀,那些大艺术家都不这样做,为什么你非要画得那么圆呢?依我看,好的画应该是生动的、有感情的,而不是追究哪根线画得直不直,哪个苹果画得圆不圆。只有绘图员才会那么画,而你又不是绘图员,对吧?”
维尼芙雷特似乎没有听懂,只是奇怪地看着我。于是,我给她讲了画家和绘图员有什么不同,我还告诉她,卡特对她的评价是不对的,并且还从她的每幅画中找出了优点。维尼芙雷特睁大了眼睛听着,心头的疙瘩顿时解开了。从那以后,维尼芙雷特又恢复了对绘画的兴趣,并且由于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她画得越来越好了。
在我看来,对于维尼芙雷特这样小的孩子来说,画得好不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信心画下去。当然,在鼓励孩子的时候,再向他们传授一些正确的知识,那就更好了。
从我的经验来看,当孩子感到内心痛苦或没有信心的时候,严厉地指责是最愚蠢的做法。假如父母能给孩子一些温暖,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那么他们做不好的事情也会在鼓励之下做好,把做得好的事做得更好。
夸孩子也得讲究方法
我认为,真正的幸福是不能依靠别人的注意得到的,它产生于自己的独立活动之中。因此,一个只有得到别人注意才会高兴的孩子,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孩子。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样的孩子却不在少数,他们总是想尽各种方法来博得大人的欢欣,进而得到大人的夸奖。诚然,孩子听从大人所教导的那些道理是值得让人高兴的,但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只是为了让大人高兴而去做事,并没有把这些道理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所以也不能使这些品质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助力。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错误的夸奖方式造成的。
从维尼芙雷特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希望能够加入到人群之中,和别人一样做很多事情。在我看来,这种欲望就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当然,后来在与其他父母的接触中我才逐渐发现,并非只有维尼芙雷特才有这种参与世界的欲望,这几乎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父母,只需要将这种欲望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而这种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夸奖和鼓励。
有一次,我正在收拾房间,并为一个好看的花瓶插上刚买回来的鲜花。当时,我正在为玻璃花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小石块,以此作为装饰。这时候,维尼芙雷特走了过来。
“妈妈,让我来帮你吧。”说着,女儿就抓起了一把小石子。
“不用了,维尼芙雷特,会打破花瓶的,你在旁边看妈妈铺,好吗?”
“不,我是不会打破花瓶的。”女儿仍然坚持要给我帮忙。
于是,我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手,对她说:“到别的房间去玩玩具,否则妈妈可就要生气啦。”
看到我的样子,维尼芙雷特顿时有些失落,她无精打采地离开了客厅。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会抹杀掉她的好奇心及敢于探索的勇气。于是,我马上去把维尼芙雷特叫了回来。
“维尼芙雷特,我认为你帮助妈妈也是一件好事,这样吧,我来教你,好不好?”
女儿的眼里一下子就迸发出兴奋的目光,又去抓了一把小石子。
“不,维尼芙雷特。不要一次拿那么多,你应该一个一个地放,不要用力扔进去,否则会把瓶子打碎的,你要轻轻地放进去。”
在我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女儿小心翼翼地把石块装进了花瓶,并且摆放得非常好看。看到女儿把这件事做得很好,我在心底里感慨万千。其实,一个玻璃花瓶的价值远远不如女儿的自信心,即使她不小心打碎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起初为什么那么在乎那个花瓶呢?我想,当维尼芙雷特受到鼓励后显得非常高兴,在这样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她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我心里很清楚,每个人的成长都建立在自己的强项上,而不是建立在弱势上,既然成年人也会做错事,为什么我们要苛求小孩子呢?我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断地改善自己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是为了一夜之间就达到尽善尽美,而且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尽善尽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都在注意女儿一点一滴的变化和进步。当看到我女儿的进步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我也会感到非常欣慰,并且把这种欣慰对女儿表达出来,让她受到鼓励,能够做得更好。可以说,维尼芙雷特的每一点进步,都会更加增强我的信心,使我相信能够帮助她做得更好。
在我看来,父母要想培养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注意方法与时机。有的方法看似鼓励,却因使用不当而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赞扬反而可能就会成为了打击。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这怎么可能呢?表扬孩子,怎么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呢?然而,这并不是我的主观论断,这是一个事实。不信,我们来看下面这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
我的朋友当中有一个叫爱依娜,她有一个11岁的女儿。一天,爱依娜走到女儿的房间,看见女儿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正坐在桌子旁边,很安静地写作业。她禁不住内心的喜悦,说道:“爱依娜,你真是个好孩子!妈妈没有要求你去这样做,你却做了,你真是太好了。妈妈太爱你了。”
可是,在后来的几天里,爱依娜并没有每天表扬女儿的这个行为,这才发现女儿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乖,因为她再也没有主动地打扫房间。这能怪谁呢?只能怪爱依娜自己。其实,这就是爱依娜的方法有问题。我们表面看上去,好像爱依娜是在表扬孩子,但女儿很有可能这样想:妈妈之所以会爱我,就是因为我打扫了房间,如果我没有这样做,她是不是还会爱我呢?可以说,这样的夸奖会对孩子的认识产生错误的引导作用。孩子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即他们自身的价值完全依赖于自己怎样做能够满足妈妈或其他什么人的要求,怎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赞扬。孩子可能会认为,如果得到了赞扬,他们的个人价值就会上升,但如果他们的房间非常乱或做了其他什么错事,就会遭到妈妈的斥责,让他们的个人价值和在妈妈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等他们走到社会生活当中后,将会如何发展和表现自己呢?这时,他们能否适应外面的世界,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别人对他们评价。当别人赞扬他,并告诉他做得很好时,他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意识就会上升,工作更努力;然而,一旦别人告诉他他做某件事不对,或者因忽略了某件事情而没有赞扬他的时候,他的自我评价就会极度低沉,甚至失去自信心。
因此,对孩子的赞扬也是有选择的。在维尼芙雷特的成长过程中,当她有很大进步的时候,我会直接夸奖她。但是,对于有些她一直做得很好的事情,我则只会在心里面说:女儿,你真行。却不会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