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父母的举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应该是欢乐和爱的殿堂。在父母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教时,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在家里,我和儿子的地位是平等的
卡尔和我们一起吃饭时,我把他和大人同样对待,和他聊天,讨论饭菜的味道。吃饭时的谈话也是选择他能懂的话题,平等地与他谈话。有的家庭,吃饭时不让孩子说话,父母严肃得吓人,让孩子感觉到吃饭就像是在受刑似的。要么就在饭桌上把孩子的缺点全部翻出来,对他进行各式各样的批评。孩子不仅不能得到吃饭的乐趣,还伤害了他的食欲,更加糟糕的是让他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样的父母,让孩子时刻处在畏畏缩缩、低人一等的状态中,那么他还会有什么自尊心呢?
有些父母,为了使孩子容易管教,故意让孩子怕自己,根本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且自己像一个君主,孩子像一个奴仆。这样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懦夫。这样的父母,是正在把孩子变成一个失败者。一个懦弱者想在这个社会里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在我的家庭中,儿子不仅是我的朋友,也是他母亲的好朋友,并且和家里的女佣也是好朋友:我们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孩子的很多问题是不合逻辑的。但仔细想一想,大人的知识其实也不外乎是些可笑的东西,所以不论孩子提出什么问题,决不应嘲笑。不但不应嘲笑,而且应该亲切地予以回答。如果父母嘲笑他,他就会因害羞而不再提出问题。提问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向导,应充分利用它向孩子传授知识。若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问问别人,也可以经过研究之后再给他耐心地解答。
孩子既不能受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受到权威的压抑。受到权威的压抑,孩子的辨别能力就会萎缩。如果没有辨别能力,也就谈不上有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不仅如此,它还会形成孩子病态地接受暗示的心理。久而久之,在权威压抑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精神上就会产生种种缺陷。所以说,为了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不论在教育中还是在行为指导上,都不许用不准反驳的权威去压抑他们。
要知道,父母是人而不是神。父母们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出一个他们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而这会给孩子的智力发展埋下难以预料的严重隐患。
父母不应该戏弄孩子,因为孩子受到戏弄,就容易变成不知羞耻的人,变得粗暴,或是用心不良,甚至不把人当人看待。由于小时候受到父母的戏弄,以后成为罪犯而入狱者大有人在。我不仅不戏弄儿子,而且连随便应付他的情况都没有。对于儿子的一切,我都是认真对待的。
对于卡尔,我从来不欺骗他。不仅如此,我从来不欺骗任何一个人,因为欺骗是一种罪行,是上帝所不允许的行为。
如果欺骗了孩子,被他知道了,他就不再相信父母了。父母失掉了孩子的信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欺骗孩子,孩子也学会欺骗他人。
有一次,一位父亲自豪地对我说:“我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大政治家。”当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前天,我儿子把他母亲放在碗橱里的菜吃了,把剩下的抹到猫的嘴巴上。”
这样的父亲,我认为是不可救药的。他儿子的欺骗行为肯定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很多父母把孩子视为玩物。认为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干,一切都包办代替,结果使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卡尔的母亲从婴儿时期起,就耐心地教他给妈妈扣衣服上的纽扣,我认为这是非常有益于儿子锻炼自己的方法。
让儿子从小给母亲扣衣服扣,除了练习手的动作外,还培养了他帮助他人的观念。为此,卡尔母亲还教儿子自己穿鞋、穿衣服。即使很忙,她也要花点时间教儿子自己穿脱衣服,因为这是对孩子的教育。
当今,耐心地慢慢地听幼小孩子的话的大人渐渐地减少了。常常看到有的人当小孩子靠近时不得不应酬一下,并说出“不善于与孩子打交道……”之类的话,说完就急忙躲开了。另外作为孩子的父母,不是面对孩子主动说话,而是只顾看着报纸或做着家务随声附和地聊上几句。
即使还没有发展到如此地步,但是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现在,有的父母叹息说:“孩子有什么话也不给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入耳。”另一方面,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这种令人痛心的事态还在蔓延之中。这种事态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
不是光听孩子的话,而是一块儿“交心”,孩子和大人共创一个共享快乐的世界。
如果大人只是以“听你的”、“陪伴你”的姿态出现,那么就会使孩子感到有一堵“墙”似的,并且不能越过它,从而形成了得不到父母理解的心理状态。
与孩子打交道感到痛苦是因为还没有与孩子交心的缘故。如果遇到孩子能交心,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说起话来,形成一个快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人和孩子就处在没有“墙壁”、“互相理解”的安全感之中。如果孩子从幼小时期就有这种体验的话,那就决不会出现所谓家长与孩子断绝关系的现象了。
只要把耐心听孩子的话作为日常生活的行动,孩子的世界就能渐渐地看清楚了,并从中发现乐趣,并能从大人的智慧中吸取力量。
当我儿子提出问题时,我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作答,决不欺骗儿子。在教育上,我觉得再没有比教给幼儿错误的东西更可恶的了,这个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一生,因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我坚持竭力排斥那些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在给儿子解答问题时,我尽量做到我的说明不难懂,而是充分考虑到孩子在现有的知识与思维能力下,是否能完全加以接受。因为父母如果随便给一个过于深奥的答案,孩子不能理解,结果仍然解不开心中的疑团,他们会一直不停地追问下去,很多父母就是这样被问烦的。
我从不认为由于我比儿子懂得多,就有资格在他面前充当权威。当儿子问到我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我会向他承认。比如,有一次儿子问到我天文学方面的问题,我就干脆老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懂。”于是我们两个人就一起翻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把那个问题弄懂。并且我还向儿子表示感谢:“如果不是你今天提问,爸爸至今也没弄懂这个问题呢。所以你以后要多多提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在这样的鼓励下,儿子的问题果然源源不绝。
等到儿子再大一点儿,懂得的知识更多一点儿,他再提出问题时,我不再立刻给出答案,而是让他先思考一下,尽力自己去找出答案来。如果儿子给出的答案和我的不同,我也并不一口否定,而是帮他分析,找出错误。有时候我会说:“其实你的答案也有道理,也许是爸爸错了,我们去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都坚持将自己放在与儿子平等的地位上,从而也给儿子灌输了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一位7岁的儿童,参加完小伙伴们举办的生日晚会,回到家中之后,当父母问起都有谁参加了这个生日晚会,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游戏之类的问题时,他都会满心喜悦地把实情告诉父母。可是,等他长到14岁的时候,碰到同样的情况,他对父母提出的此类问题的回答可能就不那么爽快,有时会闪烁其词,有时甚至会撒谎。
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比较紧张的一个因素,就是孩子日益要求独立的倾向。孩子们渴望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而家长却千方百计地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指导,两者之间在一定时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身为父母者,却并没有了解到这一点,也很少去考虑他们真正应该了解孩子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作为家长,应在自己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一个一览表,它可以包括:孩子在自己活动的时间内,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否如期完成;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等等。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家长可对这个一览表做些修改,以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一旦父母确定他们需要了解孩子什么,他们就可以向孩子说明,但孩子在某些方面可以有自己的隐私。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居住的房间,就是其中之一。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像所收到的信件,就属于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应当首先弄清楚,在孩子各个年龄段时,他们分别应了解些什么,然后再给孩子谈这件事情。
我认为,父母必须教育孩子尊重自己的隐私,同时父母也必须尊重孩子的隐私。我曾经这么写道:“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大的矛盾在于,孩子越来越渴望独立,办事越来越遮遮掩掩,而在这时,父母却越来越想保护、控制和指导他们。”
我们父子相处得十分融洽,就是偶尔有些冲突,也很快就能化解,我在这方面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秘诀之一便是始终和孩子处在平等的地位上,相信孩子。一位家长最为重要的任务,也许就是发展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平等的父子(女)或母子(女)关系。如果父母时常表示出对孩子的平等的交流,那么孩子就会深感骄傲与自豪。在法庭上,一名被告在被证明有罪之前,都是无辜的;但在家庭,一位未成年的“被告”却时常被假定有过错。
家长甚至在当面戳穿孩子的谎言后,也不应该因此而不再信任自己的孩子。家长不妨告诉自己的孩子,说一次谎是可以被原谅的。然而,与此同时,还应当明白无误地向孩子指出,如果以后继续说谎,那么他或她就会像故事中所讲的那位喊“狼来了”的男孩一样,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到头来让自己吃大亏。
我的一位朋友这样告诉我:当我们的孩子汤姆瞒着我们举办了那次聚会之后,我们告诉他说,因为我们无法再信任他了,所以决定不再允许他独自留在家中过夜。失去这种自由,对汤姆来说,无疑是个深刻的教训:他真切地体会到,当别人不再相信他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是多么难受。到如今,时光已过去三载,汤姆彻底改变了说谎的不良习惯,我们又允许他独自留在家中过夜了。
理解和尊重儿子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才会树立父母的权威,令孩子口服心服。我认为这种做法极端错误。因为这种做法直接的危害就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在对卡尔的教育上,从来不采取当众训斥的办法,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基础上。否则,不但不会在某一问题上帮助孩子,反而会使他向相反的方面发展。
孩子们都有自尊心,如果做父母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一定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有些父母对自己的自尊心往往比较敏感,当孩子对自己有叛逆行为时,便会怒不可遏,一发为快。然而当孩子们觉得委屈了或遇到有可能伤面子的事,父母们都认为:小孩子嘛,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而且还有意给他们一点伤害,认为可以作为惩戒。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因为这不但对孩子没有好处,反而会对孩子造成心灵上不可磨灭的伤害。
我们认为,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它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自尊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自尊心受到伤害所造成的身心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只要稍不留意就可能受到伤害,进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我无论在对卡尔的教育上,或与其他父母谈论教育孩子时,都一再强调要尽力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我认为,父母教育孩子时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这是人之常情。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强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失去了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孩子是很可怕的,也是最难教育的。如果当着众人,特别是孩子的小伙伴的面数落孩子,会让他感到失尽面子,羞愧难当。这非常容易使他在伙伴面前感到自惭,经常自觉低人一等,也会成为其他孩子羞辱他的把柄,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一直强调,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要讲究用适当的方法去细心教导,要掌握合理的时间,一定不要简单蛮横,不能以成年人单方面的思维去对待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但严格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受到了伤害,那么其结果是可怕的。一个本来可以取得巨大成就的孩子,一个坚强好学的孩子,由于失去了自尊心,会很快成为一个懦夫,一个无赖。
为了使孩子能自重,必须信任他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受到别人的信任就能够自我尊重。管束孩子不许这个,不许那个,还不如信任他们、耐心地说服他们更有效。如果父母始终把孩子当坏人对待,他就可能成为坏人。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之下,渐渐会失去做人的信心。没有了信心,他的自尊心就会很自然地消失了。
由于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所以在对孩子的严格教育中,应始终极为重视尽量不在任何情况下伤害他的自尊心。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能对他的自尊心有丝毫的伤害。
在对卡尔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是他做了好事或坏事,我都竭力做到心平气和,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他,因为教育孩子是一个最需要耐心的工作。我极力反对那些动不动就怒火冲天、对孩子责打频繁的父母。这些父母的方法只能把孩子吓得浑身发抖,只能在表面上看起来管住了孩子,实际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用心平气和的状态去处理有关孩子的问题,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这样,父母在孩子面前既有威严却不显得无理,既和蔼却不显得不严肃。卡尔也会做错事。每当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不会像其他父母那样总是使用“不准这样”、“不要这样”、“不行”这些消极的、否定的词语,因为这些语言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会增加他的消极情绪。我总是用积极的、肯定性的语言,给儿子以明确的行为指导,增加他的积极情绪。以我的经验,这样做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许儿子在我这里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这样做”、“努力去做”这些积极的、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吧。
很多父母认为,为了防止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就要对孩子了如指掌。其实这种想法也不完全正确。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大孩子有,小孩子也有。许多父母都不去注意这一点,要么认为小孩子没有什么秘密,要么就是千方百计地挖掘孩子的秘密。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孩子自有孩子的秘密,只是在大人看来算不上秘密而已。孩子是非常幼稚的,他们心目中那种秘而不宣的东西就是秘密。父母不应该时刻窥探,不要对此过多地追问,更不要干涉,特别是对健康合理的、无害的秘密。这样,哪怕是两三岁的孩子也会更加信任父母,与父母更加亲密。有了这种信任和亲密,孩子可能会把他们的秘密告诉父母。如果父母一味追问,孩子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尊重、信任,孩子会感到他没有地位,就会心灰意冷,逐渐失去积极性,甚至会很小就关闭自己的心灵大门。当然尊重孩子的秘密,并不等于对此不管不问,而是要求父母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健康地加以引导,不健康的则应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去关心和引导他。
在卡尔犯错误时,我总以最简单的方式让他明白道理,而不是长篇大论和喋喋不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发现长话短说、要求明确、大度和气往往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因为那是一种粗暴的行为,是我厌恶的。很多父母用体罚的手段去管教孩子,效果往往是短暂的,他们不仅责打孩子,还说一些非常伤人的话:“不要你了,滚!”“你太蠢了!”“你不可救药!”等,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护,尤其在自尊心上。显然,只要是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父母都会注意到这一点。不要说有意伤害,即使在不经意之中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也真是令人痛心的事。
卡尔8岁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整套珍贵的卡片,希望能够鼓励他集邮的兴趣。后来,卡尔在朋友那里又发现了一套精美的卡片,非常眼馋,就用自己的这套换朋友的那套卡片。后来我发现了,非常生气。首先,我认为这是我送给卡尔的礼物,他这样轻易地换掉,是对我的不尊重;再有一个,我知道换卡的小孩比卡尔大,应该懂得自己这套卡片的价值和意义,要远远超过那套卡片的价值,而他却没有告诉卡尔,因此是占了卡尔的便宜;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卡尔并没有和谁商量,就把整套卡片换出去了。因此,我决定要把原因和道理讲清一下,指出两件东西之间是不等价的,以后遇到此类事物要学会冷静地分析。
在这里我应当指出的是,换邮票是卡尔自己的决定,无论他成熟与否,我们都应当尊重这个决定。既然邮票已交给卡尔,他应有权利决定如何安排这份礼物,父亲无权横加干涉。的确卡尔应该从这个交换中学到一些东西,但是我应当从不同的角度来处理这件事情,既表现对卡尔的尊重,也教会他应该学习的知识。理想的做法应是,当卡尔向爸爸显示他新换来的卡片时,父亲应该和他一起欣赏,而不应该立刻提出任何异议。过一段时间,在一个适当的机会,爸爸再向卡尔解释两件东西不同的价值,而不用提起卡尔当时的交换行为。这样卡尔可以醒悟自己是以大换小,上了当,但没有在面子上过不去。那么是否去找朋友要回邮票应由卡尔自己决定,爸爸不再参与。如果照爸爸原来的处理办法,卡尔会觉得非常的羞惭,而且认为自己无能,一切错都在自己身上。事实上,卡尔怎么会懂得这些东西的价值呢?如果他不懂,我们又怎么能够随便怪他呢?其实,在父亲要教训卡尔的行为中,也夹杂了对自己尊严的重申与维护,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是对孩子很不尊重的表现,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尊重孩子,意味着我们将孩子看成一个个体,而这个个体有权利像我们成年人一样作出决定。当然,说他们有权利,并不等于他们就能够做成人所能做的所有事情,因为,他们毕竟没有成年人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
在我们尊重孩子的同时,我们同样在教育他们尊重别人,包括父母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