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怀柔政策
李大河站在高处,欣慰地看着挖好的排水渠和水库。
那排水渠将多余的雨水疏导至安全之处,保障了周边地区不再受水涝之苦。
水库在距离冀州城百里之外,占据了约五亩地。
回想这短短十日,他由衷地感叹,真是人多力量大啊!如此的工程,在二十万大军齐心协力之下迅速竣工。
从下大雨那日起,连续五日的暴雨让人心忧,好在随后只是稀稀拉拉的小雨,今日天空终于放晴,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大地上。
将士们望着晴朗的天空,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多日来的疲惫都被这阳光驱散。
休整一日后,明日便要出发前往冀州城。
今日,李大河从空间里取出五千只肥嫩的小鸡,准备好好犒劳一下这些辛苦劳作的将士们。他花费了半天的时间,认真巡视自己的二十万大军,每到一处,都与将士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情况。
巡视完毕后,他便和将士们席地而坐,与大家吃着一样的饭菜,拉着家常。
将士们吃得津津有味,偶尔有小眼睛透过缝隙不经意地偷看李大河。
在他们眼中,陛下就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如此平易近人。
他们觉得自己何德何能,能让如同圣人般的陛下和他们一起吃大锅饭。
在他们心里,陛下就是活菩萨,是真主,是他们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信仰。
为了大双,哪怕是战死沙场,他们也觉得值得,更何况家人还能因此获得一笔丰厚的抚恤金。有这样的圣上,他们这辈子,值了!
李大河看着周围这些质朴又忠诚的将士们。
自古人心是最好获得的,可难的是一直保持着初心不被权力和欲望侵蚀。
他笑着指了指那口热气腾腾的大锅:“将士们,吃饱,不够还有!”
、、、、
次日一早,李大河洗漱完毕。
大军前进。
这一路走来,景象凄惨得如同人间炼狱。
遍地都是骸骨,被大水冲到一起的白条子已经泡发了,有些还残留着破碎的衣衫。
而那些活着的人,一个个瘦成了排骨,皮肤紧紧地贴在骨头上,眼眶深陷。
他们虚弱地倚在残垣断壁旁,一阵微风拂过,竟能让他们摇摇欲坠。
李大河见状,眉头紧锁。
他下令让将士们停下前进的脚步,将那些尸体集中起来。
尸体被堆积在一起后,燃起了熊熊大火,趁现在还没有形成瘟疫,这些尸体得尽快处理掉。
处理完这些,李大河又吩咐将随行的粮种分发给村子里还活着的人。
他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接过粮种时眼中燃起的希望之光,微微点头。“前面不远就是原县,乡亲们可以去那里领救济粮。”
靠着救济粮,过些日子种上冬麦,他们就能熬过这个艰难的冬天。
前些日子接连几日的大雨,让原本干涸坚硬的土地已经恢复了湿润,这也算是这凄惨世间为数不多的一丝生机。
途经原县时,队伍稍作停歇。
“报!”
“陛下,陈大人求见!”
李大河本在马车里,正想趁着这难得的间隙打个盹。
听到陈方要见他,他立刻坐起身子:“让他直接上马车里。”
陈方俯身进来,进入马车后,他跪坐在了陛下面前。
陈方抬眼,看了看旁边的亲兵,他早就察觉到陛下对这个人的特别之处,不过此时他有更重要的事。
他拱手看了看那个亲兵。
李大河摆了摆手。“无妨,都是朕信任的人、说吧。”
“陛下,臣上次和您说的,可以试试了!”
“陛下,冀州城周边百姓如今的状况实在是惨不忍睹。
他们骨瘦如柴,那肚子却因饥饿而肿大,十个里面能活下来的不足三个。
前些日子的水患,将他们仅有的房屋冲塌,他们现在无家可归,没有任何食物来源,眼下急需救济粮啊。
微臣见前方五里之地就是原县,陛下可让那些之前从中原地区来的难民将士们,前去游说。他们同为受苦之人,更能引起县城里百姓的共鸣。
若游说不成,再考虑强攻,将县城里的粮仓打开,放粮。这样做,不仅能节省陛下四方天地里本就不多的粮种,同时也能节省了火药,减少大军将士的伤亡。”
李大河听后,笑了笑。“你这个陈方,心思还挺细腻。朕问你,这个县城里可有多少兵力?”
陈方拱起手,表情严肃。“陛下,侦查营派人来报,县城里共有一千守城军。”
此处是平原地区,一马平川的地形,就像一个天然的战场。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不仅仅是粮库,还有就是它的战略意义重大。
只有掌握中原,才算彻底掌控华夏大地,才能实现陛下心中的宏图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