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故宫游记 - 注会风云之成才篇 - 鱼教主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百八十二章故宫游记

高胖男子见此情形已经无力挽回,就对身边的傻强喊道:“傻强,你快去问问,有没有人昨晚上捡到东西了,捡到了赶紧送来!”高胖男子冲身后一个男人喊道,还没等那个男人搭话,楼上有一名女子喊道:“我捡到了,来我这拿吧。”

那名叫傻强的男仔赶紧上楼,回来以后,拿了一个手包,拿了一个手机。

“手包打开,让我看看里面。”

傻强打开手包,拿出身份证,正是张辰良的,又拿出了各个银行卡,还有自己随身携带的一千五百块钱,张辰良点点头,说道:“嗯,装回去吧,手机开机,我看看。”

傻强又把手机打开,张辰良一看是自己的,就喊道:“朋友们,灯笼扯高一点,我这是个黄草窑子。”

张辰良喊的这是江湖黑话,意思就是:朋友们,将眼光放远一点,我这是无钱财的人。在场的很多人都听懂了,包括那名高胖子,高胖子一听,知道这真是遇到同道中人了,就喊道:“合字上的朋友,踩宽着点。”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道上的朋友,放过我们吧,就是让张辰良把老板娘放了。张辰良一听笑了笑说道:“老板,我不会为难你们,把手包和手机交给老板娘,然后老板娘送哥们一程,我们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高胖男子对身边的傻强一使眼色,傻强慢慢的接近老板娘,把张辰良的手包和电话递给了老板娘,现在她已经不喊了,抽涕的接过了东西,张辰良看接过来了,喊道:“门打开,我要走了!那位哥们,你跟过来就行。其他人不许动”张辰良指了指高鹏男子,高鹏男子对身边的人说:“我过去,你们都在这呆着。”

傻强赶紧过去把门打开,外面就是酒店的正门,张辰良挟持着老板娘,走出了酒店,高胖男子跟了出去,在宾馆外面,阳光很足,路上已经有了行人,前面不远就是长安街,现在对于张辰良来说,算是安全,不过为了谨慎,他还是挟持老板娘走出了很远,张辰良的胳膊上沾满了老板娘的血,高胖子见走出去很远了,而且也有人跟着看热闹,就喊道:“哥们,差不多了吧。”

张辰良此时早就把刀藏了起来,因为在街上让人看到拿刀抵着人,会招来警察,而且他也拿外套罩住了老板娘的脖子,外面人看到只以为是两人搞破鞋被自己家男人抓住了。

张辰良听到高胖男人的喊声,顺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停下了,张辰良一把推开老板娘,老板娘一下子瘫倒在地上,高胖男子赶紧跑了过去。张辰良在出租车上放下后车窗对跑过去的高胖男人喊道:“大哥,下回招子放亮点!这是老板娘医药费!”喊完,顺手从车窗扔出一千五百块钱。

高胖男子见到钱,扔下了老板娘,赶紧过去捡起来,老板娘见状气的大骂:“钱钱钱,你就知道钱,连我的命都不管了。”

高胖男子过去狠狠的给了她一个嘴巴,“还特码好意思说,没听见人说你啥啊,下回招子放亮点!”老板娘委屈的看了高胖男子一眼,摸了摸脖子,口子不深,就是破了皮,感觉没必要去诊所,又埋怨了几句就和高胖男子回到了宾馆。

张辰良打上出租车,刚才的经历虽然很惊险,可是也算是成功逃出生天。他对钱倒是没有什么心疼的,不然不会最后把一千五百块钱扔给那个女人,他心疼的是自己的身份证和手机。对于张辰良来说,身份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手机,是周心怡送给他的,他实在是不想就这么给弄丢了。

司机问道:“小伙子去哪?”

“去故宫。”反正现在张辰良也没个着落,索性在北京玩玩,他一直想去故宫,这是每个中国人必去的地方。那个旅馆离天安门很近,十分钟左右,他就看到天安门又出现在了眼前。又过了一段时间,司机停了下来,说道:“故宫游客入口,到了。”

张辰良付了车费,下车用外套把手上的血迹擦了擦,然后把外衣扔到了垃圾箱,自己只穿一件白衬衫走向了故宫游客中心,他来到故宫游客中心的一处自动提款机前,提了一千块钱,然后排队买了票,又租了一个自动导游机,张辰良想,我也得好好享受享受,自己这命,说不上啥时候就完蛋了。

戴上了耳机,他晃晃悠悠的跟着人潮往故宫里面走,眼前的这座宫殿,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明清先后24位皇帝在这里统治了中国约5个世纪,是世界皇宫之牛耳。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

张辰良和身边国内外的游人一起过了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雄伟高大,左右城门上各有八十一个门钉,整个门,呈红色,只有门钉是金色的,进到了午门里头,他的眼前豁然开朗,广场特别大,比天安门还大好多呢!那里还有很多几百年前的红色地砖。

穿过故宫城门,就来到了太和殿。他顺着两旁的汉白玉台阶,一阶一阶的向上走去。看着阶梯中间那精雕细刻的云龙石雕,张辰良有些情不自禁的惊叹那时的人们是怎么制作出这巧夺天工的云龙石雕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东方三大殿”之一,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里面的柱子,皇帝的宝座,全是金色的,地板用的是俗称金砖的石头铺的。太和殿中间的大楼梯是给皇帝走的,皇帝的椅子上,刻着一条大龙。人们称为龙椅。在外边,皇帝走的是用石头刻的龙路,旁边,是大臣走的路,走的是一个一个的台阶。张辰良看着这些景物,心中泛起波澜,古今这么多年,那么多全力熏天的人,现在都不知道埋在哪个地方呢,而他们引以为傲的这些物件,现在也能让我这种农民出身的孩子参观,真是讽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