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三十五)五胡十六国
第36章(三十五)五胡十六国(三十五)五胡十六国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
海,东北至鸭绿江,西南至澜沧江以东,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间
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
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
)、南
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鲜卑),但没有包
括在内。
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氏、羌
,史称五
胡。以上合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时,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杂胡居泾水及渭水
下游以北,
氐族居渭水中游两岸及下游南岸,匈奴族则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河上游。西晋政府的
民族歧视
及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引起他们的反抗。公元294年匈奴郝散反,攻上党,不久被杀。公元296
年郝度
元联合羌、胡反,杀北地太守,又击败冯翊太守及雍州刺史。秦、雍二州氐、羌皆响应,推
氐帅齐万
年为帝。大疫、大旱、饥馑,使起义声势日大,历时4年才被镇压下去。汉民大量流亡梁、
益、荆、
豫等州求食。由于官吏的迫害,益州流民推举巴氐酋李特父子为首,先后击败益州刺史赵
廒、罗尚。
公元304年李雄据成都称王,公元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民多富实。公
元347
年灭于东晋。
西晋门阀土族独占政权,排斥寒门士族和少数民族贵族,引起后者强烈不满;八王之乱
,王室兵
戈相残,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西晋政府的残忍腐朽暴露无遗,统治机构分崩离析,统
治力量急剧
削弱。这时匈奴诸部贵族密议“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共推刘渊于公元304年举兵反晋,
称汉王,
建庭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刘渊字符海,幼习儒学,又久居洛阳,接触诸王、宰辅、
名士。
他声称继承汉祚,王弥、石勒等亦领兵附之。公元308年刘渊
即帝位,
徙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两次派兵攻洛阳,皆不克。公元310年刘聪继位。公元3
11年聪遣刘
曜、王弥、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公元316年他又遣刘曜攻陷长安
,俘晋
愍帝,灭亡西晋。公元319年刘曜即帝位于长安,改国号为赵,
史称前赵。
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肃天水市),西至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东
至新
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公元329年前赵灭于后赵石勒。
石勒,上党武乡羯族小帅,因饥寒曾被掠卖为奴,后聚18骑为盗,又召集亡命随汲桑破
邺,
后奔附刘渊,屡立战功。公元311年他攻灭王衍所率司马越军10余万,
又与刘
曜、王弥攻陷洛阳;随即火并王弥,南攻江、汉。他纳谋士张宾计,以襄国(今河北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