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一)炎黄和大禹治水的传说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章(一)炎黄和大禹治水的传说

第2章(一)炎黄和大禹治水的传说

(一)炎黄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有人考证,炎帝、黄帝均为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约6000年前

活动于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其部落后东徙定居并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

西省宝鸡市)。炎帝、黄帝均为部落首领。历史上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称谓载入典籍

的各有八代,而最早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亲兄弟,均生于今宝鸡境内。其中炎帝生

于今宝鸡市南郊的姜水,黄帝生于今宝鸡市境内岐山县一带的姬水(又称岐水)。学者

何光岳称,据他对炎黄后裔众夺姓氏族谱的排列上溯推算,第一代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

氏,均生于距今约五千五六百年前后。中国许多姓氏族谱都将其祖先追溯到炎帝、黄帝。他

们的世系都可连接到一百六七十代以上。如孔子、孟子、曾子族谱都追溯到黄帝,姜、方、

谢等姓氏族谱都追溯到炎帝。炎帝神农氏部落的第一二代均在渭水中游的宝鸡境内,

其后裔后来迁徙四方,炎帝神农氏八代共相传约520年。今陕北黄陵县境内

的桥山上,是第二代轩辕黄帝的陵墓;河南新郑是第八代轩辕黄帝生长,建都,统一万国的

地方;河北涿鹿则是黄帝、炎帝共同打败蚩尤的地方。炎黄后裔互相联合、互相通婚、互相

竞争又互相摩擦,且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争斗,但毕竟是同祖共宗,最终归于和好和

联合,各兄弟民族共同形成了一个大团结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为

人类历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炎帝、黄帝在全国许多地方留下了遗迹,同时华夏大地众多民

族都尊崇炎黄为祖先,建庙立祠,世代祭祀,这是顺理成章的。目前海外有7000多万

华人,他们寻根问祖,也都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

传说黄帝的父亲叫少典。当时在中国大地上氏族部落特多,有1万多个,有熊部落占

据中原地区,少典就是有熊部落的首领,熊是这一部落的图腾。现在走在新郑大街上,

还能感受到有熊部落的气息,黄帝故里和城市的西关都有高大的石雕熊“驻守”。

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二月初九是个大晴天,天空中无数的星星眨着眼睛,当附宝走到

一地时,突然有一道电光绕北星闪过,后感觉怀孕(在新郑市西北,现有

宝感光处)。两年后的二月初九,附宝生下轩辕黄帝。黄帝诞生那天,在双洎河的上空,出

现两条巨龙跳跃半天,天空中的彩霞重重叠叠,凤凰如云一样在空中飞舞,百鸟和群兽欢快

地庆祝,草儿也开始变绿,花儿也早早地开放。自从轩辕黄帝出生后,附宝母子很受少典宠

爱。

黄帝和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炎帝的母亲是少典的正妃,黄帝的母亲是少典的次妃。

由于炎帝和炎帝的母亲越来越不受少典的喜欢,炎帝的母亲就经常和黄帝的母亲吵架。此后

少典便把附宝母子带到轩辕丘西南方向10多公里的阴水河边居住,从此人们把阴水河改为

姬水河,后人也把轩辕黄帝称为姬姓。炎帝的母亲就更加恼恨少典和附宝,一气之下,带着

炎帝离开了有熊部落。炎帝的母亲死后,炎帝在神农氏族大兴农业,在江淮一带发展。

相传黄帝一生下来就很聪明,不久就会说话,被称作“神灵”。长大以后,黄帝更显示出

过人的才智,并且宽厚有德性,受到人们的拥戴, 于是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

黄帝做了部落的首领,教大家盖房屋,驯养家畜,种植五谷,改变了原来游猎的生活

方式,在涿鹿山中建都定居下来。为了便利交通,他创造了船和车;为了同别的部落打仗

他又积极操练兵士,制作各种武器。

炎帝在历史上的名称很多,大部分神话传说称他为“神农氏”。他也是一位传说中

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有过不世功勋的人物。神话中讲得最多的是炎帝对我国农业耕作的

贡献。 《白虎通》说: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

神农教

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炎帝还有一件伟大的功劳,是发明了医药

在神话传说中,他颇有些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据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四川至今还有一个感人的神话传说,说神农氏为

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他尝尽了百草,有一天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终于他的肠子断

烂,为人民牺牲了生命。神农氏还教给人们通商交换:“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些传说都是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炎帝的神化,说明他

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文明之祖。

黄帝和炎帝所处的时代,正当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和氏族、部落和部落之间战争

非常频繁。黄帝、炎帝和蚩尤的几次大战,就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史实。传说黄帝、炎帝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