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婆婆改嫁
第102章婆婆改嫁
虽然两次考试刘桂琴都是忙中偷闲来学习,但第一次有了婆婆的帮衬,她是轻装上阵的。她能考上合格成绩,可以说婆婆功不可没。但第二次少了婆婆这个关键人物的支持,她是负重上阵的,没人带孩子,致使她的学习过程艰难重重。而要说起婆婆不支持她的原因只一个,婆婆改嫁了。对于一个四十来岁的丧偶女人改嫁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奇闻异事,但以刘桂琴家里目前情况来看,婆婆改嫁确实有些不妥。因为孙子刚满三岁,正是需要有人带的时候。这时候婆婆离开,无疑断了刘桂琴一条臂膀。
对于母亲的改嫁儿子是坚决反对的,主要是怕自己背上不孝的骂名。知道的人会说是自己的母亲耐不住寂寞主动走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他这个当儿子的不孝顺把母亲逼出了家门。
对于刘桂琴来说,婆婆改嫁她站在女人的角度可以理解,也能接受,但她就是觉得有点不合时宜。若等孩子上了学婆婆再提改嫁之事,她一定支持。
而对于刘桂琴的婆婆来说,她不是不知道孙子现在需要有人带这个实际情况。但问题是现在她确实碰到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人,一旦错过了这个村恐怕就没了这个店。为了自己的后半辈子着想,她只好二选其一割舍亲情选择改嫁。
一个家庭遇事一旦有了不同声音的出现,通过争吵方式来解决分歧的这一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这个曾经让人羡慕的家庭。
当刘桂琴的婆婆通过别人之口将自己要改嫁的想法告诉儿子儿媳时,一时思想上难以接受的儿子上母亲屋里去做劝说。他进门,母亲正在屋里收拾她的衣物,显然是一副准备要走的样子。
妈,我问你个事,儿子沉着脸说。
当妈的猜出儿子前来问话的心思,干脆丢下手里的活跟儿子摊了牌,她抹身往炕沿上一坐,说,你问?
你是不是要前行?
有这回事,当妈的并不避讳。
对方是啥人?
国营农场的工人,前年死了老伴。
你走了,孩子谁带?
你们先带着,等我在那边安顿好了我给你们带。
家里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能带得了吗?
儿子说出了他的难处,当妈的也只好给儿子交了底,说我也想给你把孩子拉扯大,可眼下不遇到一个合适的吗,要是等我把孩子给你们拉扯大,再找个合适的就难了!
当妈的话到了这里,儿子算是明白了母亲的心意,他加重语气又确认了一句,看来你是铁了心要走?
我这也是没办法,当妈的说着抹起了眼泪。
那行,你走我不拦着,出了这个门我可就不认你这个妈。儿子丢下这句分量很重的话转身离开。
当儿子的总以为自己的那句狠话会留住母亲前行的心,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那句伤人心的话反倒更加坚定了母亲改嫁的决心。母亲在第二天一大早,穿戴一新拿着收拾好的衣物果决地迈出了自己追寻幸福的脚步。在她临出门时,儿媳和孙子都出现在她身后做了最后的挽留。
刘桂琴说,妈,你再考虑考虑,过个三五年我一定给你张罗一个。
当婆婆的停下了脚步,但没有回头,也没作声。
虎子,去找你奶奶,刘桂琴打了一张亲情牌。只见三岁的儿子步履蹒跚地上前扯住奶奶的衣服,嘴里一个劲地叫奶奶。孩子的童真打动了当奶奶的心,婆婆转身抱起孙子在脸蛋上亲了又亲。之后,放下孙子,抹去眼眶里的泪珠又转过身去。
你们就当没有我这个妈吧!当妈的留下这句话后义无反顾地抬脚出了院门。
孙子哭喊着奶奶要去追,儿子不无憋屈地呵斥了一声,回来!但年幼的孩子根本不懂父亲的心,孩子的天性驱使他将奶奶追出了大门外。
刘桂琴也跟了出去,她看到婆婆加快脚步朝着一辆自行车走去。自行车的主人是位五十出头的人,也穿着新衣服,人看上去很精神。
自打婆婆走后,刘桂琴三口之家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没人带孩子,他们只能自己带。可刘桂琴要上课,王志远要干农活,谁带孩子都不合适。在没有第三人选的情况下,权衡利弊,刘桂琴决定自己先试着带一段时间。
在刘桂琴上课的时候,她会把孩子带到教室里,找个小凳子让孩子坐在教室后面自个玩。可孩子是坐不住的,老是跑到学生跟前捣乱,不是抢这个的铅笔就是拿那个的橡皮,搅扰得一班学生不安生。
这种状况学生回家给家长说了,家长就把这个情况反映到校长跟前。校长再把家长的意见委婉地转达给刘桂琴,刘桂琴只好另想办法。
这次她把孩子送到了学前班。可孩子年龄小,不听老师的话,动不动就往门外跑。跑到校园里还做坏事,把花池里校长刚辛辛苦苦栽下的花给一个个拔了出来。
出现这种情况,校长只好私下里找她谈话。校长为难地说,刘老师,我理解你的实际困难,可你也得理解一下我这个当校长的难处,你的孩子已经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老师已经向我提意见了,希望你能谅解。
领导有意见了,她再带孩子就不合适了。当着校长的面,她表态说,校长,我理解你的难处,孩子我会另想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