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机缘
只是叶凌天在心中已经确定了加入坐忘殿,对他来说,坐忘殿的坐忘心法对他的用处很大,可以帮助他忘掉此前所有的剑法招式,修行到最后,剑法不再有招式之分,一招一式皆为天道!
不过据他所知,能够将坐忘心法修行到圆满的人,唯有创造这本心法的拜剑派创派宗主但叶凌天对自己可以非常有信心。
见叶凌天坚持,司徒南也没有多劝,带着叶凌天去了主峰旁边的一座山峰。
“这座山峰叫云霞峰,每日黄昏时分,若是从这座山峰的顶端看去,晚霞最为柔美,所以叫这个名字。”走上云霞峰后,司徒南道
沿途给叶凌天介绍了一些有关云霞峰和坐忘殿的事情,不让他对坐忘殿一无所知。
坐忘殿有一位长老和一位殿主,其他三人都是弟子,只有一人在云霞峰上,其他两人都在外闯荡,他们的天赋很好,算是司徒南的师兄。
司徒南现在带叶凌天去拜见殿主和长老,顺便让叶凌天见见坐忘殿的弟子,若是一切顺利,他就是坐忘殿的人了,若是他没能得到殿主等人的认可,就有些悬了,可能需要另外选择大殿、
云霞峰的坐忘殿弟子很少,一则很多弟子想要加入执法殿,二则坐忘殿的坐忘心法让那些对自己的天赋没有多少信心的人,直接放弃了。三则坐忘殿的殿主选择弟子是五殿中最为严苛的。即便是执法殿都没有那么严格,
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若是在一年内对坐忘心法没有任何感悟和突破的弟子,会被直接逐出坐忘殿。
而一旦被逐出坐忘殿,也就想到于被逐出了拜剑派。
这对很多弟子来说,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
所以因为种种原因,如今的做坐忘殿,才三名弟子。
不过这三名弟子按照司徒南的说法,却是拜剑派所有弟子中的佼佼者!
这是一个只收天才,宁缺毋滥的大殿。
走到大殿门前后,叶凌天让夔牛在原地等待,就和司徒南一起进入到了大殿中。
大殿内很宽阔,唯有一名白眉的长袍老人端坐在大殿中心,在他的身前,有着一名巨大的石剑矗立,石剑看起来只是简单的用石头雕琢而成。
可叶凌天趋势从中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弟子司徒南见过张殿主!”司徒南远远的站好,行了一礼。
叶凌天跟着行了一礼。
这张殿主在叶凌天的感知中,竟然如一团空气,身上也什么气息都没有散发,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在那里假寐。
不过叶凌天却是不甘对他有丝毫的小视,因为从他的身上,叶凌天本能的觉察到了浓郁的危险气息。
这个人绝对不简单。
“二长老此前发出消息,说有位天生剑势的人将加入我拜剑派,老夫倒是没想到你竟然会选择坐忘殿。”白眉老人缓缓睁开了眼眸,起身走到了叶凌天二人身边。
他的目光很平和,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你对做坐忘心法可有了解?”看了叶凌天一眼后,他出言问道。
叶凌天知道这是他的考验,缓缓道:“初学剑道时,修的是招式,为了尽快入门,尽快有能力杀敌自保。这虽然有好处,但一招一式却也限制了修行者未来的道路,而且凡是招式,皆有破绽可循。坐忘心法应该是忘掉招式,看似无招,但一招一式却自称道通,无招亦可胜有招!”
叶凌天将自己的部分感悟说了出来。
司徒南和那白眉老人的眼睛都是微微一亮。
对司徒南来说,叶凌天之言犹如醍醐灌顶,让他对自己今后的道路,有了明确的方向,虽然只是有一个方向,可却能让他日后的修行快上数十倍。
而白眉老人则是觉得叶凌天乃是修行坐忘心法的天才,他的言语竟和坐忘心法的核心一样!
见叶凌天目光灼灼,很是真诚,白眉老人笑了笑道:“嗯,不错,坐忘心法,坐而忘之,无招胜有招。老夫张任,坐忘殿殿主,欢迎你的加入。”
“弟子叶凌天,见过殿主!”叶凌天行了一礼。
张任笑着摆了摆手,道:“你如今既然是我坐忘殿的弟子,待会你可以自己在落霞峰找一个无人的院落居住,也可以自己开辟一座洞府,这云霞峰很大,都归于我坐忘殿。”
叶凌天点头。
张任接着道:“在你上面有两位师兄,他们如今都在外游历,你现在见不到,在落霞峰上你还有一位师兄,不过你估计也难以见到他,他不是在找好吃的,就是躲在什么地方睡觉,所以我坐忘殿没那么多规矩,你想什么时候修行,就什么时候修行,想在什么地方修行,就在什么地方修行,若是对修行有疑惑,都可来找老夫。”
叶凌天倒是没有那么错愕,毕竟坐忘心法的最高的本质,应该是顺其自然,所谓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忘记了原有的招式后,想要顺其自然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司徒南在一旁听着,显得有些错愕,但什么都没有多说,他可是清楚张任口中那位好吃贪睡的人,到底有多么强大,还有他的两位师兄,他们可都是怪物一般。
“这块令牌你拿着,这令牌一则证明你的身份,二则可以感应其他拜剑派弟子的令牌,若是你遇到危险,将灵气注入令牌当中,在一定范围内的拜剑派弟子,都可以觉察到。宗门内的阵法也会有所感应。”张任从怀中摸出一块黑乎乎的令牌,递给叶凌天。
这令牌看起来很寻常,上面也没有司徒南令牌上的剑气,但叶凌天也是阵法师,能够清晰的感应到其中镌刻着诸多阵法,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
叶凌天将令牌收好。
张任见此,道:“坐忘心法也在令牌当中,你到时候以灵魂之力深入其中便可看到,你若是觉得一个人修行无趣,也可以到这座大殿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