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狼烟骤起二
参谋司很快拿出作战方案,而这方案正合高孝瓘的意。每日都有周兵悄悄查看,汾河虽然已经上冻结冰,但还未到能承受大军的地步。
“这雪已经下了三日,半夜似乎又大了一点,趁着天色未大亮,咱们赶紧去看看。”
“真的很冷,这冰层只怕还经不起精骑,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将木料备好。”
“天要亮了,这雪也小了不少,咱们还是先回去,免得齐人巡逻兵发现。”
周兵斥候嘀咕着,抱怨着这鬼天气。
“那是什么?”
一名周兵看着汾河对岸,那一缕黑褐夹杂着绿色的烟直冲云霄。
“这是……狼烟?”斥候队正吸了吸鼻子,嗅着弥漫在空气之中淡淡的艾蒿之气,他不会弄错,那是湿了水的艾蒿,还放了硫磺与硝石,能产生浓郁的烟。
“队正大人,您看那边的烽火台,似乎有亮光闪动。”
一刻钟之后,周兵斥候脸色有些不好,沿着汾河的齐人边境,每隔十多里便有一道狼烟升起。
“快,回去禀报大将军。”
周兵斥候纷纷调转马头,在雪中一路狂奔。
与此同时。
晋阳宫鼓声阵阵,晋阳城外校场鼓声如雷。
狼烟还未燃到并州,百姓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好多百姓纷纷出门观望,宫殿前的大道已然被刑部戒严,大道上更是旌旗招展,那些威武的重甲铁骑异常吸睛,百姓只见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军。
“好多旌旗,好多百保鲜卑,那是……三辰旗,皇上要干嘛去?”
“别问了,皇上要御驾亲征。”
“啊?皇上要御驾亲征,去打玉璧城和潼关?怎么个回事,老弟你不是有兄弟在刑部吗?说来听听。”
“周人打来了,别问那么多,大哥不让瞎传,小弟我也是刚从大哥那知道。”
百姓们议论纷纷,大多数人以为皇上打算去田猎,但仪仗和架势却又不对。
宫城之上的大鼓齐齐敲响,人们的目光被吸引了过去。
皇上还未出来,一名宣旨官先出了宫门,站在大道中央大声宣读檄文。
“自年初以来,帝念百姓疾苦需休养生息,不欲与周征伐,遂遣使至长安以示愿与之通好,更念在阎姬与其子宇文护分离已久,愿送还其母以尽孝道,其非但不感谢,更欺我大齐软弱,要我大齐十座城池,陛下据理力争驳斥其行,可恨可憎可恨,陛下宽厚送还其母,未曾想,今日宇文逆贼背信弃义再犯大齐,其人忘恩负义,人人得而诛之。”
群情激奋之下,‘人人得而诛之’鼎沸如雷。
见调动起百姓的情绪,宣旨官大嗓门再喊一声。
“陛下体恤大齐百姓,为保大齐百姓过安稳春节,此番御驾亲征,定然将宇文逆贼打回长安,陛下万岁。”
山呼万岁声中,一身戎装的高孝瓘跃马扬鞭,带着旅贲卫们自宫门奔出。
一身绯红袍,银色山纹环锁铠,红色大氅在雪中飞舞。
银亮的马槊,如同破开风雪的战神,那俊俏的脸庞却又显得与战争格格不入。
百姓们想起了神话,想起了天神下凡,天上那些庇佑人间的神灵,大多都是俊俏非常。
在百姓们崇拜感激的目光中,无数少女少妇们花痴般的眼神中,世人终于明白,为何太皇太后,当年会一眼看中太祖,而在一瞥之下芳心暗许。
皇上高调的离开了晋阳,数千重甲铁骑并不算多,但旌旗多啊,几乎人手一支,也就营造出一种不下数万大军出征的气氛。
离开城池三十里,已经没有多少人烟。
“停止前进,传令下去,第二、三警备营返回晋阳校场,第一营收起三辰旗,卸下所有铠甲,全军轻装前进。”
“皇上,即便是轻装前进,战马也需要休息,依老臣只见,可在定阳郡、汾水关、洪洞城各歇息半个时辰。今夜定然能赶到平阳郡,即便是周人夜间强渡汾水,想必正平郡也能抵挡。”
“朕也是担心,独孤永业,命令立刻电告正平郡守军,夜间务必提高警惕。”
高孝瓘除去红尘的具装铠,又褪下身上的铠甲,将其放置在等候此地的辎重车上。
看着整理铠甲的郑子歆,高孝瓘上前帮着系好马鞍,温柔一笑关切道:“要不乘坐马车,外面风大且寒,需多穿一些才好。”
“臣妾已经备好了御寒的裘服,再说车里更颠簸。臣妾要跟随皇上身边,皇上可不许嫌弃子歆。”
高孝瓘轻笑着,将郑子歆扶上战马。
轻装上阵的队伍速度加快了不少,一个时辰后到达了定阳郡。
驿馆准备好了草料豆饼,在独孤永业的叮嘱下,每一匹战马只是喂了半饱,毕竟还要赶路,饱食后的战马跑动更吃力。
玉璧城内,达奚武与韦孝宽低头沉思。
斥候带回来的消息让他们太过吃惊,万万没有料到,齐人哪来的未卜先知之能。
狼烟骤起打乱了达奚武原本的计划,而且浮桥构件完工还需要两日,到时候就算齐兵凿开汾河冰,大军依然可以过河。
达奚武在思量,是提前过河挥师北上,还是按计划强渡。
韦孝宽则考虑,齐人会派谁来,会派多少大军前来,并州兵马会不会增援晋州,突厥人如今到了何处。
“韦大人觉得,齐人这是何意?”
“此事难以揣摩,之前双方只要不是大军压境,绝对不会点燃烽火台。若是齐人将斥候误以为是大军,那也太过荒谬了些。齐人点齐兵马,需近两日时间,达奚大将军可以提前强渡夺取正平郡,也可等齐军到来后,发现乃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