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成立新幕府 - 北齐霸业 - 小猫不吃鱼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北齐霸业 >

第399章成立新幕府

看着穆梓带领一青年走了过来,高孝瓘笑着招招手。“公子让我们过去,本管家虽然不知道你的底细,但你切勿有什么想法,我会盯着你的。”

穆梓看着吴义低声说道,眼神之中依旧是不信任。

“公子,这位是林建的好友吴义,前来投靠公子。”

“吴义,林建说过你是江湖义士,请坐。”

高孝瓘看了一眼穆梓笑呵呵道:“穆梓你也坐,别看谁都像坏人,坏人可不是写在脸上,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

林建端来茶具,为大家沏好茶,见到吴义的时候眼睛一亮,笑着介绍道:“这位是义侠吴义,他很精通刀剑术。”

高孝瓘根本不了解江湖那些事,好奇的询问:“义侠倒是有些新鲜,不知道江湖之中有些什么趣事?”

见到大家善意的目光,吴义脸上有些微红。

“在下吴义,义侠不过是江湖人士说的好听的话,有时候迫于生计也接些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活,但江湖规矩三不杀,忠义者不杀,贤孝者不杀,清廉者不杀,其实还有潜在的规矩,妇孺不杀。”

“嗯,好啊,当初荆轲也是义侠。他不杀秦王却因秦王而死,秦始皇一统天下,最后却还是辜负了荆轲啊。”高孝瓘轻笑着点点头。

大家有些诧异,这义侠说白了就是杀手刺客而已,公子却如此轻描淡写,是真不明白吗?

“公子,真的好么?如此说来岂是不良?”林建尴尬的问道。

吴义的脸色更加窘迫,稍稍有些不安。

高孝瓘一愣,随即笑道:“为何不好,若是朝廷有这样一支专杀不忠不义,不清不廉贪赃枉法的队伍,即便是不良又如何?这些不良人岂不是高悬于他们头顶的利剑,让他们随时随地保持警醒,真真切切的为民为国办事。”

“公子,您的思想还真是,我等佩服。”刘文殊忍不住无奈道。

尉相愿调侃道:“看来你们几个进公子幕府还得跟公子学,真是,你们白读了那么多书。”

众人纷纷轻笑,吴义对这位公子又有了新的认识,拜倒在地久久不语。

“吴义,既然你有心跟随于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就和林建随我左右,虽然有时候琐碎事很多,但你行走江湖见识广博,以后很多事还要请教于你。大家都认识一下,这位是刘文殊,王子宜,王子冲,张仲尊,尉相愿,段德恒。”

高孝瓘一一介绍完毕,看着儒士张仲尊说道。

“张仲尊年纪稍长一些,府中主簿就由你来担任,你们都是官宦世家,相信能安排的井井有条,若是需要银钱,与穆梓说就行,可以先设立一个银库,以后每年会送过来。”

初设幕府很多事情要办,比如安排住宿和办公的地方,各自负责的一块,都要一一计议。

主簿一项张仲尊倒是很拿手,他的父亲起家就是做高澄的主簿,如今与苏琼一样不算得志,但依旧不忘旧恩,让自家的小子过来帮助高孝瓘。

吴义初次参与豪门幕府,见识了闻所未闻的事,对他来说简直是新的挑战。他很感激这位公子不避嫌,根本没有拿他当外人。

林建一早就注意到了他,毕竟跟着公子耳读目染,无事会接近自己的人,多少会留个心眼。一番调查之后,此人的口碑极好,林建才汇报给了高孝瓘。

高孝瓘凭借王士良的情报网,很快查到了这位吴义的过往,认为此人可靠。

如今,吴义也算是信得过的人。

高孝瓘的事情很多,还得去宫里给太后和嫡母请安,安排下大概的事,便打算起身离开。

趁着林建和尉相愿准备马车,吴义打算全盘托出。

“公子殿下,其实吴义曾经接到过针对公子的刺杀委托,但吴义放弃了,公子是好人。”

高孝瓘诧异的看了一眼吴义,随即微微一笑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本公子也非什么好人,只是这条路好人走不得,不得已左右摇摆,谢谢你的坦诚。”

这些轮到吴义不理解了,他面带惊讶道:“公子何必妄自菲薄?吴义能辨明是非,公子所行之事确实都是好事。”

“跟坏人斗,得比他们更坏。走吧,一会儿本公子进宫,你们几个可以随意。不出意外的话,月底会去瀛洲赴任,若是有好友需要见面,尽量的去跟他们多聚聚。”

吴义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不知道是同意公子所言,还是表示明白。

等林建套好马车,尉相愿也牵来了战马,一行等待着郑子歆的到来。

高孝瓘携郑子歆上了马车,林建和吴义则驾着马车启程,直奔坊外的皇宫。

第一次到宫门口,禁卫看了一眼众人,勘验了宫牌立刻放行。

进入宫城之中,吴义第一次进到皇宫里头,已经被这里面宏伟高大的建筑所折服。

虽然他并不知道,这里只是外宫城,真正的皇宫内宫还要走好远。

一行人继续往前,直到止车门外,里面才是内宫城,这里非王公大臣不得入内,即便有宫牌的林建也不得入内。

高孝瓘翻身下马,将战马交给门口的禁卫。

燕家姐妹扶着郑子歆下了马车,四人出示了宫牌直接走入内宫。

尉相愿可不想进去,再说进入内宫也无所事事,搞不好被校场的几位老家伙瞧见,抓去问东问西不说,还可能让他当陪练。

尉相愿与段德恒约好了去探望慕容士肃。

林建和吴义则无事可做,二人相约去见些邺城认识的义侠。

林建的事吴义都清楚,起初吴义很好奇,但了解高孝瓘之后,他也替林建庆幸。

生在北方靠近六镇的孤儿吴义,他的记忆之中,年年战乱让他家破人亡,乞讨于各地的他后来被一侠士收养。

“你们侠士总会收养孤儿吗?”

“不会,义侠独来独往贯了,但我们的前辈们建了村子,收养了许多孤儿,我们也会尽绵薄之力,捐些银钱给那村子。义侠有义侠的规矩,百文为限多了不取,少了也不会怪罪。”

二人坐在马车上,聊起了各自的往事。

皇宫中,社稷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