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道僧儒巫医 - 朱衣夫人 - 芒果梅子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朱衣夫人 >

第306章道僧儒巫医

第306章道僧儒巫医细若蚊吟的声音,风一吹就散了,没有传到任何人的耳朵里。

杜昭白看到回哥儿嘴巴微动,轻轻捏住他的小手,低声道:“爹爹在。”

朱衣来安济坊三天了,还是头一次听到回哥儿开口说话,激动得把脑袋瓜凑了过去,“小回哥儿,你醒啦?”

回哥儿努力睁大眼,也只做得到撑开半拉眼皮,过了好一会,才迷迷糊糊地转了转眼珠子,讷讷道:“娘亲。”

朱衣鼻头一酸,眼圈瞬间红了。

她拉住回哥儿的另一只小手,忍住涌到喉咙口的哽咽,小声安抚:“嗯,娘在呢。回哥儿没事的,等回哥儿好了,娘带你去吃冰雪冷圆子和细料骨朵儿。”

回哥儿再懂事再早熟,依然是个六岁的小孩子,一听到最爱吃的东西就亮了眼睛,嘴角翘了起来。

朱衣转过头拿袖子抹了把眼泪,这才看到门口站着的青杏和太医局提举。

青杏忙道:“就是这位病人,他病了快一个月了,反复发高烧,每次眼瞅着快好起来了,病情又会突然恶化,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

太医局提举点了点头,走上前去,朱衣和杜昭白赶紧让到一边,紧张地盯着他。

例行望闻问切之后,提举大人摸着回哥儿的脑袋说话,看似闲聊,实则是在含蓄地询问他的感受,奈何回哥儿精神不济,说不到几句眼皮又耷拉了下去。

发病二十日,回哥儿最常见的状况就是昏厥嗜睡。

这是间日疟里最为凶险的一类情况,随时有可能猝死。

换作年富力壮的病人,通常也撑不到半个月就去了。可怪就怪在,这位病人只是名六岁小儿,却撑了二十多日。如果说大人患疟九死一生,那么小儿患疟,一百个里能活下一个就算命大的。而小儿闹到晕厥的严峻情形,一千人里能活一个就算有福了。

难怪张青杏会说此人病情古怪。

太医局提举心头微微一动。

他很想让回哥儿成为一千人里活下来的那一个。

人到了岁数,对从事的行业熟悉得如同左手牵右手时,所追求的不过死骨更肉,越是有挑战性的事情就越感兴趣,越想去征服。

提举大人问起了往日用药和日常详情,这些日子一直是朱衣在衣不解带地照顾着,对儿子的病情最为了解,事无巨细地一一道来。

太医局提举嘱咐青杏记下,又问杜昭白所赠药材的情况。

杜昭白奉旨监管治疟疫,自然已经摸透了各方面信息,如实道来。

因着三年前当朝天子曾拿出过内库的柴胡药剂,活者甚众,所以这次朝廷下发的药材也多柴胡,拨款一万贯,更令太医定方六十八种。

统领差使的是国子监的史博士,史博士在接手时便采买了大量的被褥、布匹、醋和柴禾,将安济坊内的床单被褥里里外外换了个遍,换下来的全部拿去烧掉了,又嘱咐僧侣和照看的亲属常以温醋水给病人擦身。

太医局提举了解了大致情况后,点点头又问:“鲜青蒿几何?”

青蒿方是世上流传最广但疗效最差的治疟药方,加之药用新鲜的三月青蒿,所以采买到的青蒿很少。杜昭白将情况一说明,提举却道:“恶疟非青蒿不能治。”

朱衣忙跳出来说自己有个小药圃,约莫种了一亩的青蒿。

现今已是四月初,青蒿勉强能用在方子里,提举便让她尽快采来以供研制,并说明青蒿方调配成功的几率很低,得看小儿造化。

朱衣忙不迭答应下来,赶紧喊了郑辛出城采药。

郑辛手脚很快,不出两个时辰就带回了新鲜的青蒿,提举拎着一帮学生去僧人临时替他们搭建的帐篷里捣鼓药方了。

太医局上下齐心致力于青蒿方,而国子监的医学教授和监生们则忙着依照六十八种柴胡药方,为坊里的疟疾病人施诊配药。

早在太医局提举提到青蒿的时候,杜昭白已经唤了干姜出坊,半日后干姜也带回来一大批嫩青蒿,还带来了一名令人十分意想不到的人物。

“谢莲花?”朱衣瞪着眼,下意识地往她身后瞅了一眼。“你不是在城外的甘泉寺陪着旦哥儿的吗?”

情急之下,她把暗搓搓给谢虞起的绰号给喊出来了。

谢虞脸微微一热,羞涩地想着原来在朱姐姐心里她跟莲花一般纯洁无暇(?),她看了一眼朱衣拉着回哥儿的小手,心里头有点痒,嘤嘤嘤好想拉朱姐姐软乎乎的小手!

她面上依然浅笑,乖觉地回答:“旦哥儿已经大好了。碧桃、紫苏等人正陪他在寺中玩耍,虞儿放心不下朱姐姐和回哥儿,所以……”

朱衣满头雾水,谢莲花为什么说放心不下她?她啥事没有啊!

但是她马上又想到了谢莲花刚才看她的那一眼怪怪的,分明是十分在意她牵回哥儿的。

哦对了,谢莲花肯定是放心不下她跟回哥儿在一起,生怕她趁着回哥儿重病在他面前刷存在感,把儿子抢回来。

虽然朱衣的确很想抢,不过她也知道自己是根风中残烛,随时有可能呜呼哀哉,何必让孩儿再来体验一把失去至亲的痛苦?

朱衣笑笑道:“哦哦,那你来照顾他吧,正好我腾出空来给其他人看病。”

她看了一眼昏睡中的回哥儿,跟着听了她的吩咐忙前忙后地照顾其他病人的傀儡童子走了。

谢虞:“……???”

等等,朱姐姐别走,她还没来得叙叙旧拉拉手呢!

……

听闻太医局上下齐心捣鼓青蒿方,被青蒿方深深伤害过的阎大夫按捺不住心头的热血,在安置好回心馆事务后,也一头扎进了安济坊,美名其曰悬壶济世。

他师父钱乙因调制青蒿方失败郁郁而终,做徒弟的不能在有生之年集齐师父失散的书稿,总得替师父一洗执念不是?

于是,小小的安济坊里,短短几日内就充斥了各式各样的人马。

国子监太医学学生、太医局学生、会稽藐姑射山杜家的药童、回心馆的大夫,还有许多仁心仁术的大夫自四面八方赶来,告奋勇进行义诊。

一时间,道医、僧医、儒医、巫医齐聚一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