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是人祸非天灾
第274章是人祸非天灾
疟疾被称为百病之王,一百个患者里能活下寥寥几个就很神奇了。医术中有关治疟的方子有很多,可真正行之有效的却非常少。
说要治疗疟疾,首推常山汤方。
晋书《肘后备急方》里收录了三十二个治疟的药方,其中有十四个方子里用到了常山,号称“先发服(常山),无不断者”,因此常山也被儒医认为是治疗疟疾的最主要药材。
而很不巧的是,近日恰恰因收药事件闹得风风雨雨,常山是为城内严重匮乏的药材之一。
不止陈皮没能自郭外收购到这味药,就连杜昭白从天台山运来的药草里也没有它的身影。
听了老大夫们的分析,杜昭白立即劳陈皮和干姜兵分两路,一南一北地上邻近的乡县收药。
一计不成,又出一计。
阎大夫道:“其实可用大柴胡汤治疗。”
朱衣最近忙着补充药材,闻言眉头一皱,幽幽道:“铺子里囤的柴胡不多了,别的药市药铺俱被抢购一空,不知道这点分量够吃上几副的。”
“可以桂苓甘露散替之。”皇甫大夫连忙献上一计。“茯苓、泽泻各一两,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二两,白术、官桂、猪苓各三钱,滑石三两,研末,辅以生姜汤调服。”
“茯苓、甘草啊?”朱衣眉头皱得更厉害了。“近日城里也被抢空了。幸好陈皮从乡下收了几袋回来。”
阎大夫却争辩道:“桂苓甘露散宜治暑湿证。病人这是邪郁少阳,而非暑湿,当用小柴胡汤才是。”
“分明是暑热内郁,开白虎加桂枝汤再合适不过了。”
“皇甫老儿,你刚刚还说桂苓甘露散!”
眼看两人又吵了起来,朱衣头疼地按了按颞颥,不经意地转头一看,杜昭白不声不响地抽了纸笔,将二人方才提到的药方一一写了下来。
两位老大夫越争越起劲,用药也越来越偏。什么猴骨、驴粪、兽骨,竟然连人骨都有!
朱衣甚至还听到他们说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药方,听起来跟民间瞎传的所谓巫方挺像。
“水煮豉研犀汁与服,兼时进生葛根汁。其大热盛者,与紫雪如两枣许大,水和饮之,并烧猪粪、人粪作黄龙汤亦善,各可服三二升。”
什么玩意儿啊!
对于这么怪诞的药方,反正朱衣是死活不敢答应的。
要用这方子,她还不如死马当活马医,直接用巫术救儿子呢。
若不是担心使用巫术会遭到反噬,而且这反噬很有可能落到儿子头上,朱衣早就撸起袖子冲进诊室放血去了。
说到巫术反噬,朱衣这一世遭遇过两次。
第一次,是她生产回哥儿、旦哥儿时,因为作为宿体的她精气神太过虚弱,靠着巫术吊命的杜老太爷一命呜呼了。
第二次,就是在绍兴二十七年,她救了谢虞之后,因为强行扭转乾坤启动十二都天神煞大阵而身子虚弱,反噬到了她自己的头上,也是一击必杀。
也就是说,巫术虽然见效快,可并没有治其根本,而是强行将病体的不适压了下去,实则为另一种形式的掩耳盗铃,提前消耗寿元。当沉疴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者施展巫术的人极度虚弱之时,它就会趁机反弹。
因此,只要孩儿们还有靠药物治愈的可能,朱衣并不想使出这一招杀手锏。
两位老大夫争着争着,又吵到了新的药方上面,说起《肘后备急方》里提到的青蒿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青蒿方主打治骨蒸劳热寒热往来,这“寒热往来”里就包括了疟疾。
关于青蒿治疟的说法,古往今来,众说纷纭。
皇甫大夫认为,西汉年间有“种(青蒿)药梅树下,一叶愈一人”的传说,三国也有过华佗以青蒿治瘟疫的传闻。
而阎大夫则认为,他跟随师父行医数年,不止一次试用过青蒿方,根本没有成效。不止是青蒿方,就是被捧上了神坛的常山汤,也被他否决了。
“疟疾这个病,根本无药可医。”他沮丧地说道。“只能拖一时是一时,今早隔离,以免病情蔓延的好。”
两人嚷嚷了一阵,没吵出个所以然来,杜昭白侧头嘱咐下人去搜罗青蒿了。
朱衣又幽幽地道:“青蒿也是近日城里被抢购的药材之一。”
两位老大夫齐齐噤声,纷纷掉转头来,怪异地看着她。
是了,柴胡、茯苓、甘草、桂枝、青蒿,全部处于闹得沸沸扬扬的抢药事件的核心。
再深入想想,将麝香、雄黄、朱砂、牛黄、犀角、半夏、白芍、蜀漆、马鞭草等等疯抢的药材拼在一起,凑成的大柴胡汤、白虎汤、玉露散、桂苓甘露散等等,无一不是治疟的药方。
如果说这是巧合,谁都不会信。
这场瘟疫根本不是天灾,这是人祸!
原来城里这起看似可笑的抢药事件底下,隐藏着这般阴谋。而两小儿患疟,不过是瘟疫肆虐的开始。
不知道这杜家到底得罪了什么人,竟然惹来如此祸事?
阎大夫先一步缓过来,赶紧叫住杜昭白刚遣走的下人,吩咐道:“青蒿要新鲜的。”
有道是“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茵陈即青蒿,现下正值三月,倒是天时地利。
他这一喊,朱衣突然想起她在城东北有个药圃,里头似乎栽了青蒿,急忙自告奋勇地出去找药。
朱衣再一次来到药圃时,看到遍地治疗疟疾的药草,心情复杂而酸涩。
想到药圃是先城中抢药事件一步而种的,她就更加焦灼不安了。
朱衣不客气地将每样药草都收割了少量,着急忙慌地赶回了回心馆,丢给两位老大夫配药。
青蒿方的用法分三种,一种是煎煮,一种是湿用,一种是阴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