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清河坊 - 朱衣夫人 - 芒果梅子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朱衣夫人 >

第187章清河坊

第187章清河坊赵隰回来后,带来了朱衣关注的消息。

“临安城内有医馆、药铺共计一百余家,大半为当朝医官、医学生的亲属或致仕医官所开的药铺。比如对街那家陆太丞家药肆,就是其中的一家。”

“太丞?”朱衣伸长了脖子远远望去一眼,狐疑道。“这是个官名吧?”

“对。”

“官家不是明令禁止以官名做商铺名的吗?难道是我记错了?”

“原话说的是‘禁止市井营利之家、伎巧贱工不得以官号揭榜于门肆’。但经营药铺不属于营利或贱业,所以不在禁止范围内。”

“这样啊。”朱衣若有所思。“医官开的药肆,捧场的人应该挺多吧?”

“嗯。”

赵隰挟了一块蟹肉,送入她口中。

朱衣下意识地咀嚼着,头绪还在医铺上。

有官方作保的药肆,难怪回魂馆在临安城办不下去。那她的回心馆呢?需要打着什么样的金字招牌,才能在京城立足?

“好吃么?”

耳边,赵隰轻声询问。

朱衣回神,连连点头。

“全进了你的口腹,我没尝到半点。”

赵隰的语气委屈极了。

朱衣不满地哼声,明明是他不停地给她挟菜,又不是她故意要吃光的。

“不行,我也得尝尝味儿。”

赵隰俯身而来,迅速在她唇上蜻蜓点水地舔了一下。

“味道确实很好。”

朱衣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小脸又气又羞。

就知道这厮正经不过一盏茶便会耍无赖!

无赖就无赖了,他偏偏还要找这么气人的借口!

“城中医馆、药肆,小部分是民间大夫开的,除了回魂馆、回春堂两家在各地设有分馆外,其他俱是些规模较小的药铺。不过,在临安城中远近闻名的,恰恰就是这些看着不打眼的小药铺。”

赵隰揩完了油,继续说回正题。

“药铺分为生药铺、熟药铺两类,生药铺里有名的是清河坊街的张家生药铺、杨将领药铺、三不欺药铺,官巷南街的金马杓小儿药铺,流福坊的保和大师乌梅药铺,如意桥北的双葫芦眼药铺。熟药铺里,最出名的就是清河坊街的回春堂、李官人双行解毒丸药铺、仁爱堂熟药铺、潘节干熟药铺,还有清冷桥的金药臼楼太丞药铺。”

“这清河坊街,怎么出了这么多名声大噪的药铺呀?”

朱衣记得白日里打听医馆时,众人也老提起清河坊街。

赵隰回道:“清河坊街是临安城里的药铺街,放眼望去,沿途多店铺,每走几步就有一家医馆,整条街道共有四十余家,几乎占了城里一半。”

朱衣恍然颔首。

一条老街,全是老字号。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底蕴和招牌的外来人丁,朱衣头一个否决了这个地段。

傻子才会选择在那开药铺。

跟一帮老字号抢生意吗?

“清平坊那片地儿,有出名的药铺吗?”

“有一家梁道实药铺,是个致仕的医官开的,挂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医肠胃冷’的。”

“治的是饮酒害的心胃痛呀。”

朱衣摸着下巴。

对她的回心馆构不成威胁。

“还有一家陈妈妈泥面具风药铺,号称巫医,擅小方脉,用乡间偏方给人治病。”

“巫医吗?”

朱衣立即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冲过去见识一下宋朝的巫医。

赵隰不以为然,“不过就是个半吊子。”

“她擅长治小方脉,医术料想是不错的。”

小方脉又称哑科,是医学九科里最难治疗的一科。

因小儿骨气未成,形声未正,脉象微薄,或不能言语,或言语未足取信,导致诊察时难以确切地了解病情。加上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稍有不当,即会凶险非常。

如果问诊时,孩童再啼哭不止,那就更令人头痛了。

所以,朱衣才会有此感慨。

“至少能比我强上许多。”她毫不吝啬地给予了这位巫医比较高的评价。

反正,如果让她来治疗小方脉的话,她能忍住当着孩儿爹娘的面揍小孩儿的冲动就不错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