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章第九章 - 穿成被掉包的国公府千金 - 温暖的河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9.第9章第九章

韩首辅发妻姜氏端着一盘核桃糕进屋,将韩令和护在身后,语气不满道:“韩东升,你自个是一人便长了十八副脑子的怪物,我家容哥儿却是正常人,比起京城其他世家子弟,他已经很是刻苦了!”

韩令和躲在祖母身后煞有其事地点头,他祖父可不就是个多智近妖,还爱戏弄人的怪物么。

姜氏出身辅国公府,年轻时候也是京城出了名的富贵牡丹花。

如今年过半百,墨发中夹杂着些许银丝,面上却无多少风霜痕迹。

身着广袖流云锦衣,盘的是朝天髻,描的是远山眉,画的是蝴蝶唇,鹅蛋脸,柳叶眼,容貌华美,气质高雅。

韩首辅扶着妻子坐下,轻声解释道:“我并未挑剔什么,刚刚还劝他莫要太过劳累来着,不信你问他。”

韩首辅朝孙子使了个眼色,韩令和目光微闪,不怀好意道:“对,阿爹说有他在,我就是当个纨绔也无妨。”

韩首辅:“……”你个混账东西!

姜氏面无表情看着丈夫,哼笑道:“你倒挺会体贴容哥儿,这种话都说得出口。”

韩令和见祖父吃瘪,正要幸灾乐祸时,却见祖母又转头瞧着自己。

语重心长劝道:“莫要听你阿爹胡说,好生读书考取功名才是正经!阿娘做了核桃糕,你多吃一些,补补脑子,往后读书也就不会这般吃力了。”

祖母做核桃糕总是喜欢多放糖,吃着齁甜!

韩令和咽了咽唾沫,指着缩头缩脑立在一旁的朱长泽,祸水东引道:“阿娘,他才更应该补一补,眼见都快满十六了,竟然连《论语》都背不全。”

姜氏打量了朱长泽几眼,疑惑道:“这是谁家孩子来着,我怎么记不得了。”

韩首辅安抚道:“他就是个连爹娘都嫌弃的笨小子,不记得便不记得了吧。”

朱长泽:“……”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我。

姜氏果然不再纠结,只满眼慈爱地招呼朱长泽吃核桃糕。

韩令和将整盘核桃糕塞他手里,关爱道:“来,补补脑子,以后也不至于这般没眼色了。”

真是个没事找事笨蛋,好好的跑去惊扰祖母做甚。

朱长泽委屈得很,我这还不是担心你被外祖父责罚,才去请外祖母过来救场的么。

两人正眉来眼去的时候,又听见姜氏语气有些怀念道:“上回容哥儿说要去桐梓关,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韩令和目光一瞬间变得暗沉,朱长泽也差点红了眼。

韩首辅却只是认真回道:“应该快回来了吧,若是再不回来,老夫亲自去接他。”

朱长泽再也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眼里也泛起了泪光。

外祖父与外祖母只有一子一女。

朱长泽母亲韩秀慧居长,自小便聪慧异常,即便嫁给了康亲王,也一直管着韩家在江南等地的纱厂、布坊、海贸等生意。

韩令和父亲韩成容居幼,自小不算伶俐,却十分刻苦,乃天顺元年二甲进士,后来被天顺帝点名做了中书舍人,十五年前伴驾出征时命丧桐梓关。

韩首辅当年将北狄大军拦在九门外时,不想城内也混入了北狄细作,袭击了不少勋贵大臣府上,韩家首当其冲。

姜氏为护着年幼的韩令和与朱长泽二人,不幸中了毒箭,好不容易救回来后,却变得神志不清,除了丈夫,其他人都不大认得。

韩首辅见不得朱长泽那不争气的模样,使眼色让孙子将人带走。

韩令和带走朱长泽的同时,趁机将那盘核桃糕放到了韩首辅面前的案几上。

韩首辅见此不知是想起了什么,竟突然笑了起来。

姜氏用食指戳了戳他手臂,满眼好奇道:“东升,你又笑得跟狐狸似,在打什么坏主意呢?”

韩首辅握住姜氏的手,想起自己今日看的两场热闹,忍不住感慨道:“嫡亲姐妹,同年产女,一个流落江南,一个娇养京城,姐姐的女儿像妹妹,妹妹的女儿像姐姐。”

“呵,这世间哪里来的如此多巧合。”

姜氏其实没听明白,却还是点头附和道:“巧合背后,必有蹊跷。”

韩首辅夸赞道:“灿娘有大智慧!”

朱成宣十多日前便出发去了绍兴府,听说是韩家镇纱厂鲁师傅送了一张图纸进京,说是他女徒弟林青瑜画的。

天策神机营已经好些年未出过像样的成果了,朱成宣只看了图纸一眼,便迫不及待地去了韩家镇。

韩首辅随手取了块核桃糕慢慢吃着,见妻子又开始发呆,便牵着人往后院走去,心里盘算着明日就将那混账孙子撵去韩家镇吧,也好早些遇到他那会发明蒸汽机的夫人么。

明月下,人影成双,缘分这东西当真是妙不可言。

韩首辅被核桃糕甜得心软,忍不住对妻子感慨道:“灿娘,这老天爷,大约是真的闲得慌。”

曹芳菲发现的那颗半红蜜桃最终被公主府暗卫摘下,然后被气狠了的的安平长公主扔进了荷塘里。

当然,曹芳菲与朱长庸的一言一行,也同样一丝不漏地进了安平长公主,及其驸马忠勇侯梁戟的耳朵里。

安平长公主气得直拍桌,咬牙切齿道:“好一个朱长庸!竟敢算计到我公主府里来!”

“曹家丫头也不知所谓!她说那些话的时候,对得起她曹家列祖列宗吗!”

梁戟心想,那丫头自小生活在锦绣窝中,骨子里头怕是早就没有了祖宗的气节。

定国公府曹氏祖籍在幽州临安,与北狄接壤相邻。

前朝末年皇帝昏庸,吏治腐朽,民乱四起,北狄贼寇时常入幽州烧杀劫掠,却无官军阻止。

曹氏乃幽州第一豪族,族中话事人见朝廷指望不上,便自行组织骑兵游勇抗击北狄贼寇,后又不断壮大,最终发展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幽州铁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