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番号
我走向南云次郎,把他的拐杖压下去,但他仍旧用力往上抬,我越往下压,他就越往上抬,直到他失去重心摔倒在地。
我把他扶起来,将拐杖还给了他,可他仍旧不死心:“让我上战场吧!”(日语)
“不行!”我说,“你,待着!不许走!”
“为什么!”
“因为你的腿!”
我用枪指着那条断了的左腿,但老炮在一旁拆穿了我:“你就是看着带他是个累赘,不想带是吧?”
我一点也不客气地回答:“要带你们带,跟我没半毛钱关系,况且,咱们已经投过票了,要么把他断腿的问题解决,要么把他语言的问题解决。”
两个问题同样棘手,至少在目前看来,让他学会我们的语言是比较容易的。
在一阵闹腾后,南云次郎渐渐稳定了下来,他也逐渐接受了自己上不了战场的结果,而我也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正是我想要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把枪背在背上,转身,准备再次将自己投入战场,当我回头看时,只看见南云次郎十分落魄地拄着拐杖站在原地,目送我们离开。
我一边走一边把背在背上的步枪举在手上,然后雄赳赳地说:“走了走了!老子继续带你们这帮活鬼去打这鬼都不打的仗!等仗打完了,老子带你们回家!”
回家,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词,对,他们是有家的,我也是有家的,每个人生来都有家,我们背井离乡,走过高山丘陵,却离家越来越远……回家,回家。
一行穿着与众不同的军装的士兵们走在大街上,与另一行穿着相同军装的士兵们相望,对此我们而言,他们穿得还算得体、整洁,军装像是新发的,但这种干净整洁又能维持多久呢?
但在另外一条街道上,我遇到了熟悉的军装。
我们走近那些队伍,但立刻就被一名上尉止住了:“站住,什么人?报上姓名和番号!”
我只好回答:“叶海胜,原国民革命军第87师261旅522团一营三连!——够详细了吧?”
“放屁!当我傻啊?是个人都知道87师早就全军覆没了!倒让你们在这装神弄鬼,滚开滚开!”没想到一位连长竟然有这么大的勇气敢对一位营长这么说话。
我不喜欢他的口气,但眼下更重要的事是证明自己的身份,我把左臂的番号亮给他看,醒目的“87d”是我为数不多能证明身份的证据了。
看到我肩膀上的番号后,那名上尉先是惊讶,然后是不可思议,又是惊喜,紧接着,他也露出了自己的番号:36d,德械师,我凑近看他胸前的番号,第71军第36师……
由于我们长时间的逗留,越来越多的士兵和平民在此凑热闹,我从人群中看着一位跟我一样的营长走到那名连长身后,我看着他,有种说不出的熟悉。
他从人群中钻了进来,上下打量了我,我已经能想到他会说出怎样侮辱我的话了。
“你是……叶海胜?”他说。
我惊讶地瞪着他,然后拼命回忆我与这张脸的经历,但就算我把脑袋撬开,也想不出我与他之间的缘分。
他却对我回忆不起来感到不奇怪,而是解释说:“是我呀!咱们之前在南京城见过面的,咱们一起修过工事的!”
“……谁呀?”
“两个字的!”他用手比了个2:“两个字的名字!”
我有些疑惑,猜谜语对我来说是真不擅长,我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摇头。
他看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也不过多废话了:“哎呀,这你都想不起来!我是李良啊!原教导总队的,老家山东的,去过北平的,吃过爆肚涮肉的……”
他一下子把我和他为数不多的交流记录全抖出来了,但我也想起了我与他所经历的一切:一次短暂的闲聊。
高兴过后,他转头对着那名连长说:“这人我认得,原87师的,我和他一起守过南京。身份不用查了,他说的话句句属实。”
我简直有些感动了,在此之前,我与他仅仅是修筑了同一条工事,聊了聊各自的家常,我甚至不愿意与他做朋友,而他仍旧愿意帮助我们。
我喜笑颜开,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没想到都过了快一年了,你还记得我,我以为……你已经死了,你这段时间干什么去了?”
李良先是示意我们与他同行,然后不急不慢地回答:“南京沦陷后,我在南京城与剩余的一个班在城内跟日军打游击,我们看见了日军追着女学生一边开枪一边露出猥琐的笑容,等到他们追累了,就举起枪打断女学生的腿,然后……”
“狗日的鬼子。”赵卫国打断了他。
“闭嘴!”我说,“让他说完。”
“我们实在忍不了自己的同胞受此屈辱,我的班长命令我们向那些日军射击,我们照做了。但枪声很快就引来了更多的日军,于是我们拼了命地往城外跑但我们跑得再快,仍旧有弟兄们在我身边倒下,后来只有我和班长两人逃出了城,但长江却挡住了我们。”
我们全神贯注地听着。
“我与班长往南跑,在深夜中,我和他躲进了树丛里,靠吃蚂蚁和虫子补充能量,渴了就喝泥潭里的脏水,是很恶心,但没办法……到了清晨,确认安全后我们来到了莫愁湖,狂饮一阵后,我们又来到了江边,但这次不一样了,这里明显有阻击的痕迹,一条简易的战壕和一大片的死人……地上躺着的,江面浮着的,各种番号……以及少许日军尸体。”
“嗯。”我吭了一声,他说的一切都是我命令出来的,简易的战壕,阻击日军的死士,我猜接下来他会跟我说江面上有三座筏子。
他继续说:“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我们在江面上看到了三座筏子!其中两座被牢牢的固定在了岸边!我和班长调到筏子上,然后用头盔当船桨划到了江对岸……”
往下就是我所经历的事,一处村镇、埋锅做饭的痕迹、热情的村民、土路上的车轮印子……但不同的是,他们是沿着西成功站到了撤退的36师,而我们,则是跟着川军们背上参加了徐州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