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真正的曹操
伏案挥毫之人,正是曹操!
林烨的动作虽然细微,但依旧惊动了他。只见曹操忽然抬头,即使是在黑夜之中,目光也是锐利如电,直直地盯着林烨。
“何人在此?”曹操声音镇定而冷静。
林烨拱手道:“在下乃是一后世之人,前来拜见曹丞相。”
曹操凝眉望着他,忽然厉声道:“侍卫何在?竟让如此可疑之人入孤之书房!”
随着曹操的声音响起,门外立马冲进来了几个慌慌张张的侍卫,见到林烨后脸色大变。
“启禀丞相,我们在外把守,并无半点松懈,此人定是身手不凡的刺客!”
曹操沉下了脸,他本就性格多疑,怎么会相信这些侍卫的话。
对于林烨,更是直接当成了刺客。
“先将此人擒拿,好好审问其意图!”曹操喝道。
侍卫们也是汗流浃背,生怕曹操迁怒于他们。
看向林烨的目光,更是凶光毕露。
就是这个人,让他们惹怒了丞相!
侍卫们手持刀剑,扑向了林烨。
但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的人都惊掉了眼球。
所有的侍卫仿佛扑在了空气上,那个疑似刺客的人,竟然仿佛没有身体的幽魂一般。
“丞、丞相,此人似乎是鬼非人!”一个侍卫吓得大叫。
曹操似乎也被这一幕惊到了,看着林烨有些惊疑不定。
林烨笑道:“丞相,以我之身,若真的想加害于你,又岂是这些侍卫能够挡住的?还是让他们退下吧。”
曹操默然,随即依言让惊慌的侍卫们退下。
等到侍卫们退出书房,曹操这才开口:“阁下究竟是人是鬼?还是那传闻中的神仙众人?”
林烨笑答道:“丞相,在下非鬼非仙,不过是一从后世而来之人。”
“后世之人?”曹操皱眉,“难不成,既然是从后世而来,不知有何见教?”
林烨笑而不语,悠然来到了曹操的书桌前,看着案上的书简。
端详片刻之后,林烨赞叹道:“丞相不仅文思非凡,一腔赤诚,于书法一道也有如此造诣啊!”
林烨可不是故意要奉承曹操,而是事实。
曹操作为一位权臣,他在政治上的光辉遮掩了他身上的其他长处。
历史上,曹操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在书法和音乐上也有精湛的修养。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自己的《书断》中称赞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将其章草作品评为妙品。
其他的一些书法名家,亦对曹操的术法有很高的评价。
更别说曹操诸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等流传后世的名句了。
曹操在历史上形象因为后世的艺术塑造,难免显得有些单一。
实际上,这一个真正有血有肉、文武兼备的乱世英豪。
而林烨此时看到的,正是曹操刚刚写完的《述志令》。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啧啧,丞相此言,一片纯然肺腑啊。”林烨忍不住感叹。
曹操听到林烨这么说,也微微惊异,继而自嘲道:“只可惜,世人恐怕不会觉得孤这番话是出自肺腑。”
这篇述志令是写给谁看的呢?
写给天下人看的。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狼狈地逃回了许都。
这一战对三国历史影响之深远,至今还在后世传颂。
曹操彻底失去了短时间内一统华夏的希望,只能在北方休养生息,恢复实力。
军事上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而在政治上,曹操的处境同样不太好。
刘备孙权两方不仅在军事上针对曹操,在政治上,他们也开始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
朝野之中,同样有着类似的声音。
史书记载,朝野谤议,流言四起,这只是好听的说法。
实际上,出身世家大族的士人们,根本看不起曹操,即使他已经打败了所谓“四世三公”的袁绍。
北方的士人们逮着机会,大肆嘲讽曹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210年,曹操写出了这篇述志令,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心迹。
没有我曹操,这汉家天下,会有几个人称帝,几个人称王?
这就是他曹孟德对所有人的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