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腐朽的不是时代,是朝廷
伴随着宁安的描述,众人仿佛闻到了硝烟和鲜血混合的味道,冲入胃中翻涌。 林则徐似乎看到了关天培被一颗子弹打中眉心,他手中依旧死死地握着大刀,怒目圆睁,任由身体无力的垂落下去,倒在了这满是鲜血的土地。
泥土、土块、弹片、残肢断臂于空中飞舞,飘荡。
鲜红色的血液充斥了整个世界,这一刻,世界,变成了灰暗色。
这,便是历史记录的战争。
国家若是弱小,不叫他们贩毒,他们都敢打你,打到你服气,打到你愿意。
“侵略者将大人视为眼中钉,表示只要惩治大人一人,万事皆能商谈。若是不处置大人,万事休谈。”
提到这里,宁安的眼神中满是悲哀和心痛。
国外都清楚,此刻的林则徐是整个华夏的脊梁。是勇于反抗国外的模范和典型,给予了全国男人力量,让他们重新站了起来。
可这脊梁,偏偏又被清廷给打断了。
“道光帝革了您的职,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大人明明是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最终却落为的替罪羊。”
宁安的言语之中充满了落寞,象征着林则徐的一生,幸运却又悲哀。
林则徐轻轻地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卡在了喉咙处,不过瞬间,便像是苍老了几十岁一般,犹若风烛残年,似乎随时都会离世。
这个大青的脊梁,于今日。
碎了……
那个面对强大的侵略者都不曾低头,昂首挺胸,敢于拔剑的钦差大人,纵然黑白无常,地府鬼差都难以纠缠而去的林则徐,在知晓朝廷所作决定后。
心,凉了。
他自诩清流,一生为国为民。
他想过皇帝昏庸,想过满朝大臣皆为蛀虫,却依旧没有想到。
竟会到这种地步。
“皇上,您是否想过,那些可恶的侵略者真的会因为林某人停止战争吗?”
“若是如此,无需皇上操劳,林某人拔剑自裁,绝无半分犹豫。若以林某人一人之死,换取大青百姓安宁,林某,愿往!!!”
林则徐这话振聋发聩,是发自肺腑之言,是发自内心之话。
可也就是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他的心……死了。
今日的林则徐,为的是华夏,而不是大青了。
林则徐的模样,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林大人无需伤心,这样的朝廷不配你来效力,是他们配不上你。”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腐朽,烂掉的王朝总有这么一群忠义之士,却不懂的珍惜?”
“国外的人都比狗屁皇帝看的明白,之前说支持林则徐的人呢?这就是皇帝的支持?朝令夕改,畏惧洋人,亲手将英雄葬送了,将大青的脊梁葬送了!!!”
不论如何愤怒,那个时代,终究难以改变了。
那时的林则徐,人人喊打,皆是埋怨。再无半分抗击侵略者英雄的威风,豪气。
但,那些人真的不知晓内情吗?不知晓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吗?
他们太清楚了,侵略者不过是想要先敲碎大青的硬骨头,将这块招牌和风骨给粉碎掉。
随后,再吞噬大青,便犹入无人之地,届时,谁又能是下一个林则徐?
世人只知道虎门销烟,可曾知晓林则徐其他功绩?
宁安握紧了拳头,满是替林则徐委屈,只见他大手一挥,凭空起风。
一股七彩之色凝聚而来,宛若仙气临凡,星光璀璨,荧幕之上,将林则徐此生之功绩尽数记载。
让人看了之后,不由得由衷敬佩。
此乃,清官,好官,善官,可百世流芳之官也。
宁安负手而立,望向荧幕,声音不觉提高了几个分贝,响彻在所有人的耳边。
“他兴修水利,治理运河、收服奔腾的黄河、制服野性的长江。文官治水,不是锦绣文章,便是甩手掌柜。治好了,便是天大的功劳。治不好,便是刁民造反!”
“从始至终,修建水利的官员有几个真正把百姓放到心上了?可,林则徐做到了。他注重实际,事必躬亲,赈灾济贫,将民众视为根基。”
“他所修水利,无一不是锱铢必较,贪官无从下手,桃汛迅猛,两岸却安然无恙。却于朝中成为众矢之的,诸多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
原来,不是水患治不好,只是,缺少一个两袖清风,愿办实事的林则徐罢了。
他生前极为赞同张际亮黄河河道改道北流之建议,却于朝廷之上,独木难支。
那些不是不知晓有利于民,只是若是一劳永逸,他们如何贪墨每年的水利工程?
他逝世之后,黄河终究还是按照他之所想改道了。
但林则徐,再也,看不到了……
可笑吧,讽刺吧,原来比水患更可怕的,是人心。
官老爷们于高堂之上,那明镜高悬的牌匾下数着贪墨而来的银两。
却不知,是否为那些水灾而遇难的民众,真正的哀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