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于高山之巅,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觉长风浩荡
就在所有人探讨的时候,宁安轻轻地点了一下画面,画面忽然产生了变化。 那是艰苦的年代背景,到处都是寒冰飘雪,处处都是队伍集结。
那熟悉的勋章和旗帜让人瞬间就被拉到了遥远的回忆中,许多上了年岁的老人都是露出了亲切的神色。
这,是他们的老大哥,许久未见的老大哥。
此刻的老大哥,正在执行着一项艰巨的任务。
如同岛国一般,面临着核泄漏,被全世界指责,但他们是如何做的?红色意志是如何做的?
六十万人参与救援,除了政府官员和军人之外,其余皆是自愿报名。哪怕是军人和政府官员如果去做统计,也绝对是自愿占据百分之九十九。
许多人在千里之外,遥远的地方,但他们还是来了。
不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心中的信仰和那闪耀的红色旗帜。
无数人前仆后继,第一批消防员全军覆没,可后面的人没有畏惧,没有害怕,没有退缩。
他们的身后是国家,他们的心中装着的是红色信仰。
那批消防员在临死的时候,都是笑着的,因为他们是为自己此生的信仰而死,值了。
国家让他们打向哪里,他们就打向哪里,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数万达瓦里氏穿着简陋的防护工具,将放射物质丢回去,所有人都知道,在他们接触到放射物质的那一刻,可能就会死亡。
但,没有人害怕,没有人逃跑,没有人当红色意志的逃兵。
许多人迈着沉重的步伐,哪怕七窍流血,都依旧还是在坚持着,他们知道,自己多坚持一刻,身后就少一个同志进来,少一个同志倒下。
他们没有去求救,死便死了吧,死的人要有价值,要将活着的希望给其他同志。
数万军士没有倒在浴血的沙场,但却覆没在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他们踏上这条路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英雄。
一名少将亲自带领王牌飞行员,投下了五千吨硼砂,事后,他们再也没有回家。
少将是何其尊贵?放到别的国家,早就是掌握一方军权的大佬,敛财到民众嚎哭,飞行员何其珍贵?培养一个需要耗费多少钱和时间?
但祖国需要,什么身份都一样。
都可以,为了国家去牺牲,去奉献。
那些人飞行的最后一刻,或许还是想着能够将一身所学报给国家,总算是不枉费国家栽培了吧。
许多人看到这一幕,都是忍不住了,捂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就是他们坚持的信仰。
画面之中,一个政委模样的人对着身后的人大喊道。
“同志们,我们的身后是祖国,我们的背后是家人,为了国家的未来,请诸位随我一同……赴死!!!”
说罢,便带头冲了进去,用生命来建造一座城墙,将辐射隔离出来。
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也没有糊弄人的言语,没有说我们努力活下去,不要怕,祖国在背后这种扯淡的话。
每个人都知道,进去基本上必死。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怕的?那就一同,前去赴死。
他们来了,就没想着活着离开。
终于在这一刻,许多人崩溃了,放声痛哭了起来。
“这就是咱们的红色信仰,只有红色的意志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为什么岛国不能用老大哥的办法?你踏马别拿岛国和老大哥比,它不配。老大哥的办法是什么?是需要无数有信仰,热爱国家,随时都准备牺牲奉献的勇士前来。”
“更需要世界级霸主的底蕴和动员能力,岛国,任何一个拎出来都没有。”
是的,老大哥的办法,除了它之外,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还能做到。
那就是,华夏。
处理这样的问题,是需要几十万随时都能够为国家,为人民献出自己生命和青春的战士,工人以及科学家。
不管是什么的地位,身份,都愿意放下身段,投身祖国建设,将信仰放在生命前面。
这是需要一群拥有崇高理想的主义者,散发出令人敬佩的光辉。
看着面前的画面,唐玄宗沉默了,他咬紧了嘴唇,虽然肤色,长相不同。
但他切身的理解了那种感受和画面中回荡着的激情。
“这,就是后世的红色信仰吗?”
宁安站直了身子,坚定且骄傲的说道:“这就是后世的红色信仰!”
“曾经有外国友人说,如果你要追随那颗红星,去东方吧,穿越第聂伯河,翻过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平原的尽头,那里还有星星之火。”
“而我们的回答是,亲爱的达瓦里氏同志,在遥远的东方,星星之火已经燎原,红色渲染了整片国度,红色的意志永不断绝,在华夏,在京都,在十四万万人心中。”
这句话瞬间燃起了无数华夏人,观众的心。
“是的,达瓦里氏,来吧,红色的星星在京都,在华夏,永远都不会磨灭。”
“老朋友,尽管来吧,这里有我们过去共同的信仰,愿和你们还能一起并肩作战。”
“达瓦里氏,你们永远是华夏的好朋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某些东西,是永远都不会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