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陛下可想知道玄武门之变? - 此刻我唤醒了华夏千古英灵 - 苏知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7章陛下可想知道玄武门之变?

这种事情多了,宁安也就有经验了,毫无畏惧的展露在了李世民的面前,淡定如斯,顺便轻轻地拍了拍刚才爬楼的灰尘。  魏征见到这一幕,倒是略显惊讶,未曾想到竟是外人进来,越过了重重护卫不说,还能在陛下面前如此淡定,绝非池中之物。

李世民看到宁安的时候也是愣了一下,没有想到会是外人,随后他看着宁安的穿着打扮,皱起了眉头。

“尔是胡人?如何穿过护卫?见朕为何不跪?”

宁安听到后笑了笑,摇了摇头,随后恭敬的行了一礼。

他知晓,非唐朝人见到李世民是要行跪礼的,以此彰显唐朝之尊。

但他是纯正的华夏人,无需如此。

“晚辈宁安,是来自盛唐一千多年之后的一个读书人,见过太宗陛下。”

李世民听到之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冷漠的望着宁安,面容不善,手悄悄的摸上随身携带的短刀刀柄之上。

“你说你是后世而来,可有凭证?”

如李世民这般马上皇帝,最是不信鬼神之说,于他们而言,任何鬼神都是比不上手中的刀剑,只要掌握军权,纵然是鬼神,也敢屠戮殆尽。

然而李世民却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明明知晓这些是怪力乱谈,可偏偏迷信不已。

若非如此,何来后世门神之说?

若非如此,岂能有袁天罡,李淳风推背图流传千古?成为万古之谜题,难以解说。

亦是如此,才让后人十分向往,皆是想要看看那传说中的仙人是何等模样。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是贞观元年,他刚刚杀兄逼父,夺得了皇位。

极为看重后世对自己的评价和名声,也是因为如此,他打破了史官的惯例,查看了史官对自己的评价。

自他之后,皇帝亦是肆意的更改起居志。

所以,明明心中全然不信,视为术士骗徒之辈,却偏偏还是想要听他口中所言。

太宗之说,其实李世民心中也有定数,只是不知待到自己死后,是否会有太宗之庙号。如今,宁安说出,倒是让他心中雀跃了一分。

可,还是不信宁安,但且听他所言。

如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那边便将此人斩杀就是。

以他之武力,纵然是数十个宁安来了,都不是对手。

斩杀他,轻而易举。

“陛下,想听何等凭证?是否是后世对陛下之评说,尤其是玄武门之变?”

当宁安轻松的将这话说出的时候,魏征脸色大变,宁安的脸色瞬间就铁青了起来,手中的短刀也是缓缓拔出,面色不善的看着宁安,仿佛只要他再多说一句,便将他今日留在此地。

魏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晓自己作死,但未曾想到,这天底下还有人比自己更为作死。

贞观元年,陛下登上帝位,任命他为尚书左丞。陛下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他询问得失,他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次,陛下全然接纳。

虽然魏征直言不讳,谏言众多,可他也知晓,李世民心中之痛是什么。

玄武门之变,一直就像是刀子一样扎在李世民的心口上,众人对此事都是缄口不言,生怕触怒了李世民。

别看他平日里如春风一般温和,但真若是惹得龙颜大怒,未必会有好果子吃。

谁没事,非要作死呢?

纵然他们知晓,事后李世民冷静下来也是会放下脸面和身段去释放罪人,不能因言获罪。

可,如此打脸陛下,还有何等前途?

魏征可以不考虑自己,但却不能不考虑家人,亦是要为了心中之天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更何况,他知晓李世民是一代明君。

今日,召他前来,便是商议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人人自危有乱象的事情。

此事,唯有他能够处理,安抚,因为他是太子旧党。

魏征望着李世民,本以为他会勃然大怒,却未想到出乎意料。

李世民在此刻却是克制住了怒火,面色冷漠的望着宁安,声音有些嘶哑。

“敢问后人,后世对朕玄武门之变,是何等评价?”

李世民着急了,他迫切的想知道,哪怕面前的人是一个骗子,也不重要了,他只想要一个答案。

宁安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开口了。

“后世对于此事,有诸多争议,一方认为陛下太过于没有人情味,实在是冷漠至极,连至亲兄弟都能杀害,是一个残忍的暴君。”

“逼父退位,这皇位来得不正,也导致了日后陛下之子嗣亦是有谋反之乱,陛下之一生难以安怀。”

“更是有人痛斥,陛下简直就是丧尽天良,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千古难得一见的畜生。”

当李世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整个人愣了许久许久,才缓过神来,随后他露出了一抹苦笑,手中的短刀也是掉在了地上。

“果然,天下后人对朕的评价还是如此,对朕的玄武门之变,更是难以释怀,朕果真是千古暴君呀。”

这言语之中充满了自嘲和讽刺,李世民心痛,他的心在滴血。

这些日子来,他日日饱受折磨,谁人知晓他心中之痛?他无数次懊恼,悔恨,他亦是不想对兄弟下手。

李世民有些恍惚,失神,此刻他再也不是一个不可一世,雄心壮志的皇帝,而是一个落寞的弟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