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诸君静音,且听华夏中医之龙吟
后来,宁安又去了几家地方,无一例外,基本上都差不多,医术的水平没见多高深,忽悠人的水平倒是一套一套的。 普通人看病心切,尤其是这些隐晦的病,基本上也就信了。
怪不得都是打着不孕不育这些由头,纯粹是知道就算患者发现被骗了,也不好意思报警。
毕竟,丢人。
宁安又去医院转了几圈,虽然水平远远高于那些骗子,也靠谱许多。但终究是有限,很难重现一副药下去立竿见影,立起沉疴的效果。
略微翻阅了一下资料,便能发现,中医并非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见效慢,多疗程。
用药对,一副药下去,便立起沉疴,几服药便能药到病除。
历史上,那些医圣都有无数这般病例。
多年的顽疾,一副药下去,便无影无踪。甚至,根本就不用药,奇特之法亦是能消除疾病。
早在三国时期,闻名遐迩的神医华佗便会心理疗程了,更是外科鼻祖一般的存在。
在别人还在对疾病茫然无措的时候,华佗就已经开始解剖人体。
当后世牙科医生摩尔顿发明乙醚麻醉受到世界关注的时候,华夏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这位老祖宗就已经发明了麻沸散。
只可惜,《青囊经》失传了。
不然,若是华佗的医术传承流传下来,或许,世界上便没有什么西医了。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更是流传于天下,中医之必看。
李时珍的肖像被隔壁熊国的大学镶嵌在主楼的廊厅之上,和牛顿,哥白尼,达尔文,居里夫人等世界科学巨匠并肩而立。
在一些国外医生眼中,华夏的中医是神奇的。
一些病,在西医看来只有手术能够拯救。但手术都有风险,也有后遗症。
可中医的圣手看过之后,只是几服药下去,便再也不用手术,神奇至极。
五禽戏,针灸,拔罐在西医眼中都是如同魔法一般的存在,他们无法理解人体的经络和脉络,更是无法理解。
这些东西,如何能够治病救人。
在他们眼里,这是神仙手段。
奈何,国手越来越少,传承几乎都要断了。
那群理解中医的国外友人,亦是越来越少。
如今,再难找到那些去世老爷子的水平了。
宁安整理过资料后,心中很是沉重,中医,承担的太多了。
他查过资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医和西医有一处完全相反。
中医诊金很贵,西医挂号费很便宜,哪怕是专家号,纵然是钟老那样的国医圣手,也不过千余元。
可,中医开的药方都很便宜,西医的药,很贵。
中医收高诊金是为了生活,开低药方是为了治病。
西医挂号费便宜是为了拉拢患者,开高药费是为了赚钱。
偶尔,会有敢说真话的人出来,也被浪潮淹没了。
随便在网上搜索中医两个字,后面跟着的标题,永远都是骗子二字。
虽然宁安想过中医现在落寞了,可未曾想到竟会如此。
要知道,当初热干面城市预警的时候,正是中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方才没让华夏遭殃。
可,无良的媒体愣是瞅准了热干面城市研究所,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是中医开的方子。
宁安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记得曾经听过一个故事。
中医,是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
有病就要救,收钱是规矩,不能破,可收一文钱便是医者仁心的规矩。
若遇大病大灾,应当慷慨解囊,传中医之风骨,救族人之性命,莫叫华夏痛哭良久。
宁安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要是把《青囊经》带回来,会是怎样?
这个想法生出,便一发不可收拾。
至今,许多国外论坛对于华佗存在极大的争议,认为这不过是华夏人的臆想。
纯粹是想要吹中医罢了,外科手术怎么可能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出现了?
叮铃铃,叮铃铃。
宁安的手机铃声响起,他抓起电话按下了接听键。
“在家准备了五天,怎么样了?中医这个有想法了吗?”
苏沐白对于这个极感兴趣,不仅仅是宁安第一次在节目结尾透露,更是这一期和之前几期全然不同。
如若说孔子是天下大同之理念,秦始皇是统一华夏之目标,林则徐是华夏崛起之信念,霍去病是男儿飒爽之勇气。
那,中医便是济世救人之仁心。
前者皆是大爱,皆是为国之爱,为国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