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死的不止公子扶苏,亦是大秦万年……
见到这等状况,蒙恬急忙上前制止了扶苏:“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听到这话的使者顿时慌了,连忙催促起来。
众人甚至都能看到他颤抖的双腿,藏于袖中的拳头握的紧紧地。
今日若是扶苏不死,那便是他死。
扶苏听到后露出了一抹苦笑,泪水沾满了衣襟,他的眼眸犹若秋葵一般,望着蒙恬:“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说罢,他毅然提起长剑放于脖颈之上,双目黯淡失神,满是失落,嘴中似乎喃喃自语着,手中的长剑骤然……动了。
剑,划破了脖颈。
将那白皙的脖颈拉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来,翻滚而出的血肉,森森可见的白骨,让人心神颤动。
鲜红的血珠伴随着长剑一同喷涌而出,犹若被释放的野兽,血流不止,狂喷不止。
扶苏的眼眸中带着无尽的忧伤,他的面色逐渐失去血色,重重的倒在了地上,身子不断的抽搐着,气息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消散。
他眼中蕴藏的生机犹若大风散去,逐渐石化。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眸?
蕴藏着无尽的解脱,又含着深深地悲痛,却偏偏夹杂了些许无奈,以及,半分的不甘……
不论如何,这个大秦王朝的顺位继承人。
能够改写秦朝历史的公子扶苏,终究,带着秦始皇无尽的期望,随着大秦风起一同散去了……
使者吓傻了,他期盼扶苏死,可未曾想,扶苏,真的自杀了。
他是傻子吗?
他是秦朝的顺位继承人,朝野不少人都归心于他,更不用说在野的那些闲云野鹤。
可,竟然就因为这么一道假诏书,自杀了。
原来,大公子从来都不是假仁假义。
原来,大公子之境界,从来都是他们能够企及触摸的。
使者看着扶苏,他是崇敬的,起码,这一刻如此。
蒙恬望着扶苏,这个壮汉双目充满了血丝,通红一片,咬紧了嘴唇,努力的让自己保持平静。
他早就知晓了公子的性格,今日公子如此举动,也不足为奇。
可惜,可叹。
公子扶苏自尽,大秦数百年基业将会毁于一旦,自此,华夏再无大秦。
他抬起头望了一眼窗外的天空,这天,有些昏暗了,似乎……要变天了。
大秦之余晖犹若今日之残阳,即将缓缓落幕。
就是不知,明日,是谁照常升起?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
光影外,秦始皇死死地攥着自己的拳头,咬紧了自己的嘴唇,努力的控制着自己,不让自己颤抖。
这一刻,他再无帝王的霸气,他的身躯瞬间佝偻起来,犹若风烛残年,天空之上,惊雷不断。
一道道闪电犹若蛟龙争斗,不断的撕裂着天空,那滴滴雨珠宛若龙吐云雾,化为烟雨坠落人间。
那一身漆黑的礼服早已经被寒雨浸透,贴在嬴政的身上,竟增添了几抹狼狈不堪。
世人只见始皇帝之盛怒,却未见其哀痛。
今日,嬴政将这七情六欲皆为表现,他,告诉了世人,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罢了。
周围的一切都很寂静,那些跪于地上的甲士皆是如同两千多年后被发掘出来的兵马俑一般,肃穆却又庄重,然而此刻,却亦是散出淡淡的哀伤。
便是连他们,都为公子之死而悲恸。
嬴政抬起头,望向那乌云密布的天空,水珠不断顺着他的脸颊流落,一时间,竟分不清楚是雨水,还是泪水了……
那道身形佝偻颓废的身躯径直的倒落在地上,溅起了层层水花。
污泥沾染在他的衣袖,脸庞,身躯,胡须之上,可他,全然不在意。
此刻的他,双目失神,宛若……丢了魂魄。
他纵然是当今世界最为尊贵之人,拥有着人间至高无上的权利,创造了无数辉煌。可在这一刻,他面对长子自尽,依旧……无能为力。
只能孤自而泣,宛若无助迷路的孩童。
这一幕,让无数人观众都是心疼了起来。
“呜呜,亲眼看着儿子死在自己面前,该是何等的心痛?心疼我始皇帝,宁安哥哥太狠心了。”
“原来始皇帝也会悲痛,原来始皇帝也会崩溃,不是看不到,而是,令他如此的人太少太少。唯有,公子扶苏。”
“那可是他最寄予厚望的孩子,是令大秦万代传承的圣明贤君,因为假诏书而自尽,他,心里的悲痛不是我们能体会的。死的不仅仅是扶苏公子,还有他心中的……大秦呀。”
没错,死的不仅仅是扶苏,还有秦始皇的大秦。
就犹若明太祖朱元璋知晓太子朱标逝世的那一刻,一般的心如刀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