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能量转化的神奇 - 5岁发烧后我能看见另一个世界 - 玄一半仙1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21章能量转化的神奇

为了让科学家或一些有识之士明白这种千变万化并非什么迷信、虚构或荒谬,在此还是有必要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先从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e=mc²说起。该公式告诉我们,质量(式中以m表之)可以转化成能量(式中以e表之,而c表光速,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在物理学上称之为“常数”),能量亦可以转化成质量。但进一步来说,物质可以转化成能量,而能量亦可以转化成物质(物质与质量是有分别的,但由于文章是面向一般普罗大众,故不作深入讨论)。在我们地球上的实验室,随时都可以作如下的实验,一个电子与一个正电子碰撞后而消失,却可以转化成一条高能量的y射线,这时就是物质转化成能量。但反过来说也成立,一条高能量的y射线也可转化成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这时就是能量转化成物质。理论上,我们可以将相当的能量转化成一克的物质,但时至今日,在我们地球上的实验室,这样子的转化仍然无法办得到,因为还未具备足够的条件,更不要说将能量转化成一朵花,一只杯子,一张金椅子或一座高楼大厦。

但在高维度无形空间的西方极乐世界,将能量转化成物质或物质转化成能量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回顾一下前面谈及过喇嘛尊者的老师与高人阿格里,他们在地球上修行了几十年,所具备的能量,尚且可以将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可以喝令山崩停止,下雪停止,在两分钟之内能令一个患天花症而正在流脓的小孩痊愈,真的是神乎其技,又岂是现代的大医院里头所谓的一流医疗设备与医生所能望其项背的。而阿弥陀佛修行了千亿万年,达到成佛的最高水平,他拥有的能量之大,超出了我们所能想像。故能幻化成不同的鸟,按照阿弥陀佛的意愿去说微妙法,亦能令微风吹动的宝树或流水声演出无量妙法音声。

当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发出一个念头或一丝能量,与阿弥陀佛的奇异大能量一沟通,所需要的东西就马上现前,这是能量转化成物质的一种现象,当不需要的时候,该物质又会转化成能量而消失。

在此我们不妨来看看《无量寿经》里头的描述:庄严之具,随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事已化去”的意思是说,吃完后,那些七宝钵器就自然消失,这个过程就是物质转化成能量。

“时至复现”的意思是说,到要吃饭时,随你的意念所需,七宝钵这些庄严的器具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百味饮食,亦自然盈满,这个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成物质。在高维度无形空间的宇宙,这样子的转化轻松平常。

再看《无量寿经》的另一段:佛告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于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花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于手,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诸佛,及菩萨众。其所散花,即于空中,合为一花……化成花盖,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薰。

翻译成白话如下: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在西方极乐世界里头的菩萨(在西方净土,下品下生的众生都是菩萨),承阿弥陀佛威神力的加持,于一餐饭的时间,可以往返十方无边佛国净土(刹即国土。按净空老法师讲,此乃圆教八地或以上菩萨的能力,此能力来自于阿弥陀佛威神力的加持。故在之前文章中说过,在西方极乐世界,就算是下品下生的众生,都能达到八地菩萨这种极高水平的境界,他们皆能化身无数,分别到无边的佛国土去),供养那里的诸佛。其中供养的礼物,有花与幢幡(在我们地球上的一些寺庙,里头挂上圆筒形或扁的写上佛号、咒语、经文等的布条,称之为幢幡,用以表示佛的无量功德。佛虽然圆满无缺,不需要什么东西,但因为他们都是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老师,而学生对老师总要礼貌周到,故还是要带一些礼物去),或其他一些别的东西,只要念头一动,东西就已经在手上(这是能量转化成物质的过程),珍贵微妙而特殊,其中的清净庄严殊胜,决不是我们地球上所能有的,用以献给该净土的佛与菩萨众。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该佛国净土所散的花,在空中会自动合成一朵花;辗转可以化成一个大花盖(其大无法想象,可覆盖整个佛国净土),发出百千种不同颜色的光,而每一种色光伴随着一种特殊的异香,故亦有百千种不同的异香,香气遍满整个佛国净土。

由于在高度无形空间的宇宙是用“心力”来控制一切的,随时都可将能量转化成物质,物质转化成能量,故说出来就是神话,就是天方夜谭,故常往返于西方极乐世界与人间的广钦老和尚,也只能够这样开示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都是‘无色相’的,都是自然的,不像我们娑婆世界这里所有的衣、食、住,都是‘有色相’的。”

‘无色相’的境界不是我们所能想出来的。所谓的一“无色相”,即衣服、食物、住屋等统统都是看不见的,是隐形的,需要的时候,一动念,就会自然现前。“行”方面更是如此,你看不见任何交通工具,是随想随至的。

故这种境界确实是世人难以想像的,而只有佛这种圆满的大觉者才能在经中告诉我们。虽然是难以置信,且可能会令后世一些根性较差的众生,有意或无意的去诽谤佛法,但释迦牟尼佛并不忌讳,还是将真相披露出来,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在经中对全人类作出如下郑重的声明:

“我法如是,作如是说。”请看另一段《无量寿经》的经文:“又众宝莲花周满世界,一一宝花百千亿叶。其花光明,无量种色。

......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耀日月。彼莲花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

一一花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

一一光中,出三十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翻译成白话如下:“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是由种种不同的宝物所成,遍及整个净土,每一宝莲花皆有百千亿的花瓣,光明无量,发出种种色光.......在层层的花瓣之上,有无量的宝物及摩尼宝珠,互相辉映,将莲花装饰得美轮美奂,珍贵奇异,而种种的宝物,光明照耀如同日月。莲花的大小,有从几十里至数万里不等(‘由旬’是古印度的长度单位,一由旬约为40里),每一朵莲花之中,都放出无比殊胜的光芒,这无量的光芒之中(三十六百千亿是表数量极多、无量之意),所看到的每一条光线,都能显现出无数个化佛;佛身是紫金色,相貌庄严美好。而每一个化佛,又放百千光明,为十方世界说微妙法。”说莲花放出无量、无比殊胜的光芒还可想像,但一一光中却还可以显现出无数的化佛,而每一化佛又放百千光明,且统统都能说微妙法的。难怪世人认为佛经是虚构的了!奉劝各位,请不要与地球上的一切作比较,因为空间不同啊!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香光庄的世界,种种不同的异香普薰其国土,且是一个大光明藏,即种种美不胜收的光明都藏在里头,真的是不可思议。由阿弥陀佛的奇异大能量所转化而成的“东西”(如鸟、化佛等)是有灵性的,可按照阿弥陀佛的意愿去说微妙法或发出令人闻之则充满法喜的天乐。这一切都超出了我们人类所能想像,因为在地球上,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阿弥陀佛在其佛国净土的身体(佛经称之为“报身”),其巨大不知要如何才能描述,他的眼睛比太平洋还大,握起来的拳头比地球还大,他虽非全能,但能量之大,无法想像。阿弥陀佛若愿意这样做的话,只要他挥一挥手,全地球人都没有病痛。既然佛是大慈大悲的,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必须要明白,佛之所以能成佛,是他已与宇宙真理合一,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能符合整个宇宙人生真理,故他不可能这样做,否则就会违背因果律。但对个别的特殊例子是可以的。比如说某人已经忏悔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恶业,真正踏上了修行之路,天天念佛念经打坐,勇猛精进,但却不幸患上了重病,他虔诚祈求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希望能医好他的病,好让他将来可以弘扬佛法。佛菩萨就会大显神通,令他得偿所愿。当然,这中间还牵涉到该人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在内,佛菩萨对此亦了如指掌。但对那些患了病却未觉悟的人,佛菩萨就爱莫能助。因为这些人还未忏悔,未觉悟,未踏上修行之路,更谈不上勇猛精进。对于吃喝玩乐,作奸犯科,他们倒是非常勇猛精进!故若佛菩萨施展神通力去医治好他们的病,那不就等于佛菩萨间接犯罪了吗?具有无上智慧与神通力的佛菩萨会这样做吗?

在这里举一个显浅的例子。香港亿万巨富李嘉诚,他富可敌国,他确实有能力令到某一贫穷的非洲国家的每个国民都富裕起来,只要李嘉诚将他部分的财富平均分给这些国民即可。但李嘉诚会这样做吗?这是违背因果律的。这帮人未曾种下“富裕之因”即可得“富裕之果”,他们得到这笔财富后就可能嫖赌饮吹,作奸犯科,那李嘉诚不就是间接犯罪了吗?故不管亿万巨富李嘉诚有多么慈悲,他也不会这样做的。

至于会有读者问:

“他死后又到哪里去了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很高深,答了可能等于没有答。如果我说,佛陀“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你明白吗?如果我换一换口吻说,佛陀“来而非来,去而非去,只此来去,亦非来去。”你又明白吗?第一种说法是广钦老和尚95岁圆寂时(1986年)所说,第二种说法是元音老人96岁圆寂时(2000年)所说。两位高僧大德圆寂时,信徒都拍摄到强烈的放光相片,异香扑鼻,数日不散。茶毗(广东音‘途皮’,意即火化)后所得的七彩舍利子舍利花,数以千计,皆有相片为证。而生前所显现的神通事迹亦多得很,但不想在此过分渲染(因修行的目的非在神通)。两位高僧大德死后又到哪里去呢?其实他们已经回答了,只是一般人不明白而已。

要想将问题稍微搞清楚一些,又要花费一番唇舌。或者我们在此先与数学、物理学打点交道。在物理学上,有些东西是不变的,称为“不变量”。比如说,能量守恒定律(“守恒”意为“不变”。这里“能量”一词,颇为抽象,包括了动能、势能、电能、化学能、辐射能、核能、质量能等在内),线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总电荷守恒定律等。在基本粒子物理学里头,还有其他的一些守恒定律。若发掘不出这些不变量或说守恒定律,物理学的进展就会显得很困难。而在数学上也有所谓的“不动点”理论,中国著名数学家,国内“拓扑学”研究的创始人江泽涵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工作放在不动点类理论方面,他的一本专著《不动点类理论》(科学出版社)就是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总结。由于是属于数学研究所的课程,故就算是数学系的大学生也看不懂。

在数学、物理学上存在着不动点或不变量,同样的,在人身上亦存在着不动点或不变量,我们称之为佛性。

在数学、物理学上寻找不动点、不变量非常重要。同样的道理,寻找人身上的不动点、不变量极其重要,是人生的目标。在数学、物理学上研究不动点、不变量并不容易,要劳心劳力,百折不挠才会有所发现。同样道理,要研究人身上的不动点、不变量就要修行,而修行的过程是艰辛的,要具足信心、恒心,严格遵守戒定慧去实践修学,经过重重的磨难而道心不退,才能令佛性显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