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等七日,退七城
第249章等七日,退七城
倾顾不禁想,谢容沉哪怕无视世人,可他拿命救人,不分百姓和将士,也真的足以让世人来敬重了。百姓知道那是谢容沉的王妃,知道那是他的女儿,便说:王爷屡次护我们,这一次,也该我们护王爷了。
倾顾一路走来一直没有放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见过京城里的百姓信楚辞、向着楚辞,离州的百姓信谢容沉、向着谢容沉。
他们不会是非不分,不会恩将仇报,在这乱世里,除了少部分恶,始终有人留着善意。
师父和楚辞将军的所有甘愿,大抵是为了这多数的善。
等谢容沉准备好退城等了七日,七日后七方城外,谢容沉单枪匹马地往译州的方向去。
直到七方城和译州交界,骏马骤停,他抬手下令:“退城。”
雄厚的呐喊响破交界,没有战鼓、没有将士跟随,谢容沉只有自己一人,他甚至都没有想如果南钊假意欺骗,他就会命丧当场,无人可援。
可他还是去了。
倾顾站在七方城上,遥遥地望见他的背影,因为太远,显得格外渺小。
可她知道,不是的,谢容沉的背影足以撑起这乱世。
楚清漪算对了。
倾顾曾今以为楚清漪不会让谢容沉退半分,可她错了,楚清漪永远都给谢容沉后退的余地。
不论是她为什么会落到南钊手里,还是这个孩子,这都是楚清漪给谢容沉的退路。
楚清漪为天下算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她的谢容沉,没有忘记谢容沉的余生。
谢容沉真的退城了,换他女儿的性命,余生就有希冀,有牵挂。
可是,楚清漪自出这离州城就没再给自己退路。
倾顾敛眸下令:“退城。”
自令下,七方城和离州六城城门大开,百姓背起行囊纷纷往北而行,荣子卿和钟沭引路,将士相护,倾顾和荣子澜断后。
那是史上唯一一次记录的退城,不是兵临城下的落荒而逃,只是为了救一个婴儿。
这不划算的买卖足以震惊世人,震惊朝野。
京城。
对于连退七城一事,殿上大臣自是不愿。
而这日,陶吟拿着清漪鞭上殿,这个楚清漪亲自培养的掌院初次入朝,面色冷淡如霜,面对一干老将也丝毫不惧,瞥向他们时嘴角勾着浅笑。
变换之大,他们怎样都不敢将她和跟在楚清漪身后的那个小姑娘相吻合。
哪怕之前不忌惮,此时他们也知道,她已经快速地成长到满朝文武都要甘愿弯腰请礼的地步。
而她的来图清晰可猜。
她握着清漪鞭对着北陌绝下跪:“臣思徒掌院陶吟,拜见皇上。”
掷地有声、不卑不亢。
北陌绝不由刮目相看,陶吟之成长太清晰了。
“平身。”
“谢皇上。”
“爱卿对退城一事可有异议?”
“皇上先前言,离州之事一切由离州王做主,既如此,臣无异议。”陶吟转身,扫过满朝官员,“诸位说呢?”
她如此嚣张,北陌绝就那样淡着看,显然,他并不想管。
谁还敢有异议呢!
“臣有异议。”说话的人跪下,“皇上,以七城换一人属实不算好买卖,这只是一个小郡主,若是南钊得寸进尺,要用离王妃换这皇朝,我们又该如何。请皇上下令阻止离州王。”
朝上官员几番犹豫,看一眼陶吟,咬咬牙也跟着跪了下去,“臣等请皇上下令阻止离州王。”
北陌绝抿唇未言,沉默良久看向陶吟,等着瞧她如何处理。
陶吟握着鞭子的手却终于松了松,“楚清漪所愿的朝堂是敢于谏言的朝堂,若这朝堂之上的官员都迫于权势不敢言语,也许我的鞭子就要打到各位的身上了。这是我身为思徒掌院应该要做的事情。
我很庆幸,你们为北国而忧。
但身为楚清漪之徒,原谅我有私心。今日,我以这清漪鞭和性命为她担保,楚清漪一定不会让北国棋败。
因为她的亲人都死在乱局里,她不会任由华行阴谋得逞。
所以,我陶吟在此请求各位,全她此局。
陶吟先行谢过。”
陶吟拱手请求。
朝上大臣面面相觑。
北陌绝笑了一下,“诸位是否还有异议?”
大臣们俯身,异口同声道:“臣等无异议。”
北陌绝看着他们跪下的脊背,心口被塞满,这是楚清漪愿意见的朝臣,是楚辞和千机子愿意见的朝臣,是不会让天下人寒心的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