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章年厎议政 - 我在隋朝万万年 - 我是修练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56章年厎议政

文帝端坐在朝堂之上,神色严肃而坚定。下方的大臣们都静静地等待着圣上的旨意。

高颎上前道:陛下,前期种下的玉米、土豆、番薯获得了大丰收。文帝当即下令:“将这些高产作物大力推广,让更多百姓受益,充实粮仓。”另外派人去西域各国,大量收购白叠(棉花)布种子,棉花也大量收购,同时学习种植方法,来年令人大面积种植,这个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同时在武器方面用处特别大。再有让我朝家家户户多养鸡,鸭,猪即可改善生活,鸡,鸭还可治理蝗灾。

文帝环顾朝堂,郑重说道:“高颎、裴寂、刘文静、房玄龄、杜如晦,朕命尔等治理民生,清查田地人口,开皇四年要全面推行主地改革,务必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高颎等人齐声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文帝又道:“魏征,朕命你带领御史们整治官场,严查贪腐,肃清吏治。”严法治国。

魏征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不徇私情,还朝堂一个清正廉明。”

岁末已至,大隋王朝迎来了一番新的气象。

经过数月的努力,人口田地清查工作终于圆满结束。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高颎、裴寂、刘文静、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在执行清查任务时,遭遇了诸多困难。

一些地方豪强为了保住自己虚报的田产和隐瞒的人口,对清查官员百般阻挠,甚至暗中威胁。有的地方官员与豪强勾结,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试图蒙混过关。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清查工作进展缓慢,而且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部分百姓对清查工作存在误解,担心自身利益受损,不愿意配合清查。

面对这些困难,高颎等人没有退缩。他们一方面坚决打击豪强的不法行为,严惩与豪强勾结的官员;另一方面,积极向百姓宣传清查的目的和好处,消除他们的顾虑。

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不负文帝所托,将清查结果详细呈报。各地的户籍和田地归属得以明晰,为后续的治理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魏征带领御史们雷厉风行地整治官场,清查贪官的行动严酷无情。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们无处遁形,被一一揪出。有的贪官试图藏匿财产、销毁证据,但在御史们严密的搜查和精明的审讯下,一切阴谋都化为泡影。

曾经不可一世的贪官们如今瑟瑟发抖,面对铁证如山,他们再也无法狡辩。曾经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的官员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无论其官职大小、背景如何,一律严惩不贷。

朝堂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与此同时,南方又源源不断地运来大批粮食。码头上,一艘艘满载粮食的船只靠岸,搬运工人们忙碌地装卸着货物。粮仓逐渐充实,为大隋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除此之外,大隋还在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原本的玻璃厂在技术改进的基础上开始生产镜子。工匠们按照以下步骤精心制作:首先,他们尝试各种材料,终于发现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玻璃变得清澈透明,成功制作出了透明玻璃。接着,在透明玻璃的一面小心翼翼地贴上薄薄的锡箔,为下一步工序做好准备。然后,将水银倒在贴有锡箔的玻璃面上,水银与锡发生反应,形成“锡汞齐”合金。最终,这个合金层牢固地粘附在玻璃表面,形成反射层,一面面清晰明亮的镜子就此诞生。

文帝命工部尚书扩大钢铁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下令建立望远镜军工厂。在望远镜的研制过程中,工匠们深知单筒望远镜通常由物镜和目镜两部分组成。物镜负责收集和聚焦远处物体的光线,选用了具有较大焦距的凸透镜,让光线能有效地聚焦。目镜同样采用凸透镜,但焦距较小,以实现较大的放大倍数。为了能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还精心设计了调焦装置,通过调整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获得清晰的图像,在材质选择上,考虑到当时的条件,多选用铜质材料,易于加工。

文帝站在宫殿高处,俯瞰着繁荣的京城,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大臣们的忠诚和百姓们的辛勤付出。

“朕要让大隋更加昌盛,让百姓永享太平。”文帝暗暗发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