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夺取龟城
就这样,经过长达四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在跨时代武器的强大攻击之下,隋朝军队最终完成了既定的目标。文帝随即下旨召集国内的商人前往辽东开办钢铁厂,以进一步提升当地的工业实力。同时,文帝还制定了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在原与高句丽以及国内交界的地方,由当地驻军向东北方向继续推进,并且推行与之前相同的政策。
在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内的形势一片大好。工业发展蒸蒸日上,热气球和后装枪都更新到了三代。蒸汽机终于可以商业化了,宇文恺命人给文帝送来了一支三代后装枪和二十发子弹,文帝兴致勃勃地亲自试射,对其性能非常满意,当即下旨给这种枪配上狙击镜。并抓紧先生产500支,子弹全部制成开花弹。
与此同时,火器军中的全军大比武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比武场上,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都渴望在比武中展现自己的实力。他们熟练地操作着火器,精准射击,
经过多轮激烈的角逐,最终脱颖而出了一批优秀的士兵。文帝亲临现场,看着这些英勇的将士,心中满是欣慰。
文帝高声说道:“诸位将士,如今我们有了这精良的武器,更要有出色的战术。这狙击手部队,乃是战场上的奇兵。他们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打乱敌人的部署,为我军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我们的目标,击杀指挥官及重要人物,让敌人闻风丧胆,
将士们听了文帝的话,热血沸腾,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命,为隋朝争光!”
参战部队进行休整,并且在辽东按照自愿原则招募新兵,给出的待遇十分优厚,高句丽的俘虏择优收偏,总共招了10万人。这10万统一训练后,打散分到各部队。
两个月后,辽东原高句丽的城池也基本全拿下了,并按文高帝制定的政策推进,招的10万人与500狙击手都己训练完毕并打散分到各军中。
此时已进入十月,文帝与众将领计定了下一步计划。
第一路军:从龟城东部展开进攻,在距离城墙适当距离处扎营。由大将贺若弼统领,利用投石车在营地前方列阵,准备对城墙进行轰击。主要攻击目标为龟城东城门及其附近城墙,在进攻时要注意利用周边地形作为掩护,防止城墙上守军的攻击。龟城守将是高句丽名将乙支文德,此人足智多谋,需小心应对。
第二路军:部署在龟城西部,与东路军遥相呼应。由大将韩擒虎指挥,同样配备投石车,对西城门和城墙进行火力压制。西路军要在城西侧寻找合适的攻城突破口,比如城墙相对薄弱或者防御设施有漏洞的地方。城内协助乙支文德防守的还有渊太祚等将领,他们熟悉地形和战术,可能会组织顽强抵抗。
第三路军:秘密绕到龟城背后,选择有利地形埋伏。这个地形要视野开阔,能够观察到安州援军的来路,同时有良好的隐蔽性。由大将史万岁率领,士兵们要准备好隧发枪和手榴弹,在援军进入伏击圈后,先以隧发枪进行远距离射击,打乱敌军阵型,然后在近距离投掷手榴弹,给敌军造成重大杀伤。据情报,安州援军可能由高句丽名将高延寿统领,此人有一定军事才能,麾下军队战斗力较强。
来护儿部:埋伏在龟城与安州援军可能经过的路线附近,作为第三路军的支援力量。来护儿亲自指挥,当第三路军与援军交火后,来护儿部要根据战场形势,从侧面或后方攻击援军,配合第三路军将援军包围歼灭。
第四路军:乘坐战船从海上出发,在安州沿海秘密潜伏。一旦收到安州出动援兵的消息,迅速登陆,直取安州。这支部队由李渊统领,要携带轻便但威力较大的武器,如手榴弹和少量的投石车(可拆解运输上岸后组装),用于攻城作战。登陆后,要迅速控制港口和码头,防止敌军从海上逃窜,然后向安州城内部推进,争取尽快占领城市。安州守将可能是高惠真,需速战速决,防止其组织起有效防御。
第一、二路军到达龟城外后,主刻由后勤队安装投石车,同时向龟城发动攻击。投石车集中火力攻击城门如箭楼、瞭望塔等,削弱守军的远程攻击能力。同时,利用开花弹对城墙进行轰击,开花弹爆炸后产生的碎片和冲击力对城墙上的守军造成大面积杀伤,并破坏城墙的砖石结构。乙支文德立刻组织城内工匠和士兵迅速修复城墙,安排士兵用沙袋、木材等填补被炸出的缺口。对于投石车的攻击,他们用简易的棚架来遮挡部分落石,减少人员伤亡。投石车立刻针对他们修复城墙的人员和物资堆放点进行重点打击。
在投石车攻击一段时间后,观察城墙的受损情况,标记出受损较为严重的区域,为后续的攻城部队指明攻击方向。渊太祚可能会在这些重点防御区域加强部署,增派精锐士兵和弓箭手,准备充足的箭矢。当隋军靠近时,他们会用密集的箭雨进行防御,同时准备热油、石块等从城墙上向下投掷,给攻城士兵造成阻碍。
当投石车对城墙造成一定破坏后,攻城部队开始准备云梯、攻城塔等攻城器械。士兵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操作一架云梯或攻城塔。在准备过程中,利用投石车的攻击作为掩护,减少守军对攻城准备的干扰。乙支文德这时趁机派出小股部队进行突袭,这些突袭部队多为身手敏捷的轻装士兵,从侧门或隐蔽通道杀出,目标是破坏攻城器械和杀伤准备攻城的隋军。不料我方早安排好警戒部队,以小队形式分散在攻城器械周围,装备隧发枪和手榴弹,一旦发现敌军突袭,先以隧发枪射击,打乱其阵型,再投掷手榴弹进行杀伤。
同时,组织部分士兵使用燧发枪对城墙上的守军进行射击,压制他们的火力,为攻城部队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渊太祚组织神射手进行反击,这些神射手会隐藏在城墙垛口后或特制的掩体中,寻找隋军射击士兵的破绽进行射击。我方射击士兵不断变换位置,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一个地方,同时利用盾牌等防护装备保护自己。
攻城信号发出后,攻城部队迅速推着云梯和攻城塔向城墙前进。在前进过程中,士兵们还要躲避城墙上投下的石块、箭矢等攻击。靠近城墙后,将云梯架设在标记好的受损区域,士兵们开始攀爬云梯。乙支文德和渊太祚立刻在城墙下准备热油、石块等,当隋军云梯靠近时,他们将热油泼下,点燃后对攀爬云梯的士兵造成严重烧伤,同时扔下大量石块。攀爬云梯的士兵虽然头戴铁盔,身穿厚甲,并且携带小型盾牌,一边攀爬一边用盾牌遮挡上方的攻击。但也有伤亡。同时,下方的隋军用投石车对城墙上部进行攻击,干扰高句丽守军的防御行动。
攻城塔则在靠近城墙后放下吊桥,塔内的士兵通过吊桥冲向城墙。在攻城过程中,士兵们充分利用了手榴弹的威力,在接近城墙顶部时,向守军投掷手榴弹,炸开缺口,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高句丽守军拼死抵抗,守住缺口,他们用长矛、大刀等武器阻止隋军通过吊桥,并且在城墙缺口处堆积障碍物。后续部队及时增援,用隧发枪对城墙缺口处的守军进行射击,掩护攻城塔内的士兵前进。
当攻城部队成功登上城墙后,迅速向城内推进。一部分士兵控制城门,打开城门迎接城外的主力部队。进入城内后,主刻以小队为单位,逐步肃清城内的敌军。在狭窄的街道和房屋区域,利用手榴弹和隧发枪的优势,避免与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白刃战。乙支文德和渊太祚他们会利用城内的建筑设置陷阱,在房屋内设置机关,在街道上挖掘陷坑,同时在一些关键的路口和建筑内埋伏士兵。隋军小队在推进过程中要保持警惕,先以手榴弹对可疑的房屋和路口进行试探,然后再用隧发枪进行火力侦察,确认安全后再前进。对于隐藏在建筑内的敌军,用投石车发射小型的开花弹,对建筑进行破坏,逼出敌军。
第三路军和来护儿部在埋伏地点设置了多层观察哨,利用望远镜观察安州方向的动静。一旦发现援军出现,观察哨迅速发出信号,告知部队做好战斗准备。高延寿领军前来救援利用山谷、树林等地形隐蔽行军,同时让部分士兵伪装成平民。观察哨观察周边环境的异常情况,如飞鸟惊起、尘土异常等迹象。同时,在可能的行军路线上设置一些简易的预警装置,如绊线、铃铛等,及时发现援军。
当援军进入伏击圈后,第三路军先以布置在前方的隧发枪兵进行第一轮射击。隧发枪兵分成三排,采用轮射的方式,保持持续的火力输出,对援军的先锋部队进行打击,使其陷入混乱。高延寿迅速组织反击,其先锋部队可能装备精良,有盾牌手和弓箭手。他们利用盾牌组成盾墙,抵挡隋军的隧发枪射击,同时弓箭手向隋军射击方向还击。我方隧发枪兵要注意射击角度,攻击盾牌间的缝隙和敌军的后排弓箭手,同时保持阵型稳定,不要被敌军的反击所扰乱。
在隧发枪射击的同时,投石车部队从后方使用开花弹对援军的中军进行轰击,开花弹在敌军中爆炸引起巨大的恐慌和杀伤。高延寿立刻调整阵型,试图躲避开花弹攻击,让中军分散加速前进。我方投石车部队要根据敌军的行动及时调整了攻击方向,持续对敌军中军进行打击,尽可能破坏其指挥系统和打乱其阵型。
当援军因受到攻击而开始混乱时,第三路军的手榴弹兵迅速向前推进,在近距离向敌军投掷手榴弹,进一步扩大敌军的伤亡和混乱程度。高延寿组织亲兵卫队稳定军心,亲兵卫队会向手榴弹兵发起冲锋,试图阻止其投掷手榴弹。我方手榴弹兵要在隧发枪兵的掩护下,迅速完成投掷,然后撤回本阵,利用地形和战友的掩护躲避敌军的反击。
来护儿部在第三路军发动攻击后,迅速从侧面杀出,与第三路军形成包围之势。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穿插分割援军,使其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高延寿尝试突围,他集中兵力向自己后方突围。来护儿部的骑兵迅速堵住其突围路线,用马刀和长矛攻击突围的敌军,同时第三路军要从其他方向收缩包围圈,用隧发枪和手榴弹对被包围的敌军进行攻击,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在包围圈内,隋军继续发挥隧发枪和手榴弹的优势,逐步缩小包围圈,消灭援军。对于试图突围的敌军,要集中火力进行阻击,确保不让一个敌军逃脱。在攻击过程中,还要注意自身的防护,避免被敌军临死前的反击所伤害。同时,要注意协调各部队之间的行动,防止出现误伤等情况。
打援战斗结束后,来护儿命将士迅速清理战场,收缴敌军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对己方的伤员进行救治,统计伤亡人数。同时,留下部分部队在原地警戒,防止有漏网之鱼或高句丽后续的援军再次来袭。清理战场时,要注意检查敌军是否有假装死亡的情况,收缴的武器装备要妥善保管,物资要及时运回后方营地。对于己方伤员,要尽快进行包扎和治疗,重伤员要优先转移。警戒部队要保持高度警惕,继续观察周边的动静,确保战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