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研制 - 我在隋朝万万年 - 我是修练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0章研制

文帝既已下定决心,便即刻付诸行动。朝堂之上,他召集了朝中心腹的大臣与飞机火箭研究的专家设计师,将制造飞行器之事详尽告知。命大臣们全力筹备所需材料相关事宜,无论是铁精、金精、银精等珍贵金属,还是量子晶体、纳米碳纤维等高科技材料,皆要不惜代价获取。

全新一代的智能探矿采矿提纯机器人系统正在高效运转。它们搭载的量子探测仪,能释放出超强的能量波,这种能量波深入岩层内部,与各类矿石的分子结构产生独特的谐振反应,从而以超乎想象的精准度定位到哪怕最隐秘的矿源。一旦发现目标,探矿机器人便迅速给采矿部分发出信号,机器人接收到指令后,如钢铁巨兽般迅速行动起来。它们的机械臂由高强度的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坚韧无比且极为轻便。机械臂的关节处配备了先进的超导磁悬浮驱动装置,使其动作敏捷流畅,力量输出精准可控。采掘工具则采用了特制的高能激光切割头,能够在瞬间释放出高温高密度的激光束,轻易地将坚硬的矿石熔断、切割。采矿机器人根据矿石的分布情况和地质结构,智能地规划采掘路径,以最高效的方式将矿石开采出来,并通过内置的高速传送带,将矿石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提纯区域。

提纯区域内对于铁精的提纯,机器人首先将矿石碎末导入巨大的电磁分离池中,利用超强磁场将其中的磁性杂质精准地吸附分离。随后,将初步处理后的矿石投入到高温等离子熔炉中,在等离子体的高温高能环境下,铁元素与其他杂质充分分离。机器人通过精密的光谱分析仪,实时监测熔炉内元素的变化,一旦铁精达到理想纯度,便迅速启动智能分流装置,将纯净的铁精导入特制的储存容器中。

对于金精和银精的提纯,提纯机器人采用了更为复杂的分子级分离技术。它们将含有金、银的原料溶解在特制的化学溶液中,溶液中添加了特殊的催化剂和螯合剂,能够使金、银离子与其他杂质离子形成不同的络合物。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离子交换柱和超滤膜,利用不同络合物分子大小和电荷特性的差异,逐步将金、银离子分离出来。最后,通过电化学还原法,将金、银离子还原成纯净的金属单质,分别收集在各自容器内。

在整个探矿、采矿、提纯一体化的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数据信息实时共享交互。中央控制系统犹如智慧的大脑,根据各环节的实时数据,不断优化调整机器人的工作参数和流程,确保整个生产过程高效、稳定、精准地运行,源源不断地为飞行器制造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

在科技工坊中,学者与工匠们日夜钻研。他们依照智脑所述,努力尝试合成量子晶体,精心调试着超低温、强磁场与高度真空的设备,期望能攻克这一难关。纳米碳纤维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地摸索与改进,工匠们反复试验,力求使其强度与轻量化特性达到极致。

与此同时,文帝亲自监督微粒机器人与特殊智能材料的研发进程。他下令组成专门的研发团队。这个团队汇聚了各方英才,有精通机关术的巧匠,有深谙数理之道的学者,还有擅长操控微小物件的能工巧匠。

研发之地戒备森严,各种珍稀材料与精密仪器被源源不断地运送进去。团队成员们首先面临的挑战便是制造出能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的微粒机器人。他们从最微小的零件开始雕琢,每一个部件都需经过反复打磨与测试。为了确保机器人对能量和物理冲击的敏感性,他们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其能够在感知到外界力量的瞬间产生微弱的电流变化,从而触发机器人的响应机制。

而对于特殊智能材料的合成,更是困难重重。学者们查阅无数古籍,试图从中找到灵感。他们尝试将多种稀有矿物与奇异的植物提取物相融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发现一种生长于深山中的灵藤,其汁液与一种名为星陨铁的矿石粉末混合后,在高温高压下能够产生一种具有初步感知能力的材料。然而,这种材料的稳定性极差,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匠们苦思冥想,最终设计出一种特殊的封装结构。他们用一种透明的、具有超强韧性的琉璃将材料包裹其中,再在琉璃表面铭刻上特殊的符文阵法,这些阵法能够调节材料周围的能量场,增强其稳定性。

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微粒机器人与特殊智能材料的研发逐渐有了起色。虽离最终的成功尚有距离,但已能看到一丝曙光。而此时,隋朝在其他方面也并未停歇。铁路继续向远方延伸,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将隋朝的影响力不断拓展。飞机频繁起降,不仅用于军事侦察与运输,还开展了民间的航运业务,促进了各地的交流与繁荣。手机与电脑网络也在不断普及,民众们逐渐适应了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各种创新的思想与文化在网络的连接下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文帝深知,这神奇非凡的飞行器要想自由驰骋于天际之间,乃至迈向浩瀚星空,飞船发动机是关键所在。飞船发动机类型多样,各有千秋。

化学火箭发动机,乃是通过燃烧推进剂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经喷管高速喷出形成反作用力推动飞船。如液氧煤油发动机、液氢液氧发动机,其技术成熟,推力强劲,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发射,可使飞船挣脱地球引力进入轨道。然而,其推进剂消耗迅速,这极大地限制了飞船的续航与有效载荷,在长途星际旅行中,燃料补给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离子发动机,则是利用电场加速离子产生高速离子流作为推力。它具有比冲高、消耗推进剂少的显著优势,特别适合长时间星际航行任务,如深空探测器。但它也存在缺陷,推力较小,启动加速缓慢,难以满足飞船快速起飞等需求,在飞船需要迅速摆脱星球引力束缚时显得力不从心。

核火箭发动机,借助核反应产生能量加热推进剂,相比化学火箭,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可极大地提高飞船速度与航程,只是其技术极为复杂,辐射防护要求颇高,研发难度巨大,不过对于拥有外星科技的文帝来说,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氯酸钾火箭发动机也在考量范围之内。氯酸钾火箭发动机属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在有燃料存在的情况下发生剧烈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气体。这些气体以极高的速度从发动机喷管喷出,推动飞行器前进。它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相较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没有复杂的液体燃料输送系统和阀门等部件,主要由燃烧室、喷管和药柱(氯酸钾和燃料的混合物)组成,设计和制造相对容易,成本也较低。而且储存方便,氯酸钾和燃料混合后呈固体状态,在储存过程中不需要像液体燃料那样考虑燃料的挥发性、腐蚀性以及特殊的储存容器和条件,可以在常温常压下长时间储存,便于飞行器的长期保存和随时启用。然而,它也有明显不足,推力控制较难,一旦点燃,燃烧过程难以控制,推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药柱的形状、成分和燃烧面积,在飞行过程中难以灵活调整推力大小。并且其比冲较低,相同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和持续时间不如一些高性能的发动机,从而限制了飞行器的运载能力和飞行距离。但在某些特定的飞行任务或飞行器原型设计中,氯酸钾火箭发动机仍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隋朝飞行器的研发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可能。

文帝望着这一切,心中既有对飞行器制造的期待,也有对隋朝日益昌盛的欣慰。他知道,只要坚定信念,那翱翔天际、威震四方的飞行器终有一日会成为现实,而隋朝也将在他的带领下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