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棚子
第6章棚子
还没有到徐家棚子,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郎君过来了,还跟着几个小女使几个婆子,那妇人生的珠圆玉润,但不显臃肿,盘头上插着时下最流行的琉璃金珠步摇,配上她那圆润的脸,看起来很协调。那妇人步未停稳话先出,笑嗔嗔说道,“徐老太太,徐大娘子今日可是比往年来的晚了些,我们都等了好久了,徐老太太也是,平常难得出来走动。”
老太太礼貌笑回,“刘大娘子,好久不见,我这把老骨头哪里还能折腾,这不是今日赶上花朝节天朗气清,带着儿媳、孙女们出来,沾沾年轻人的玩乐朝气。”
唐氏也呵呵回道,“刘娘子每年都是第一个到场,我们想早在你眼里不也是晚?”
“哎哟,还不是家里这几个猴儿,一刻也闲不住,早早就要来,我只得跟着。”刘娘子转身将身后的哥儿姐儿介绍道,“这是我家二郎华哥儿、小女儿云儿。”
一个穿着紫白色绣麒麟的十七八岁的小郎君走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身着桃红绣桃花齐胸襦裙,长得桃眼红唇却又很清瘦的女子走出来,向着她们行了个礼。
“老太太好,大娘子好。”
唐氏和老太太细细看着这两个孩子,呵呵笑道,“真好,华哥儿听说已经中举,真是前途无量,云儿也这么好,刘大娘子,你可真是好福气。”
“这是我家二丫头聿儿。”唐氏介绍道,转头又与聿儿说道,“这是现任知州刘大人家刘大娘子,刘大人与你们姐夫交好,自然也是与我们家有来往。”
刘家上年才随着新任知州刘义迁来泉州,聿儿也没见过他们家的人,不过他们家才到泉州之时学究已经与她探讨过。
这刘义是耕读出身,年纪轻轻便中了两榜进士,后来求娶了东京中书侍郎张家的小女儿,也就是刘大娘子,刘义因此受到岳家提携才有了如今地位。
只是刘义毕竟是有些骨气的,越年长越不愿与张家点头哈腰,所以十几年来一直在知州通判大小官职打转,刘大娘子除了这两个小的孩子,还有一个大儿子刘耀,妻妾众多却年近快三十依旧无所出,在泉州早就被人当成一件笑话。
徐家几个姐妹们很自然行了个礼,“刘大娘子妆安。”又给刘华、刘云回了个礼。
其实刘家、徐家本就很熟,刘云这一年多来也在徐家这边听课,刘大娘子经常登门,但没有见过聿儿就是,所以这次唐氏特地介绍了聿儿给她见过。
“你们家这几位姑娘各个丰神俊秀,怪道梁家求娶娶了你们家大姑娘,我们见着你们大姑娘端庄稳重,持家有道,现在再见你们家这几位姑娘,才知道原来你们家的姑娘个个都好,家学渊源啊。”
聿儿几人只是微笑着。
唐氏神色自得,且不说聿儿,令儿在泉州风头无两,光是容貌就无人能及,更别说写的一手好字,就连许多朝廷退下来的先生都为之称道。
“小孩子家家的,顽劣自在惯了,那里就能看出什么。”
“你这个做母亲倒是瞎眼,自家孩子横竖顽劣倒不如给了我。”
刘大娘子嗔道,说着过来拉住聿儿手端详着,这个女孩子发鬟一丝不苟,衣裙淡雅,唇红齿白,眉清目秀,长得落落大方。
“这位就是二姑娘?姑娘不常出来走动,我倒是不认得,今日总算是见到了,果然亭亭玉立。”
聿儿又向刘大娘子行了个礼,“聿儿见过大娘子。”
老太太也不看聿儿一眼,“聿儿自小性子就比其他几个沉静,比不得这几个猴儿。”
刘大娘子转身与老太太、唐氏说的火热,一行人往徐家的棚子走去。
才坐定,令儿便扬起笑脸,“母亲,祖母,我们想去玩。”
令儿性子跳脱,无拘无束,今日如此热闹,她又怎么会舍得呆在棚里。
唐氏笑着道,“你这孩子,一刻也闲不住,你们都去吧,不过可得让小厮婆子们跟着。”
“云儿你也去吧,不必拘在我这里。”林大娘子也呵呵笑道,“我们家云儿到了泉州以后也就跟你们家这几个姑娘相熟。”
令儿拉起刘云就要走,又问道聿儿,“姐姐,要不要跟我们一起?”
聿儿只是在一边静静呆着,摇摇头,“你们去吧,我再坐会。”
令儿忙道,“那我们去了。”
婳儿也起身行了个礼出去了,就连阿栋在令儿走后也被几个年纪相仿的小孩叫走了,他们身边都有女使婆子跟着。
唐氏看了一眼聿儿,见她只是坐在一边静静喝茶,想着聿儿不出门,今日恐怕一个人也不认识,心里有些不自在。
老太太见到了刘家老太太也出来了,此时正往她们这边来,心儿扶着她忙着起身迎上去,两个老太太像极了久别重逢的好友,拉着手就在外面说起话来。
聿儿见她们都走了,目光便一直在外面的湖边的马球场上,目光所及之处,不止有马球,还有锤丸、投壶、诗会雅集.
泉州民风开化,男男女女都可在一块儿骑马赏花、栽花种树,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好不潇洒自在,只要保持礼仪,就算是走近些也不会有人多说什么。
唐氏招来赖妈妈,在赖妈妈耳边说了几句话,赖妈妈来到聿儿身边,说道,“姑娘可要去玩一玩?老奴给姑娘引路。”
聿儿微笑着摇摇头,看来唐氏是担心她闷着,“妈妈不必忙,对了,今日哥哥也会来吗?”
“源大爷一早就来了,现在在唐家那边的棚子里作诗,姑娘可要过去看一看?”赖妈妈稍稍弯着腰小心询问着。
她还是摇摇头不说话,伸手想要给自己倒碗水,赖妈妈眼疾手快抢先给她倒了一碗菊花茶送到她面前。
赖妈妈见她没有什么话,转身走了,亲自往徐家不远处的唐家的棚子走去,一个叫东阳的十四五岁小厮在棚子下候着,见到赖妈妈来了脚步都轻快了些迎上来揖手。
“赖妈妈,您来了?可要通报一声?”
赖妈妈止住脚步往棚子里面看了眼,上面开了诗社全是男子,看不到她要寻的人身影,她倒不好上前,“东阳,你家大爷在不在?”
东阳是个软软绵绵的小厮,长得玲珑剔透,做事也勤快,也机灵,本是徐家的下人,偶然间被他现在的主子发现要了做贴身随行小厮,所以对徐家的人他是认识且熟悉的。
“在的。”
东阳才开口,赖妈妈又道,“那就好,你去通报一声,就说我们家二姑娘今日也出来了。”
东阳瞪大了眼睛,有点不可置信,在他脑子里徐家的人根本就不怎么亲近这位二姑娘,也从来不会光明正大出门带这位二姑娘出门,平日里二姑娘要出门也是他家主子把二姑娘从马学究处偷偷带出去给人诊病,打猎。
“您是说二姑娘?住在祥喜斋的二姑娘?”
赖妈妈蹙眉,还是点了点头,东阳这个反应也是在情理之中,不说东阳奇怪,就连她也奇怪,今日老太太要带二姑娘出门她也吓了一跳。
徐聿在家从来都是隐身般的存在,内院伺候的下人也极少见到徐聿,就连赖妈妈也是徐聿一个月到唐氏那里请安一次才见到,外院的下人几乎不曾见过这位嫡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