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女使们 - 斗寒图 - 唐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斗寒图 >

第14章女使们

第14章女使们聿儿也是心情好的不得了,时而小跑时而停顿,就算是到了祥喜斋也停不下来。

“今日大娘子总算是看姑娘一眼了。”素魄一边给她更衣一边说道。

清光这个小丫头本来还在边上收拾衣物,一听到素魄这样说立马起了好奇心,小跑着过来,“素魄姐姐说什么?大娘子看姑娘了?”

素魄笑着点点头,“是呀,大娘子还留了我们姑娘吃饭,不然你以为我们这么迟回来?”

“怪不得你们回来这么晚,我还说你们再不回来我可就要自己系赏红了。”清光笑道,闺中女子剪彩纸覆于花枝上以祈求花神降幅的剪纸叫赏红。

“清光,你去叫李婆子她们准备好热水吧,姑娘要先沐浴更衣,一会我们再去贴赏红。”素魄与她说道。

清光点点头,绕过屏风去了。

“你有话说?”聿儿问道。

素魄一边给她卸掉脸上的珍珠和花钿,一边说道,“姑娘,您今日叫我打听那些事情?要不要等马学究回来商量一下?”

原来她是担心这个,“这本不是什么大事,我就是打听打听而已,这几年,你也经营了几个心腹,不麻烦学究应该也能打听出来。”

“奴试试。”

不一会,清光走进来,道,“姑娘,水已经好了。”

聿儿泡在浴桶里面,夕阳透过一丝窗户漏进来,照在她雪白的脸上,脖颈上,她闭上眼回想着今日所发生的一切。

老太太长得慈眉善目,体态干瘦,看起来像个爱笑的老太太,再说老太太的母亲原是东京南平伯爵府独女,老太太的父母又只生养了老太太一女,对老太太教养自然不同一般人家。

可她这些年冷眼看着,老太太倒像是被宠的无忧无虑的性子,见事也不是太明,为人不算是精明,容易被人撺掇,想来要不是当年老太太被人撺掇而又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只能在家做个老祖宗,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而且今日刘老太太对她如此热情,她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刘老太太可是泉州出了名的势利眼,从何来都是看不起非官宦人家的人,更何况是她这样丑名在外的商贾之女。

再者今日见到了刘大娘子本是高门大户之女,性情温和,威严与和善并存,在泉州也是很得女眷们拥戴,只是这两个月来时常来徐家拜访老太太,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阳光逐渐消散。

大半个时辰过去,素魄担心她泡澡时间有点长,开门进来,与她轻声说道,“姑娘,您该好了。”

聿儿猛然睁开眼,起身,由素魄服侍着穿衣,素魄还给她找了件薄绒小褂,又给她贴了个细细的花钿,她散着头发就出去了。

清光早早带着明菊、忍冬等人在门前的木台上的小桌子摆满了各色剪纸。

见她出来,女使们急忙行了个礼。

“姑娘,我们正等着您带我们在剪赏红呢。”清光快步走过来笑嘻嘻的与她说道,每年这个时候聿儿总会带着她们剪赏红,今年学究不在,聿儿能陪她们一整晚。

她往台上走去,已经有好几个剪好的小像,她随意拿起一个,很像她的样子,她扑哧一笑,嗔道,“谁剪的,我哪里有这么丑。”

“清光剪的。”一个叫明菊的女使掩着嘴笑着说道。

“明菊姐姐也有份。”

“忍冬,你出卖我……”

“你们这帮小蹄子,什么时候学乖了?”素魄也来打趣道。

“姑娘,我们正等着您剪呢。”清光将剪刀、红纸轻轻放在聿儿面前。

“赏红剪的越好,花神娘娘才会保佑我们长得貌美如花。”素魄说道。

清光嘟着小嘴,她裁剪着方面实在是一言难尽,每年都是素魄帮着她才能剪出一个好看的小像,“素魄姐姐帮帮我嘛,我剪的不好看。”

素魄玩笑道,“剪不好就要多练,都多大了还让人帮你剪?要是剪好了花神娘娘是保佑你还是保佑我?”

“小像是我自然保佑的还是我。”清光笑嘻嘻的把红纸凑到素魄跟前。

素魄自然不会那么轻易妥协,没有接她的红纸,嗔道,“仗着姑娘宠你,你就无法无天了是不是?”

“姑娘就是宠我,姐姐你不帮我。”清光也毫不客气向素魄做了个鬼脸,转脸蹲在聿儿面前,眨了眨她那双扑闪扑闪的大眼“姑娘,帮帮我嘛。”

聿儿看着她们,嘴角不知不觉翘起来,清光和素魄是从小陪着她长大的丫头,贴身女使,在聿儿心里见她们两个比见父亲母亲都多。

记得那年她才八岁,母亲唐氏身边的赖妈妈就带来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小女使叫小花、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小女使叫喜织,后来两人就留在聿儿身边伺候,因为家里的姐妹已经挑完了人,剩下两个一个年纪太小的小花,一个年纪太大的喜织,且她们都不是家生子,都不肯要,所以都给了她。

九岁那年中秋,她已经搬到了祥喜斋,晚上从学究处回来刚好见两人坐在矮凳上在院子里看月亮,她也搬了个凳子坐在她们两人身边,见她们神情黯然,一问才知道。

小花是自家佃户的女儿,父母亲人带着唯一的弟弟今年搬去了扬州,独独落下了小花,邻居庄头见小花可怜就送来,中秋佳节,小花虽然不怎么懂事,但也知道今日是全家在一起的日子。

喜织出身耕读人家,家乡糟了难,她母亲病重,她父亲不得已才卖了她,喜织也不难过,卖了她可以救她母亲一命,也值得。

两人和一帮小女使由婆子调教半年便被带来内院陪伴、伺候姑娘们长大,只是月圆之夜喜织不免记挂家中兄弟姐妹父母亲人。

聿儿她自己从那一年开始也再也没有与家人吃过一顿饭,每年中秋、春节、元宵、花朝节……她都在祥喜斋等啊等,可她也知道不会有人来叫她,可她还是会一直等,等到太阳下山,她才会往学究那里去。

“学究说,月是天上月,你说它是故乡月,它就是故乡月,虽然你们家人远在天涯,但同在一月下,心便不远,你们还有我,我陪着你们。”她又新学了苏学士的《水调歌头》,教给她们,三人搂在一起,之后她给小花改名叫清光,喜织叫素魄。

只是这两年不知不觉就没有就素魄父母亲人的消息,聿儿派人找过几次,依然是消息全无,素魄也就断了外面的念想,只是一心一意照顾她。

她总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主子姑娘了,能有两个那么好的丫头,素魄沉稳聪慧,目光长远,一心为着她,这么多年一直受到学究身边沈妈妈指导,做事也越来越老成;清光呢,就是她最想成为的样子,无忧无虑,有人宠着、想着、记挂着。

黑夜逐渐笼罩大地,祥喜斋已经点起了灯,聿儿带着女使们将赏红挂在含桃枝头,许了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