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137章
第137章第137章
朝臣还在争执,东南的倭寇来犯却不能不抵御。赵海川已经指挥了几次对倭作战,虽然有秦耀先从中作梗,却没能拦住将士们杀倭之心。倭寇狡诈,游击作战,一见战事不利,立即躲回海岛阵地藏身。
这是最让赵海川恼恨之处。
这日散值,俞慎思和陈璞、刘曙两位师兄一边朝城门口去,一边说着东南之事,恰巧碰见了夏寸守和黄朔。
这二人一个在户科一个在户部,因为公务上的事常有交集,走得近一些。
年轻人气血方刚,自不会像韩阁老、郭阁老那般,瞻前顾后,权衡朝堂各种关系。年轻官员正是冲劲十足的年纪,特别是刘曙,他性子爽直得很,秉持不服就干!又不是敌我力量悬殊一定干不过。
夏寸守少时就一腔正义,只是性子温和,自从去了户科后,性子渐渐变得耿直,和户部的官员因为公事已经撕过几回。
在他看来,贼人都跑到自家大门口杀你家人了,还想着赶跑就完事了?算什么大丈夫!
几名年轻人自然都支持杀光,谁和倭贼玩你跑我打的游戏。只是打仗烧钱,朝廷到处要用钱,能拨出的军费有限。
朝中也商议向富商借款,但毕竟不是小数目,没那么容易。那些商人也不是傻子,一把拿出来多了,肯定被朝廷盯上。借少了又解决不了问题。
黄朔此时幽幽感叹:“能再出个‘石六爷’也不算坏事。”大盛贪官不少,但愿意把贪的银子再次吐出来为民做事的没有。
这样对比,石六爷也算是贪官里良心未泯的。
夏寸守也附和。
恰时一辆马车从皇城门内驶出,几人瞧是高侍郎的车驾,俞慎思心道:真正的“石六爷”就是这位。
马车驶过去,俞慎思驳两位同学:“若无一帮石六爷背后的贪财之人,国库岂会紧张,朝廷何至于现在到处抠银子凑军费?他们不是罪魁祸首,也是罪大恶极。他们贪的银子,原本就是要用在朝廷和百姓身上。如今拿出来是应该,怎么能因为此就忽略他们犯的罪?”
刘曙立即拍着俞慎思肩头出声支持,“俞师弟说得很对,他们这举动连将功补罪都算不上!他们贪墨那些钱财时,不知害过多少人呢!”
陈璞也赞成。夏寸守和黄朔亦是点头称是。
黄朔多解释一句:“我不是为这种人开脱罪名,是希望那些贪财之人,如今瞧见朝廷艰难,能够良心未泯,将贪墨之财拿出来还给朝廷。”
“黄兄和夏兄之心,我等自是明白。”
几人在城门口又聊了一阵才各自散去。
俞慎思乘坐的马车行到一处街口忽然停了下来,他拉开车帘朝外瞧什么情况,见到高明进身边的随从朝这边过来,在车窗前施礼道:“思少爷,老爷请你移步一叙。”
俞慎思微微探头朝前面马车看了眼,高明进不知道又搞什么鬼。“散班不谈公事,我得回家吃饭,没空。”
“非公务之事。”
“非公事就更不能耽误我回家吃饭。洗砚,赶车!”呼啦一把将车窗帘拉上。
高家随从唤了声,俞慎思未搭理,马车已经驶离。
高明进透过车帘缝隙瞧见朝另一个方向而去的马车,吁了口气,嘀咕一句:“性子不知随了谁!”
-
在朝廷为东南军费想办法之时,西北那边也传来了消息。安曲部世子领兵进犯,与大盛交战一场,各有损伤。
皇帝焦头烂额,觉都没睡好,满面疲惫,闭着眼靠在胡床上小憩,不时蹙一下眉头,可知虽然闭着眼,脑子没有放空,还在想着近日朝中的事。
这时太子从东宫过来,听闻皇帝在休息,他犹豫了下,让内侍不必惊动,轻手轻脚步进偏殿。瞧见皇帝精神不济,比往日憔悴消瘦几分,鬓角的白发又添了几根,满眼心疼。
皇帝身侧小几上一摞奏本,旁边还有展开的一份奏折没有批阅,估计是太累了。
见到皇帝身上披着的袍子滑落,他上前伸手为皇帝拉了下。皇帝慢慢睁开眼,看到太子,疲惫地唤了声:“泓儿?”
“是。臣惊扰陛下休憩,请陛下恕罪。”
皇帝叹了声,“朕未眠,是有什么事?”撑着身子准备坐直,身体乏累有点使不上力。
太子搀扶一把皇帝,这才将带过来的一封信呈上,“是江原省之事。”见皇帝听到江原省三个字眉头皱了下,他声音跟着顿住。
新策推行后,江原省成为皇帝的心头之忧,上次给汤逢春几个月的时间,也是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本以为他们能够做出点成绩,却不想还是毫无进展,而且如今还出了事。
皇帝再不想听,他也不能不禀,继续回道:“丽州知州忽然暴毙,此事臣以为蹊跷。”
皇帝面色沉了沉,已经展开信来看。
丽州知州简云霆是癸丑科进士,此人很有才干,在地方上政绩卓著,此次江原省推行新策,他大力支持,也是江原省为数不多做到完全执行的州府。吏部和户部堂官都提到此人,皇帝也对其嘉奖,还想着将他调往其他州府,让其继续完成新策推行,然后再给安排个合适的位置,不埋没他的才干。
如今人就这么没了。
皇帝看完信,眸中有心痛惋惜,更有愤怒。
皇帝不会信简云霆是突发恶疾暴毙。简云霆在丽州推行新策便有人强加阻扰,他是以一己之力费尽心思和手段才将新策落实,可想而知得罪了不少人。
谋杀朝廷命官,这些人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中,蔑视皇权。
皇帝将信拍在小几上,“让靖卫去查此案。”
“是。”
缓了几息,皇帝又瞥了眼摊开的那份奏折,正是江原省汤逢春上的请罪奏本。
本以为他能够胜任,却不想频频令人失望。奏本明着请罪,还藏着想推卸责任之心。皇帝想到这,心中更气。
“你觉得这江原省该派什么人过去合适?”皇帝有气无力地道,也是有些灰心。
太子默了几息,躬身禀道:“陛下恕罪,臣无合适之人举荐。”
皇帝打量了眼太子,“你不是曾举荐过魏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