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朝堂
昨晚实在快乐,俩人这么长时间不见,在浴室里待的时间也就免不了长了点,等宋予归抱着睡着的林知秋回房间时已经过了子时。
玉竹守在汤圆周围困得直点头,宋予归他们进来的声音将他吵醒,看见他俩就知道自己可以回去休息了,怕吵醒睡着的俩人,轻声说道:“主君那我先下去了。”
宋予归点点头,林知秋这一晚上花费的力气太多,宋予归把他放在床上他都感受不到,只觉得睡的更舒服了,翻了个身继续睡。
宋予归索性也就没再弄他,转头去看汤圆,真不愧是亲生的,父子俩的睡姿一摸一样,都喜欢把手放在脸旁边。摸了下汤圆的尿布,确定是干燥的不需要换,亲了亲儿子的脸蛋,宋予归才上床抱着老婆睡去。
林知秋这一觉睡的很踏实,等他再醒来时已经巳时,汤圆和宋予归都不在房间,倒是窗外时不时传来汤圆的笑声。
起床穿好衣裳推开窗户,院子他相公抱着汤圆在看池子里嬉戏的小鱼,也不知宋予归干了什么,汤圆在他爹爹的怀里笑得开心的不行。
宋予归看见他还拉着汤圆的手朝他挥了挥,“汤圆,你说早上好阿爹。”
“早上好。”林知秋笑着回应道。
何安已经很熟悉他俩的作息了,每次他俩晚睡后第二天早上,基本都是先做宋予归的再做林知秋的,很少有他俩一块起床的时候,而且他俩醒的时间也就相差一个时辰左右。
林知秋吃完早餐后便到院子跟父子俩一块玩,冬天的太阳没有那么毒,正好让汤圆晒会儿太阳。
一家人在一起干什么时间都过的很快,宋予归觉得他这次离家时间太久了,每天都粘着林知秋和汤圆。
五天假期很快就到了,宋予归早上穿好朝服,跟林知秋一起在家吃了个早餐,要了个早安吻后宋予归便出发上朝。
边疆打了胜仗,所有人都很高兴,而且这次是前所未有的胜利,云夏国灭国了,花与朝和云夏国纠缠几百年,花与朝在云夏国手里死伤过无数的百姓,这次云夏国被灭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
大皇子这次无疑又会登上一层楼,大皇子走的武将的路子,五年前的战役为他赢得了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称号,这次估计有的往上升。
宋予归和翰林院众人聚在一块听着周围人的谈话,他这次也去了前线,但翰林院众人都没有问他什么,随行官说的好听,但也只是一个押送粮草的,去到军队也说不上什么话,估计知道的不多,问了反倒像是在戳人伤口。
大门很快打开,按照顺序朝前走,所有人都站好后明德帝才慢慢的登场,看得出来明德帝的心情很好,步伐相比之前要轻快不少。
“平身吧。”
“谢陛下。”
宋予归到一旁的桌子后面坐好,战事胜利后就是开始论功行赏的时候,从低到高,没多久宋予归就听见了自己的名字,停下笔朝前走去。
他旁边翰林院的其他同僚对他突然的晋升都觉得不可思议,只不过在朝堂上不好说什么,但宋予归实在很难忽略背后那几道目光。
明德帝的声音也从上方响起,“宋修撰这次过去为前方大军提供的炸药效果十分明显,大大缩短了战事时间,减少了将士们的伤亡,升从五品侍讲学士。”
明德帝这话一出朝堂上一下子就多了不同的声音,“陛下,宋修撰所献确实帮助大军不少,但连升两级是否太多了?”
这位大人说的也有道理,其他人也在窃窃私语,没记错这位宋修撰是今年才进入翰林,短短几个月就连升两级这个晋升速度是在太快,以往翰林院修撰这些基本都是一两年甚至是三年才往上升上一级。
“陛下,宋修撰才来翰林院没多久就越过其他前辈往上连升,这是在不符合规矩。”
明德帝看了眼说话的人,想了半天才想起来他是谁,只记得好像是翰林院的一位侍读,但这人一直没什么建树,这个侍读他记得好像还是年龄和资历混够了,正好当时上一任的侍读升上去了才由他顶了上去。
“哦,那你觉得朕该给他升个什么职位呢?”明德帝看着他,眼神冷漠,“爱卿有什么建议吗?”
只要是在朝堂上呆久了的都知道,明德帝说的爱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他真的欣赏你,你说的让他觉得高兴、觉得有用,他会叫你爱卿。
还有一种就是在反讽了,这个时候已经代表你惹他不高兴了,他觉得你是一个蠢货,这个时候你要是还继续说刚才惹他不高兴的言论,那就小心你的官职吧。
而且明德帝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没有太大的差别,你得自己去猜自己说的到底有没有不顺他的心。
也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你已经蠢到将算盘打到明德帝眼前,他被你蠢到无语,怕你已经蠢到不知道他对你的嫌弃,语气里的嫌弃和不耐烦就会特别明显。
眼下这个情况就是最后一种情况,在场的所有人都已经听出了明德帝对刚才那位侍读的嫌弃。
那位侍读显然也听出来了,刚才他旁边的人在他说话时就一直在扯他的袖子让他别说了,但他的年纪已经接近半百,再不往上升就只能一直是个六品小官,皇帝也不怎么召见他。
侍讲学士的位置已经空了大半年了,翰林院里想要这个位置的人不少,突然被这么一个刚到翰林院半年的后生拿去自然不甘心。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刚才明德帝对那位修撰的欣赏,没有人起码不会有翰林院的人这个时候去触霉头,君无戏言,说出口怎么可能还收回,这以后人家也算是你的上司,也不怕被穿小鞋。
侍讲学士基本就是内阁学士的预备役,而且成为侍讲学士后跟皇帝的接触更多,可以和皇帝一块讨论朝政。
在皇帝身边呆久了你只要不是傻子,处理政事这些起码能学到不少,基本就是稳稳朝内阁走的道路。
刚才说话的那位侍读此刻也意识到了,赶忙说道:“微臣不敢,一切皆有陛下决断。”
“嗯。”明德帝看了他一眼,没叫他起来。
户部尚书站了出来,“臣觉得宋修撰的升迁并无不妥,不说别的,从我们户部来看,宋修撰所想出来的炸药将战事缩短,为我朝减少至少十万两白银的开销。”
“这十万两拿去建桥拿去给百姓们干实事,百姓的日子都会好很多。”想了想又说道:“还望陛下不要嫌我唠叨,臣记得先前安庆府闹瘟疫时也是宋修撰献上了酒精和防疫办法,拯救了不少百姓。”
“臣只说臣所知道的,安庆府那次按照以往经验推断所花银两至少二十万两打底,但那次因为二皇子和宋修撰整个安庆府最后只用了十五万两白银不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光是宋予归一人就给朝廷省了至少十五万两银子,宋予归听完都觉得自己是个省钱小能手。
果然他这话一出周围对宋予归质疑的声音就少了很多,主要是朝廷有钱那他们的俸禄就会按时发,也不会为了要给边疆打仗提供钱财而减少他们的福利。
官位小且家里没有什么额外收入的就指着俸禄过日子,官位高的朝廷有钱也就意味着他们能捞到的油水多,这宋修撰一人就省了那么多的银两,他们自然不会过多的反对。
旁边听了很久的赵将军也站出来为宋予归说话,“陛下,宋修撰在边疆发明出来可不止炸药一项,他做出来的千里境能将远处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就是有了这个我们才会及时发现云夏人潜伏的踪迹,减少了一场不必要的伤亡。”
“这次战役有大皇子指挥再加上宋修撰提供这两样神器,我们才能如此迅速的拿下云夏国,此次我方将士的伤亡人数也大大减少。”
这一个两个的说辞无疑让人找不出什么可以挑刺的地方,给户部那个铁公鸡和兵部那个护犊子的省了那么多银子和兵力,这两个部门自然会护着这个吉祥物,一下抱上两个大腿,人还是凭实力抱的,简直羡慕。
明德帝看了一圈又问道:“万首辅,你觉得呢?宋修撰这个升迁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回陛下,臣觉得并无不妥之处,宋修撰做出的贡献配得上。”
首辅都这么说了,其他官员就更加不会有反对的了,于是宋予归升职就这么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