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寻人启事 - 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 - 小桥老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43章寻人启事

第143章寻人启事

星期六,杨永卫上午八点钟在客厅看《山南新闻》。《山南新闻》恰好在播放南州世安厂新厂区的建设情况。新厂房建筑上的编号与老厂房一模一样,顿时就将他拉回到江州世安厂岁月。新闻时间很短,很快就播放其他新闻。杨永卫仍然没有从回忆中走出来,直至敲门声传来。

红光满面的赵建设站在门口道:“我要到儿童福利院,你反正没事,一起去。”

自从出国以后,杨永卫就经常被一股说不出的忧郁之气包围,这种状态并不好,让他感觉自己很老了,决定跟着赵建设到处走一走。

赵建设是西城儿童福利院的常客,周院长亲自作陪。

杨永卫第一次走进国内儿童福利院。印象中,国内福利院应该比较陈旧,充满忧伤的气息。走进西城儿童福利院,他发现福利院的环境不错,几幢外观不错的公寓周围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院内还有不少花台,几株梅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周院长兴致勃勃地介绍道:“我们儿童福利院是为无人抚养的孤儿和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是民政局,但是也需要赵总和杨总这种热心支持慈善事业的成功人士。”

一群三四岁的儿童在院子里做游戏,有几个明显有残疾,也有几个看不出残疾。

“我们对收养儿童统一抚养,分类分班管理。婴幼儿以保育为主,同时开展学龄前教育,对肢体残缺但智力发育健全者,实行养、治、教相结合。”周院长停在游乐设施前,将一群小朋友叫了过来,道,“你们叫赵叔叔、杨叔叔好。”

小朋友有些怯生,躲躲闪闪、羞羞答答地不愿意开口。

周院长点名道:“小晶,你喊赵叔叔、杨叔叔好。”

小晶躲在大孩子后面,被点名以后,这才伸出脑袋,用亮晶晶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两个外来者。

杨永卫为了调整心情,陪赵建设来到福利院。当他与小晶对视之时,只觉得躲在人群中的那一眼就如同天空中飞来的无数流星,狠狠地砸在心窝里。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上天仿佛有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自己的心尖上,另一头拴在小晶的身上,他的心随着亮晶晶的眼睛的转动而变得异常疼痛。他蹲下来,温柔地道:“你叫小晶吗?”

小晶在杨永卫面前一点都不害怕,用岭西腔调的普通话脆生生地道:“我叫小晶。”

“你姓什么?”

“我没有姓,就叫小晶。”

杨永卫的目光不愿意从小晶身上移开,牵着她的小手,道:“你是哪里人?”

小晶摇头道:“不知道。”

周院长道:“小晶是派出所送过来的。据派出所的同志说,这个小女孩非常聪明,当时派出所民警正在西城广场巡逻,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子在乞讨,那孩子就是小晶。小晶趁着中年妇女不注意,突然跑过来抱住民警的腿大哭。中年妇女趁民警没有回过神来,逃跑了。”

杨永卫不敢相信,道:“她现在也就三岁吧,当时多大?”

周院长道:“是三个月前的事情。小晶初来的时候背上、额头上还有伤痕,她不清楚是哪里人,应该有个妈妈和姐姐,但是叫不出来妈妈和姐姐的名字。”

杨永卫觉得小晶和自己逝去的母亲有三分神似,如亲人一般。他瞬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周院长,不知道收养小孩有什么条件,我有收养资格吗?”

周院长道:“收养有四个条件:无子女;年满三十周岁;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另外,收养要经过法定程序。”

杨永卫对赵建设郑重地道:“如果我能收养小晶,就留在岭西。”

赵建设兴奋道:“当真?”

杨永卫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杨永卫的心被小晶抓走了,想当天将小晶带出福利院。

周院长委婉地道:“赵总,杨总,如果是其他事情,福利院肯定会全力帮忙,但这个事,我们不敢答应。”

“请周院长帮忙,我们办手续的这一段时间,一定不要答应其他人收养。”在前往儿童福利院时,杨永卫还觉得在国内无牵无挂,此时见到小晶,便多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挂。他原本在留在国外和回国之间摇摆,此时,天平明显向“回国”这一边倾斜。

为了留住杨永卫,赵建设回到厂里立刻安排办公室人员办理收养手续。在杨永卫心中,自己各方面条件都符合,此事应该很快能办下来。但是,当天下午就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九条,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这一条是为了保护小女孩。”杨永卫接过赵建设递过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找到第九条,果然有这样一条规定。

赵建设道:“小晶是非常健康聪明的小女孩,如果我们不快点儿办好手续,说不定会被其他人收养。我去找一个结过婚还没有孩子的老光棍,借用他的名义,先把孩子收养过来,手续办好以后再转给你。”

杨永卫仔细地翻阅收养法,道:“这样做有后患,因为从法律关系上,我始终不算是小晶的养父。”

赵建设道:“你还有其他更好的法子吗?”

杨永卫摇头道:“没有。”

赵建设劝道:“只是借用老光棍的身份,给他一点酒钱,一切就能办妥当。”

杨永卫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沉吟了一会儿,下定了决心,道:“按照师兄说的办。”

赵建设和杨永卫都在国外留过学,或主动或被动沾了一些生活习气,比如谈妥了一件事情之后要开瓶酒来庆贺。当杨永卫拿出一瓶阳州高粱酒时,赵建设的胖脸笑得全是皱纹,凑着白酒杯闻了闻,道:“老弟,没有香槟和葡萄酒,最起码得有一杯威士忌。洋酒是喝情调的,是情人;本土高粱酒是在餐桌上喝的,是老婆。情人和老婆不一样。”

杨永卫道:“我喝了不少洋酒,与本土高粱酒相比,各有各的妙处。我觉得江州高粱酒是雅俗共赏的,既可以当情人,又可以做老婆。”

喝过高粱酒,就算正式开始合作。

下午,杨永卫直接到厂里深入了解情况。岭西工业园都采用标准式厂房,整洁有序,比起以前的江州世安厂洋气得多。杨永卫是从小生活在世安厂的子弟,对厂房不陌生。他在厂房里转了一圈,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从车间出来已经到了吃饭时间,杨永卫婉拒了办公室主任的邀请,开车前往福利院。

周院长对高大帅气的杨永卫印象深刻,道:“杨总,你是来看小晶的吧。请坐,喝水。”等到杨永卫坐下,周院长又道,“我一直觉得奇怪,你为什么想要收养小晶?依着你的条件,一般都选择自己生小孩。作为院长,我还想问一个私人问题,你和赵总是留过洋的,比我们本地人要讲究,不会觉得唐突吧?”

杨永卫道:“这是职责所在,怎么会觉得唐突,周院长想问什么,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周院长道:“手续什么的我就不问了,你们都是有办法的人,我只想问你的真实情况。”

杨永卫道:“我是世安厂子弟,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赵建设是我的同门师兄。我现在是单身,没有不良嗜好,也没有不良记录。想收养的原因很简单,我觉得与小晶就是一家人,真正的一家人。”

周院长观察着杨永卫的表情,道:“就是这个理由?”

杨永卫认真地点头,道:“就是这个理由!”

周院长道:“你在这里坐一会儿,我把小晶叫来。”

小晶进屋,乖巧地喊了一声:“叔叔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