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回京
经商之事还没个结果,京城便传来旨意,说是皇上年迈,想念远在彤城的孙子,让高岚即刻回京。彤城百姓又陷入惶恐之中,彤城好不容易才有了一点变化,怎么王爷就要走,王爷走了,他们可怎么办啊?
商人们纷纷急了,没了王爷,他们怎么与京城的富商合作啊?
圣旨不可违抗,高岚承诺回京后帮他们与京城的富商联系,关于赈灾银之事也会给他们一个交代。
怀着期许,百姓们送王府众人离开。
街上挤满了人,百姓们有的拿着鸡蛋,有的拿着白菜,有的提着大公鸡,把自家能给王爷的东西拿了出来。
高岚不肯收下。
“大家的心意本王心领了,此去京城路途遥远,不宜携带太多东西,况且你们的粮食本来就不多,大家还是留着吧。”
百姓们坚持要送,“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王爷就收下吧,我们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全是王爷的功劳,王爷要是不收,我们心里会不安的。”
“王爷收下吧!”
高岚没奈何,只能收下他们的一部分东西,太多的就还给他们,不能让他们因此吃不上饭。尽管如此,也塞了满满一车。
赵大人一家都来送他们。
赵大人眼睛红红,他的衙门在王爷的帮助下才有了衙门的样子,百姓有地方可以申冤了,王爷却要走了。
高岚嘱咐他:“赵大人为民的心是好的,可是也要学会随机应变,不可太死心眼。”
高岚的教导已经够他受用一生了,赵大人不会再犯以前的糊涂。
“王爷放心,下官都明白。”
赵小姐拉着虞歌依依不舍。
赵小姐抚了抚自己的肚子:“王爷王妃本来就是京城的贵人,皇上这回总算开了眼,让你们回京,我倒希望你们走了以后就别回彤城了。”
站在彤城百姓的角度,赵小姐是希望他们回来的,可王爷王妃是好人,她希望他们过得更好。
赵小姐的这番心意,虞歌明白。
虞歌笑笑道:“保重。”
赵小姐也道:“保重。”
他们这就要启程了,长长的队伍走过街头,穿过城门。
百姓们有的抹起了眼泪:“王爷王妃是好人呐!”
车厢中,虞歌与高岚感慨万千。
原以为来了彤城就是一辈子了,谁想还有回去的机会。
虞歌明白高岚必定是高兴的,他终于可以回京城,做他想做的事了。
虞歌心情没什么起伏,和来时一样,无论他想做什么,她都会支持他的。
这次没了刺客的干扰,他们不到两个月就到了京城。
还没停息下来,高岚便与虞歌进宫面圣。
皇上只见了高岚,虞歌在外面等候。
皇上与以前大不相同了,他苍老了许多,也没有以前的精气神了。
见到久别的孙儿,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是岚儿回来了吗?”
“是孙儿。”
“回来了就好,王府朕已经命人修整出来了,以后你们便好好留在京城吧。”
高岚已经封王,封地就在彤城,皇上要他留在京城,于理不合。
“皇上,臣的封地在彤城,那里的子民还需要臣去管理,臣怎么能长留京城呢?”
皇上很不耐烦:“那些贱民不足挂心,你没去之前他们不也过得好好的吗?”
高岚心寒,皇上从前爱民如子,现在怎么对百姓如此冷漠了?
高岚提到赈灾银,皇上思索了一会儿,居然笑了出来:“我朔月还会有人私吞灾银吗?”
高岚辩解:“彤城年年灾祸不断,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还发生了相食的惨事,赈灾银没落到百姓手中,此事应该彻查。”
皇上听到“彻查”,更不耐烦:“朕不是听说你把彤城治理得很好吗?”
高岚没听出他的意思:“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皇上突然道:“既然如此,便休要再提!”
皇上很快让他退了出去。
等在外面的虞歌见他出来,急忙问他怎么样,高岚摇头:“如今的皇上已不是当年的皇上,皇上对民生疾苦毫不关心。”
皇上之前算是个明君,怎会变成这样?
皇后听闻他们回来,派锦绣来请他们过去。
皇后满脸愁容,露华殿也是冷冷清清。
皇后见了他们,满脸担忧:“岚儿啊,你不该回来啊!”
高岚不解:“皇祖母,发生何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