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大全集 - 德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六章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第一节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调做人是以低就高的强者攻略

低调做人是一种高超的处世谋略,低调做人绝不意味着卑微,它是一种“以低求高”的强者韬略。生活中能见到一些貌似平淡无奇、“胸无大志”的人,最后却能够“一鸣惊人”,做出出人意料的成绩。这些人,在人生路上选择了低调,他们不张扬、不卖弄,然而却是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最终迈入了人生的高标境界。

罗明是一所大学的英语教师,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他决定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他离开了自己得心应手的教育界,到了北京的一家俱乐部工作。北京的俱乐部大多数为会员制,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会员。而在俱乐部里,衡量一个人的工作业绩,主要是看他发展了多少会员,以及售出了多少张会员卡。他的上司告诉他,你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售卡。

那段时间里,罗明对一切都感到生疏,初来乍到的他也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关系。可想而知,他的处境该有多么窘迫!他决定采取一个初入道者都采用过的笨办法:扫楼。“扫楼”是业内人士的术语,即大大小小的公司都聚集在写字楼里,你要一家一家地跑,一家一家地问。那种情形就跟扫楼差不多。当然,你必须要找经理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最好是总裁,因为普通的白领是难以接受价格不菲的会员卡的。

罗明的生活从此开始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由一名荣耀至极的大学教师,一下子“跌落”成了一个“厚脸皮”的推销员。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

有一个朋友问过罗明关于“扫楼”的事情。那个朋友阴阳怪气地问他:“‘扫楼’是不是很威风,一层一层,挨门逐户,就像鬼子进村扫荡一样的?”罗明听完这番话,内心真是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往事不堪回首,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扫楼”之初的那种狼狈和艰辛。他曾经精确地统计过,他“扫楼”的最高记录是一天内跑了10栋写字楼,“扫”了72家公司。那天,他浑身的感觉就像是散了架一样,腿和脚都不是自己的了,别说走路,再想挪动一下都困难。那天晚上,他乘电梯从楼上下来,在电梯间里,他感到自己的胃正一阵阵痉挛、抽搐,当时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找个清静的地方大吐一场。除了累,还要忍受人们的白眼和奚落,这对于从小到大都一直备受尊重的他来说,该是怎样一种伤害啊!

如果推销会员卡只用“扫楼”这一种方式,那么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去,也很少有人能够成功。“扫楼”只是步入这个行业的初始阶段,秘诀还是有的。大约半年后,罗明开始出现在俱乐部召开的各种招待酒会上。出席这类酒会的人都是些事业有成、志得意满的成功人士。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罗明发现那些如同铁板一样的面孔不见了,那些刺痛人心的冷言冷语不见了,代之出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彬彬有礼。他感到一下子就放开了自己。他本来就该属于这里——他的涵养,他的才学,即使他曾经历过一段坎坷卑微的“奋斗史”,又怎能磨灭他所固有的价值与尊贵呢?他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知道他们需要听从什么样的劝告。这是很重要的,因此他一下子就能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他的语言,他的讲解,也不再是那样干巴巴的,而是仿佛带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鼓动力。他告诉他们,俱乐部将会给他们最为优质的服务,而购买价格昂贵的会员卡,那就是一种地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在一次专为外国人举办的酒会上,似乎没有人比他更为游刃有余了。他有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这让他一下子就与老外们打成了一片。他曾经一个下午同时向8个老外推销,结果竟然售出了9张会员卡——其中有1个人多买了1张,是送给他朋友的。每张会员卡5万美元,每售出1张会员卡,销售人员就可以从中提取10%作为佣金。这样,罗明一下午的收入就很容易推算了。

那以后,罗明在几个俱乐部之间来回“跳槽”。一年以后,他终于在一家俱乐部安营扎寨。他已经不用再去“扫楼”了,即使是参加招待酒会,他也不用怂恿别人去买会员卡了。他有良好的学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销售业绩,所以,他从销售员、销售经理、销售总监一直坐到了俱乐部副总裁的位置上。想想看,如果没有当年的“低人一等”,哪里会有后来的“高人一筹”呢?

“低是高的铺垫,高是低的目标”,你只要去研究那些已经处在事业金字塔上的人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高人一等”、风光十足的,他们也曾有过艰难曲折的“爬行”经历,然而他们却能够端正心态,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他们能够忍受“低微”的经历,并在低微中养精蓄锐、奋发图强,尔后他们才攀上人生的巅峰,享受世人的尊崇。

低调做人是立足社会的必然要求

除了无行为能力者外,我们绝大多数人迟早都要融入社会生活中,在社会的急流中激荡沉浮。那么,我们在步入社会之初如何能行走得安然顺利又“步步高升”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低调。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是因为除了它的建院历史久远、建筑辉煌和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之外,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它却有很深的寓意在里边,几乎所有进入过这里的人都承认,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终身受益无穷。原来,与别的佛学院不同的是,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1.5米高、40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学会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

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对于所有来校的新生,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尽管这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师说,大门当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着壮观的大门的。这个时候,只有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才能够出入。否则,你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

佛学院的教师告诉他们的学生,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人生的哲学也在这个小门里,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时候都没有宽阔的大门,许多的门都是需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的。

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走得更顺利些,少受打击和伤害,修炼“弯腰、低头、侧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

有一个有趣的“蘑菇定律”,是形容初学者或年轻人的。刚入道的人处境很像蘑菇: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做着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据说,“蘑菇定律”是20世纪70年代由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编写”的。这些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早已习惯了人们的误解和漠视,所以在这条“定律”中,自嘲和自豪兼而有之。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一段“蘑菇”经历,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人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

现实中,常常不乏这样的年轻人——刚走出校园时,总是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喜欢在工资上相互攀比,工资似乎成了他们衡量彼此价值的唯一标准。

一旦得不到重用,或工资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曾经对于前程的“狂想”就会在他们心中逐渐破灭。于是他们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至到最后离曾经的梦想越来越远。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第一份工作时必须消除不现实的幻想,并且应该认识到,没有任何工作是卑微的。年轻人应该磨去棱角,适应社会,不断充电,提升能力。要知道,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步入社会时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一个人,只有放下架子,打牢根基,才能在日后有所作为。

放低心态才能走稳脚下路

生活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规则,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察觉就消失,更不会因为我们的无知就轻而易举地宽恕我们。因此我们要步步留神,一旦你一不小心碰触了这些隐蔽的雷区,等待你的也许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孙兴是一名名牌大学毕业生,他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被录用了。而后,他主动找到公司人事主管,说自己不怕苦累,只是希望能到挣钱多的岗位上工作。原因是他是农村来的大学生,几年大学下来,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不算,还欠了不少外债。人事主管很同情他,把他分配到了营销部当推销员。因为这家公司生产的健身器材很畅销,推销员都是按销售业绩计算收入,因此尽管孙兴是个新手,但他吃苦耐劳、聪颖好学,一年下来,得到的薪金比其他部门的员工多出好几倍。由此,他也就下定决心在营销部干下去。

时间长了,他渐渐发现了营销部里一些工作上的疏漏,管理也不规范。因此他除了不断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外,还把心思用到了营销部的管理上,经常向经理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对此,经理总是回答说:“你提出的意见很好,可我现在实在太忙了,抽不开身,改进工作等以后再慢慢来吧。”经过几次和经理谈话,孙兴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营销部墙上的组织结构图表中有副经理一职,可他到营销部已近半年,却从未见过副经理,难怪部里有些工作无人管理呢。

随后,孙兴通过打听了解到,营销部副经理的薪金高过推销员好几倍。于是,他萌发了担任营销部副经理一职的想法。想了就干,“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抱负又何惧众所周知?于是在一次营销部全体员工会议上,他坦陈了自己的想法,经理当众表扬并肯定了他。可没想到,自那次会议后,孙兴的处境却越来越被动了。他初来乍到,并不知道那个副经理之职已有许多人在暗中等待和争夺,迟迟没有定下来的原因就在于此。而孙兴的到来,开始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他只是个“小雏”,羽翼未丰,不足刮目。但时间一长,他频频问鼎此事,又加之他有学历,人们便感到他的威胁了。这次他又公然地要争这个职位,无疑是捅了马蜂窝,大家越看他越觉得可恶。一时间,控告他的材料堆满了经理的办公桌,如,孙兴不讲内部规定踩了我客户的点;他泄漏了我们的价格底线;他抢了我正在谈判中的生意……这些控告中的任何一项都是一个推销员所承受不了的。于是,为了安定部里的情绪,不致影响营销任务,经理与人事部门商定,一纸通牒令下,让孙兴“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了该公司。

孙兴的遭遇对于当代许多人来说,实在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是的,“志当存高远”,一个年轻人,志向就应该远大高尚。但是,如果自恃有远大抱负就目空一切、咄咄逼人,那只会招来更多人的厌恶、鄙视和攻击。失去了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再大的志向、再高的才能又有什么用呢?倒不如把这些高远的志愿埋在心里,低调做人,平和行事。这样避免了纷争,反倒更利于立身、处世。

低调做人是发展事业的基本姿态

低调策略不是纯粹的为人处世手段,它具有普遍的制胜意义。无论在商业上、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采取低调策略都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

现代竞争必须要有深谋远虑的策略,有时要虚张声势、大张旗鼓;有时却要偃旗息鼓、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一鼓作气。所谓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出奇制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萨达特是1952年埃及“七·二三”革命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革命成功后,他不图大权,恬淡自若,对于大权在握的纳赛尔的命令,也总是唯唯诺诺。纳赛尔为此称萨达特为“毕克巴希萨萨”,即“是,是,上校”,甚至不满意地讲:“只要萨达特不老说‘是’,而用别的话来表示他的赞成意见,我就会觉得舒服些。”

在日常工作中,萨达特不露声色,表现得平平常常。对于内政问题和外交大事,他从不拿出主见,自己的公开态度偶尔稍有出格,他就会立刻纠正,与纳赛尔的信念保持一致。

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后,纳赛尔考虑隐退,将扎克里亚·毛希西提名为继任者。但3年之后,经再三权衡,考虑到顺从性强及危险性小等理由,纳赛尔出人意料地选了萨达特为继任者。出于对萨达特易于控制和为人温和的考虑,埃及军方也支持萨达特。

1970年9月纳赛尔去世后,埃及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争夺者们既有潜在势力,又都大权在握,他们互不相让。但后来由于政治妥协,平日不起眼的萨达特倒被捧上了总统宝座。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位看来不起眼的萨达特,继任总统后,竟一反平日之态,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迅速掌握了政府权力。

萨达特就是这样隐藏锋芒、故意显示出弱小,最终出人意料地获得实权,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的。

有人喜欢在办公室里大谈人生理想,在公司里,要是你没事整天念叨“我要当老板,自己置办产业”,很容易被老板当成敌人,或被同事看做异己。如果你说“在公司我的水平至少够副总”或者“35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那你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同事的对立面上。

因为野心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同僚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何苦被人处处提防、被同事或上司看成威胁呢?做人要低姿态一点儿,这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你的价值体现在做多少事上,在该表现时表现,不该表现时就算韬晦一点儿也没什么不好。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是能在大话上。

低调处世有益于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这个社会上没有哪个人是天生就自甘平庸的,谁都希望自己能“举世瞩目”、“风采照人”。然而,要想充分展示自我,受人认可,没有足够的资本是不可能“梦想成真”的。人们常说“要想人前显贵,须得人后受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背后”和“台下”的低调历练,又哪来的“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京城有一家非常有名的中外合资公司,前往求职的人如过江之鲫,但由于其用人条件极为苛刻,求职者被录用的比例很小。那年,从某名牌高校毕业的小李非常渴望进入该公司。于是,他给公司总经理寄去了一封短笺,结果很快他就被录用了。原来,打动该公司老总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那特别的求职条件——请求随便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无论多苦多累,他只拿做同样工作的其他员工4/5的薪水,但保证工作做得比别人出色。

进入公司后,他果然干得很出色,于是公司主动提出给他满薪。但他却始终坚持最初的承诺,比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少拿1/5的薪水。

后来,因受所隶属的集团经营决策失误影响,公司要裁减部分员工,很多员工因此失业了。而他非但没有下岗,反而被提升为部门的经理。这时,他仍主动提出少拿1/5的薪水,但他工作依然兢兢业业,是公司业绩最突出的部门经理。

后来,公司准备给他升职,并明确表示不让他再少拿薪水,还允诺给他相当诱人的奖金。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他没有受宠若惊,反而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辞呈,转而加盟了各方面条件均很一般的另一家公司。

很快,他就凭着自己非凡的经营才干赢得了新加盟公司上下一致的信赖,被推选为公司总经理,当之无愧地拿到一份远远高于那家合资公司的报酬。

当有人追问他当年为何坚持少拿1/5的薪水时,他微笑道:“其实我并没有少拿1分的薪水,我只不过是先付了一点儿学费而已。我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那家公司里学到的经验……”

高目标必须以低调为基点,这好比弹簧,压得越低,则弹得越高。只有安于低调,乐于低调,在低调中蓄养势力,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小李的经历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他通过自降身价来获取经验,当他的“翅膀”足够强硬时,他便毫不迟疑地为自己谋求到了更高、更精彩的人生舞台。那么,每一位想要展翅高飞的人士是不是都应该这样呢?

低调做人是安身立命的天然屏障

有句话说得好:“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确实是客观世界中不争的事实。出头椽子总是比不出头的椽子要承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然也比别的椽子要腐烂得早。因此,人在风光尽显之时,若能够居安思危,用低调的盾甲保护自己,实在不失为明哲保身的一大秘诀。反之,若不懂得这样做,那后果只能是将自己置于凶险的境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