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朕富有四海,为天下守财 - 朕,没钱 - 阪泉大火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朕,没钱 >

5.朕富有四海,为天下守财

私房钱被发现了,赵政一点都不慌。

既然敢藏,就有被发现的觉悟。

他可是藏了十年,内务府里的这点银子,大概百分之一吧?

“陛下....”

群臣表情复杂,不知该说些什么。

赵政从架子上拿过一本书:“这本《通鉴》,是前朝司马公所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未登大位时,朕便读过。”

“一篇残本,仅记载前朝五千年中千余年之事,然而其中二字出现四十一次,出现三十三次。”

“朕,闲时算过,每三十年,便有一次大饥荒,每四十年,便有一次人相食。”

“那时,朕想着感恩,感恩上天让朕的先祖能够在饥荒中生存下来,让朕能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

“登临大位之后,朕又读了一次,感恩之心尽去,只想着如何让这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如何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能有朕当年的感恩之心。”

“朕而今富有四海,自当为天下守财,家财不守,何以守天下?丰年时囤积,灾年方能赈济,为这天下百姓,做个守财奴有何不可?”

一语毕,群臣虎目含泪,冷嗖嗖的,从尾椎骨一直透到后脑勺,几句话中不知多少心酸。

上一次的大饥荒,人相食,就在二十年前,许多人都经历过,先帝亦是因此愤而起兵。

后来大乾立国,小皇帝休养生息,与民休息,又弄出了高产作物,才有所好转。

高产作物当然是土豆红薯玉米,都去黄金州藏私房钱了,顺手挖点种子让百姓吃饱,不过分吧?

孔叔夜更是低下头颅,毫无平日圣人后裔,二品大儒的高傲,高举双手:“请陛下将这册《通鉴》下赐于臣!”

在孔老头看来,方才让他境界松动的《劝学集》孤本,也不如这册极为大众的《通鉴》残册。

赵政果断把书册放回去了,朕的内帑里能有普通书册?

你以为没挖坑没放银子不是孤本就不值钱?

书页是两张纸夹的,里头是金箔纸!

“魏公公。”

魏瑾躬身上前:“老奴在。”

赵政道:“内帑之财,分作三份,一份交予户部,一份交予兵部,一份用作群臣赏赐。”

他心态很好,就当是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群臣能找着,给出去便是,反正他也用不上,而且一直在藏,群臣找的速度肯定没他藏得快。

再说了,那些人烟罕至,正常人去不了想不到的地方,才是大头。

群臣纷纷低头拜谢,小皇帝还是敞亮啊!

虽然藏了亿点点私房钱,但割起肉来大大方方,一点都不私留!

确实是在为天下守财!

兵部尚书摩拳擦掌,这是不是将起兵戈的意思?

交予兵部的钱,自然是用作军资赏银,修养十年,该活动活动身子了,而交予户部的钱,正好可以在大动兵戈的时候,抚慰民心。

国库是有钱,可一旦起兵戈,花钱如流水,碰上灾年,更是不经花,没有人会嫌钱多。

曹玉府谢过小皇帝,道:“陛下之意,臣已明了,不过金银甚巨,还需户部先拿个章程出来,再行分配。”

赵政点头:“也好。”

曹玉府忽然想起方才小旗官所报,国库里的铁胎银,于是请示道:“有蓑衣卫小旗来报,国库内藏铁胎银,疑似户部侍郎赵渠梁贪墨,还请陛下定夺。”

赵渠梁?

赵政眉头跳动一下,一丝不自然一闪而过。

孔叔夜有所察觉,但没有过多想法,儒家看重德行,小皇帝的苦日子,他看在眼里,当年仕官前,有过深入了解,不然也不会在大乾与诸子百家不对付的情况下,毅然出仕。

这一切即便是装出来的,也装了十年,他绝对不信小皇帝和贪官污吏有染。

曹玉府本来也是跟孔叔夜一个想法,但忽然想到观星时,京师的紫薇遗长野星象,就落在赵渠梁府邸附近。

结合内帑的这些金银,两者间多少有些关联。

于是乎,中年帅哥提议道:“陛下,赵渠梁乃户部大员,只凭飞贼留下的信物,不足为证,还需妥善处理,以防惊变,臣有一计,或可为陛下分忧。”

赵政收敛情绪:“但讲无妨。”

曹玉府道:“放火。”

“陛下可遣蓑衣卫前往赵府,放上一把火,赵渠梁若真贪墨国库银两,家中必有所藏,见着火势,定然要行转移之事,到时候人赃并获,可行裁处,若是无事,也不会损陛下英明,再另行调查便是。”

“不妥!”

赵政严词拒绝。

“为何不妥?”

群臣不解,丞相好计啊!

哪怕在场的官员里,有赵渠梁的儿子,也不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