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一定行
第220章一定行
“匕首。”两个很简单的字,阐明了她将要解析的物品。那是一把长大抵七寸的匕首,其刀柄为纯净的黝黑色,带有弯弯的倒钩。巧小的刀鞘也同为黝黑色,其间雕刻有妖娆的曼陀罗花。
只见封清伸手握住匕首的刀柄,面无表情地将匕首拿到阳光下,另一只手一点点脱去刀鞘……
一道锐利的白光瞬间在空中一闪而过。脱去刀鞘的匕首在金灿灿的阳光下露出了锐利的刀身,整个刀身上下都泛着薄凉的寒光,让人心生忌惮。
“灵力宝物。”独属封清的冷漠声音再一次响起,她那张漂亮的脸蛋上依旧没有一丁点表情,冷淡得让人心慌。
“由刀身的银钨铁形成灵气,浓郁程度中下等。”
她一双冷漠的美目一瞬不瞬地打量着匕首,半晌,只见她从头上扯下了一根发丝,从刀锋的上方扔下。
长长的乌发从半空中飘飘摇摇,缓缓而落。当发丝飘落到刀锋之上的时候,几乎看不出它有丝毫停顿,就从接触到刀锋的位置开始断成了两半,继续飘摇落至擂台的木板上。
众人皆震惊这匕首的锐利程度,暗道宝物果然就是非同凡响。
结束了这个小实验后,封清便重新将匕首收回刀鞘里,面无表情地把匕首放回盘子之中,又继续冷然地说道:“匕首刀身的锐利程度非凡,刀鞘做工精巧,估价……”
她顿了一顿,朱唇微启:“500两黄金。”
清冷淡漠的声音在这一片安静的天地里响荡,声音落下后仅仅只有安静,诡异的安静,而封清也在这种安静的环境里直径走回自己的位置,站定。
虽然现场安静得诡异,但封清报出来的500两黄金确确实实带给众人一大震惊,他们不由得多看了那把匕首一眼,暗道那把宝物匕首烧财。
裁判席上,良煜打量着封清的眼神越发邪肆,偶尔则会闪过意味不明的暗光,半晌他才不冷不热地开口,“继续吧。”
他清晰的字音落下后,位排第三的谦玥默默地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面带浅淡的笑意,迈着款款步伐走向那一列物品前方。
台下的观众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着眼温柔,却又不卑不亢的女子。
她身上穿着很常见的裾裙,底色是淡雅的浅蓝色,其间带有并蒂莲的彩绣,花边是白底金丝纹。她的一头长发被绾在头上,只有一朵简单的珠花别在乌发间,并没有带其他繁琐的发饰。
谦玥的一身打扮本就给人以一种眼前一亮的清爽感觉,加上她脸上带着不卑不亢的微笑,让人对她的好感多加了好几分。
她微微地向台下的人弯了弯身子后,才缓缓地走向擂台的左边,最后站定在一支长笛的前面。
“我想讲解这支长笛。”她刚柔悦耳的声音突然响起,虽然有些突兀,但却不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晶珂和唐允宁他们见到谦玥上来后,脸上满满是兴奋,若非要保持现场的安静,几人早就激动地叫了起来。
“谦玥加油!”晶珂小声地喃道,一对琥珀眸子里映着台上那个刚柔的女子,不断流转出亮眼的希望之光。
唐允宁和赵齐勋同样很小声地说道:“她一定行的!”
三人的心里支撑起一股信念,源自于对谦玥的信任。
台上,魏澎、陈玖楠两人的心情也是异常紧张,却又充满着无法抹去的期待。
“谦玥她一定会做得很好!”陈玖楠紧紧地握着拳头,明明很为谦玥紧张,但目光里的那种期待却透露出了他对谦玥的绝对信任,看起来有些矛盾,但站在一边的方澜优却很能理解他的心情。
她将目光投向前面那抹淡蓝色的背影,微微一笑。
谦玥,一个兰一般的女子,而她那不卑不亢的性格早已注定了她会从人流中脱颖而出,相信她接下来带给现场的,会是一段精彩的解析!
良煜那边的反应虽然不大,但也颇为期待谦玥的讲解。
阳光照明着整一片大地,但此时此刻仿佛只有谦玥的四周接受到了光的普照,那是一个只有谦玥一人的空间。
谦玥吐了一口浊气,伸出一双白皙的玉手小心翼翼地将长笛从托盘里取出,静静地端详起长笛。
那支长笛的材质很像玉石,在阳光下浑身泛着幽红的光泽,带有一种远古的神秘味道。
谦玥端详长笛的目光极为认真,一对双瞳剪水,唯有手中的血色长笛,那种专注仿佛全世界只剩下手里的笛子一般,再无他别。
常说男人认真的时候最好看,其实女人何尝不是。就像现在专注的谦玥。
她静静地站在擂台上,阳光从她的斜侧脸上撒下,映出一层金色薄光,长而密集的睫毛透过金光在她的鼻梁处落下了黑色剪影。如此专注的神情,美得让人不惹心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去打断她的安静。
许久之后,谦玥收回了专注的神色,轻轻地将长笛放回桌上,然后一点点抬起白里透红的小脸,带着浅笑面向台下。
“这支长笛是宝物,并且是天然宝物!”她的声音柔而坚韧,并且带有浅浅的自信,让人不知不觉竖起耳朵用心听了起来。
“笛子的材质是血凰玉,其中的天然之力很是浓郁。”
谦玥的朱唇弯了弯,继续说道:“长笛的做工很精致,其中笛孔的打磨更是仔细光滑,孔距也极为精确。轻敲笛子的时候会发出清脆的声音,音质也是极好的。”
赛场里只有谦玥的声音在断断续续地传出,环境安静得似乎连空气都放慢了流动的速度,只为等着谦玥的声音。
“但是,这支长笛除了是血凰玉制成的天然宝物之外,还有一个无价的地方。”她的眼睛弯起一个小小的弧度,如果细看,就能发现她眸子中闪烁着的欣喜。
谦玥的声音没有停顿多久就继续传开,“这支长笛,从制作手法,还有和平常笛子有些细微不同的笛孔来分析,极有可能是百年前的舒卿大师所打造出来的!”
——
12·24·2千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