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飘摇无依
第138章飘摇无依
那一年她还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本该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她的父亲,是一个热爱琴棋书画的文人,曾经最爱在幼小的她耳边谈的,就是白头偕老,举案齐眉。所以她的父亲只有一个妻子,即使他的妻子只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便是她。他总是安慰自己的夫人,要她不要难过,他只有一句话:“以后总会有的。”
然后她就会看到她的母亲依赖地躺在父亲的怀里,他们笑着说话,偶尔也谈她。
如果她在房门口,他就会告诉她:“我会为你寻个好人家,你将是他的妻子,结发伴侣,而他也将是你能依赖的良人。”
然后母亲便会娇俏地笑着,打一打他的肩膀,嘲他胡说八道。
可惜,就在她十岁那年,父亲发了急病,撒手人寰。
她还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白天,自己陪着母亲在花园里玩乐。然而父亲在那一刻推开大门,当着她们母女的面吐出一大口鲜血,继而倒在门槛上,再也没有苏醒。
即便母亲陪在父亲床边,一遍一遍地哭泣,问他:“你怎么会离开我?你答应我永远会陪着我!”
然而父亲终究还是在深夜去了。
母亲痴痴哀哀地坐在床边,再也不许任何人触碰她的夫君。
待七日后,她忍着羸弱的身体,一个人艰难地将他抱进了棺材,她远远地看着,只觉得那一刻的母亲好可怕。
可是自己的奶娘却在她的身旁抹泪,当她疑惑地发问时,奶娘告诉她,那是鹣鲽情深。
她听不懂什么叫鹣鲽情深,但她懵懵懂懂地明白,那疯狂的母亲也许并不是可怕,只是痛到深处,再不容人侵犯她的领域吧。
再之后,母亲便独自抚养她了。
她被带回了家乡,在老宅里重新定居了。虽然家里还有仆人,不过也被母亲渐渐地散了出去。
到她快满十五岁的那一年,做饭还有洗碗都由她或者母亲来完成。
明明守着巨大的府邸,然而却安宁得不像个富贵人家。
曾经的礼部侍郎屋里,已经再也看不出繁华的痕迹。
家里空荡荡得无比安静。
听说,那不是安静,那叫寂寞。
…
她氏姓为杜,闺名唤明嫣,取的是明丽、嫣然之意。
她从来不知道母亲的名字,只依稀记得小时候父亲曾经唤母亲叫过‘小由’。她不知道是哪个由字,而母亲越来越冰冷的个性,也渐渐让她不敢再和从前一样和母亲说话了。
从十岁到十五岁,不过五年,却改变了她的性格。
曾经,宠溺她的父亲允许她在奶娘陪同的前提下,可以离开家,去外面玩耍。可是这五年,她从来没有出过门。
陪伴她的,只有书本,然而每日见了好听的句子,想与人分享之时,她却蓦然发觉,已经无人陪她说话了。
曾经的小伙伴们都长大了,出嫁了,亦或是在父亲逝世后与杜家疏远了,她孤独一人,渐渐也习惯了寂寞。
只要能得夜晚一星烛光,允她捧书读上一两句,她仿佛就能领会从前那些同样寂寞的诗人们,在漫漫长夜里,是如何排遣那些可怕的孤独。
母亲早早便会睡去,她们的屋子现在也隔得老远。
她惧怕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又何尝愿意见她呢?只要看到杜明嫣的面孔,杜氏仿佛就可以听到杜琼之在杜明嫣的耳边小声叮咛,有时候真的在嘱咐她小心,有时候,却是悄悄地打趣她几句。
杜府的一切都让杜氏恐惧,害怕,悲伤,孤寂。
在杜明嫣的漫漫长夜里,可以读书,然而杜氏的漫漫长夜里,却只能流泪。
凡想起有关杜琼之的一切,都让杜氏可以哭泣,哀伤。
她爱透了他,也怨起了她。
于是杜氏和杜明嫣渐渐地疏远了。
其实杜明嫣心中是不快乐的,然而懂事的她已经晓得了隐藏心里的感情。
渐渐地,她甚至以为,也许她真的不在乎母亲了。
可是,当杜氏这夜饭后留住她,与她秉烛夜谈了一夜,她都不觉困倦。
原来我心里还是想念着这样的感情吧。
杜明嫣不由得暗自想到。
这一夜,杜氏和从前的六百多个夜晚都不一样了。
她变得健谈,和杜明嫣说了很多甚至以前都不会说的事情。
她和杜明嫣谈起自己与杜琼之的初遇,谈起他们曾经的忧伤与幸福,谈得笑了,谈得哭了。
杜明嫣都默默地看着,偶尔,心里也暗暗地羡慕。
也有自豪。
原来书里写的白头偕老是真的,原来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如此相爱,难以分开。
然后杜氏和杜明嫣说起了纳兰家。
那是一个武族。
纳兰家世代都是将军,为国捐躯不晓得死了多少纳兰男儿。
杜明嫣对这样的男子都是崇拜的,他们为祖国奉献,牺牲,而毫无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