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终于将你纳入羽翼
第192章终于将你纳入羽翼
听到这番分析李子翊对她更加刮目相看,叹了口气,“瑶儿说的极是,上次来此作战,这里的兵士根本不听我的指挥,而且我发现他们的身体素质根本不能上战场,若真的打起仗来顶多是增加死亡数字罢了!不能将他们归顺于我,便是一块心病!”“不必如此忧心,只要你真心待他们,总能感化他们,也让他们有所感悟只有自己变得强大,城池才能牢固,百姓方可安康,他们要保护的不是你这个王,而是他们自己的亲人!”
伸手一把捞过念馨瑶,将其抱在自己的腿上,“原来我竟这般幸运,能够喜欢上你这个足智多谋的贤内助,你我一同并肩,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你为女子都不怕眼前的荆轲,我若是怕岂不是输给你了!”
念馨瑶用额头抵住李子翊的额头,眨着眼睛笑了起来,“我最怕的就是你闷不吭声,一句话都不说,你不理我会让我更不安,就好像刚才进府那样,阴着一张脸,你要知道我的喜怒哀乐可都随着你的一举一动,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第一个告诉对方,不可有所隐瞒!”
“是,夫人,全依你的!那么天不早了,我们是不是应该休息了,明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去苦恼!”
念馨瑶突地站起身,“是该休息了,等我将桌子上的碗筷收了就回房!”
李子翊一俯身便抓住她的手,“你的房间?我根本没让下人准备你的房间,这里既是我的房间,也是你的,你不是答应我永远不离开我的视线吗?”
“什么话?难不成你会睁着眼睛睡觉,总是要离开一会的!别耍赖!”
李子翊有些耐不住性子了,“这一路上我都听了你的话分开住的,眼下已经到了我们的家,怎生还得分开!”
就在两个人互相瞪眼的时候,传来敲门声,“奴婢见过王爷,念姑娘!”
“秋姑姑这么晚了还没休息?”李子翊对待秋姑姑如同自家长辈,向来尊敬。
“有一件事情姑姑必须要做,不然总不安心!”
这般深夜,李子翊实在不解能有什么事情,“明日不可吗?”
秋姑姑摇了摇头,“明日怕是晚了!”
“什么事情如此重要?”
“念小姐尚且未满十五岁,年龄尚浅,想必王爷也该知道女子十五岁及笄方可嫁人,我见念小姐身体似乎瘦弱,最好将圆房的时间推迟到十八岁,所有我是想要提醒王爷……”
念馨瑶一愣,一张脸瞬间腾红一片,她没料到秋姑姑要说的是这件事情,竟然毫不避讳说得这般直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那个,我先走了!”念馨瑶脚下生风,快速的朝屋外走去。
却被秋姑姑拦住,“念小姐随老奴去房中一趟,待会再回来便可有一物时刻警醒王爷了!”
念馨瑶半信半疑的跟着秋姑姑走出房门,不时的回头朝李子翊看去,对秋姑姑所说的东西既期待又好奇,究竟是什么物件能威胁到李子翊?
半响之后念馨瑶举着胳膊走了回来,闷着头坐在桌旁,嘟囔道,“一点都不好玩,还以为是什么,不过在我胳膊上点了一个红点,这能有何用途?”说着用手指搓了搓,“咦?竟然不掉!”然后又跑到铜盆前沾了点水,却还是擦不掉!
侧身半倚在床上的李子翊朝她招了招手,“行了,这回过来吧!”
念馨瑶一边研究着胳膊上的红点一边朝李子翊走去,“秋姑姑说只要用这个红点在你眼前晃动就可以威胁你,让你变得乖乖听话!真的这么好使吗?”
“嗯,这是守宫砂,验证女子贞洁的药物,终年都不会消失,除非……算了你还小,不必懂得太多,既然秋姑姑说得到十八岁,那本王就等你三年,再则本王还没有给你一场难忘的大婚仪式,总觉得亏欠你的!”
“那,你早些休息吧!”说着念馨瑶将袖拢放下,欲想离开,却还是被李子翊伸手拉住。
“我都已经承诺等你三年了,你怎么还走?”
念馨瑶被李子翊的话绕的迷糊,“对啊,等我三年,我走有错吗?”
李子翊用力一拽念馨瑶便跌坐在床上,“还想干嘛,明天还要早起安顿下人!”
李子翊探头将蜡烛熄灭,抱着念馨瑶安稳的闭上眼睛,“你若是不陪着我,这房间里的烛火便要燃上一宿,这不也是资源浪费!”
念馨瑶没再挣扎,嘟囔着,“你就会欺负我!”不多时便窝在李子翊的怀中酣然入睡。
李子翊侧身用手支起脑袋看着睡梦中一脸恬淡的念馨瑶,悄悄伸出手将她的衣襟解开,月光下只见一片软玉温香,不由得让他脑中一热,心脏扑通扑通狂乱起来,闭了闭眼睛,犹豫着伸出手碰触到念馨瑶细腻如玉的肌肤,有种血脉喷张的感觉,连忙收回手,只觉得喉咙咕噜咕噜吞了几下口水,然后骂道,“真是要命,三年,如何熬过去!”
“啊!”
刺耳的尖叫声吵醒了李子翊,眼睛尚未睁开便迷迷糊糊的问道,“怎么了?”
“李子翊,你,你手摸哪里?”念馨瑶只觉得自己胸口闷闷的,好像被重物压着,掀开薄毯一看当下傻眼,李子翊的手正摸在自己的胸上。
闻声李子翊连忙收回,庆幸着自己昨晚将她的衣襟拢好了,不然今早便不仅只有这一声尖叫了,想必拳脚都能挥上来的。
“李子翊,你忘了秋姑姑说的话,我看看那块红点是不是不见了!”说罢念馨瑶将袖子掀起来,然后舒了口气,“幸好还在,若是你将红点弄没了,看我以后再理你!”说着念馨瑶一翻身便下了地。
李子翊坐起身挠着头,这丫头什么都不懂,那颗守宫砂岂是袭胸便能没的……
府邸的小花园中,所有的下人都集中于此,很多人是从京城一路跟来的,还有一些人是一直生活于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