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润州之战(1) - 一世骁雄 - 高粱河车神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一世骁雄 >

第130章润州之战(1)

【一世骁雄】【】

江南烽火连天,位于江北的扬州也自然不可能风平浪静。

六月底吴王举起反旗,清正军军使毕思立、左虞侯毕义、右虞侯张顺等几十个将领被以谋反之罪处斩。

盐商王坦下狱,抄家,所有人忌惮于新任大都督的出手狠辣。

随后淮南道各处平白多了不少乱匪,自称受吴王之命拨乱反正。

扬州城又成了大兵营,城里城外聚集了数万大军。

七月二十八,傅津川率领一千四百余骑军回到扬州,顺道还带回了几颗号称是吴王府麾下“将军”“都督”的匪首脑袋。

宰相之一的中书令裴休明亲自赶到扬州,担任元帅府长史,同时还成立转运司,经略使刘景明担任住转运使,负责军粮军械供应。

傅津川刚回了都督府,甚至还没来得及卸甲,刘景明和裴休明就一起赶到。

先是走了个六程,裴休明宣读诏命,傅津川为副元帅,而后几人才坐与节堂上,商量战事。

“有劳裴相和刘经略久侯,我这边二十天内,差不多了跑遍了半个淮南道,才把这几个逆贼给找出来,这还要多谢了项家主提供的向导和情报...”

看着傅津川满脸藏不住的风霜之色,裴休明道:“侯爷客气了,都是为朝廷办事,我等多等几日也无妨,只是如今建邺告急,这边扬州的大军还需要侯爷你来调度。”

这边傅津川拿起茶碗,刚想勐灌一口,又觉得茶水太热,才把茶碗放下。然后拿起最近的军报看了看。

“这叛军居然如此强悍?不过一月,杭州苏州宣州台州...半个江南道都沦陷了?江南守军如此不堪?”

傅津川眉头紧皱道,对于江南道局势如此危急,他多少是有些意外的。

刘景明解释道:“武备松弛只是其一,其二是这吴王世居江南,耳目和内细众多。屡有开城献门者。其中还有不少江南豪族相助,润州和建邺的守将因为通吴几乎被卫国公诛杀殆尽,下面的军兵也人心浮动,江北这里还需尽快拍出援军支援润州和采石矶。不然建邺危矣。”

傅津川道:“扬州这里的兵...比起江南的也好不多少,我从六月来此才开始整肃军纪...不如就先遣檀珲的安国军万余人去支援润州...”

大江下游,在江北的大军想要渡江,易渡处有二,一是和州的采石渡、二是扬州的瓜洲渡。

润州就位于瓜州渡南岸,地处大江下游,北临大江,南据峻岭,形势险要,为兵家所重。其地为江南运河的北口,过大江与江淮运河相联,因此极为重要。

朝廷想要迅速平定叛乱,就必须能够把大军运送至江南。所以无论是和州对面的采石矶,还是扬州对岸的润州,就都不可有失。甚至这两处的重要性,要大于东京建邺。

议定之后,傅津川即可招来安国军使檀珲,令其立即整军镀江,支援润州和采石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世骁雄】【】

江南方面,卫国公李世忠自然更清楚润州的重要性,因此命心腹袁亨坐镇润州,并在接到任命他为大元帅的旨意过后,立刻向扬州都督府下令出兵求援两处。

这两处也顺势成为了大战的焦点。

吴王赵德玉亲自率六万叛军来到了润州城外,陈兵城外。

润州也没什么油水啊,不如先去打建邺。

这是很多叛军将领的私下说的话,对他们很多人来说,什么战略也没有破城之后的能劫掠钱财重要,润州城小,自然不及作为东京的建邺豪富。

秦淮河畔的烟火气,半个天下都要为之倾倒。

但吴王赵德玉眼下对于叛军还是有些掌控的。所委任的前后左右四将军,都是他的心腹嫡系,也都一些本事。

前将军是他侄子赵成浚,自幼熟读兵书,英勇果敢。左将军王炳是王府护卫统领出身自然也是勤于武事,右将军陆庆是边将出身,骁勇善战,只不是因为得罪了一位勋贵一直没有能提拔,还是赵德玉出面笼络,提拔他为杭州司马。

至于江南豪强李退之,心有大志,也是自幼读书习武,颇有些韬略。

四人各执掌万余人,加上赵德玉亲自统领的中军,共有六万余人。

这些叛军的构成也很复杂,很多之前都是朝廷军兵,还有赵德玉拿钱财聚拢的盗匪,以及临时征召来的流民、佃户。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成分如此复杂的大军捏合成型,并连克数十城,虽然有暗桩协助和望风而降的,但还是不可否认。对与造反...不,准确的来说吗,是“清君侧”这件事。

吴王府是真的做足了准备的。

数万之众叛军,不疾不徐的依次行进,有条不紊的占据了城外的各处要隘、高地。

各军连绵不绝,枪矛如林,而在之前连克几十城,军威士气之盛,也让城内的守军有些触目惊心。

对于吴王赵德玉能在朝廷眼皮子地下把事情做到这个程度,城上的润州守将,都督同知袁亨都有些佩服他了。

袁亨是李世忠的亲信爱将,用兵沉稳老道,跟随李世忠二十年,未尝有过。

南疆的蛮族他打过,西海高原上的青唐人他也打过,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打过金帐北境人,而李世忠也答应他,等从江南卸任的时候,就替袁亨谋一任边将,去会会金帐蛮子。

节度使有点难,但都督或者节度副使还是没有问题的...却没想道有一天要跟晋国的自己人兵戎相见。

城上望楼,作为袁亨副将的李世忠之子李昭信,还有袁亨的长子袁纲手中拿着纸笔,对着城楼下的叛军开始画下对方的部署情况。

“来者不善啊,”李昭信画过了草图之后,把笔一扔。

袁亨走了过来,看着城楼下的叛军位置和图上的对应,然后点点头:“图画的不错...叛军连克数十城,士气高涨,我们需要小心应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世骁雄】【】

这时候其子袁纲指着城外的一处高地上道:“看那边,华盖之下必然是吴逆亲自了,可惜啊,城中骑兵不堪用,若是有八百能战骑兵,此时开门冲过去,说不定就能一战功成,把吴逆擒下。建立不世之功,封侯不在话下。”

袁亨闻言笑道:“你小子这是把你自己当武安侯还是平西伯了?八百骑兵就想着挫败敌军生擒吴逆?”

袁纲被自己阿耶说的有些面红耳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